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至今为止已发现的20个河外H2O超脉泽源的观测参数。多数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光度在几十至几百个L⊙之内,但TXFS2226-184源的河外H2O超脉泽源光度达6100L⊙它属于射电星系类型,主要是由于其谱线轮廓较宽所造成的一种例外情况。所有20个河外H2O超脉泽源的系统速度约为几百到几千km·s^-1,16个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峰值流量密度小于1Jy,但有4个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峰值流量密度大于6Jy(6.2~16Jy)。通过对这些河外H2O超脉泽源的观测参数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得到这些观测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峰值流量密度的对数分别与系统速度的对数和距离的对数之间存在着反相关关系。而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光度的对数与距离平方和峰值流量密度乘积的对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河外H2O超脉泽源 观测特性 参数 光度 系统速度
  • 简介: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米射电望远镜对一批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500Jy)进行了H2O脉泽谱线的搜寻,了10个新的H2O脉泽源。其中9个源均与恒星形成区成协,它们是正在形成中的大质量星的标志,另一个则是著名的富碳星IRC10216,在富碳星包层中H2O脉泽活动的出现是罕见的。文章还讨论了这些新发现源的演化特性和时变特性。

  • 标签: 射电源 VLBI观测 分子谱线 射电望远镜 水脉泽源 富碳星
  • 简介:CliffordM.Will提出,通过观测以很短周期(ο(0.1)a)围绕银河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旋转的一组恒星的轨道进动,在未来的1μas甚至0.1μas的观测精度下(从地球),能够测量中央黑洞的自旋和质量四极矩,从而能够检验广义相对论中的黑洞无毛定理。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在星系中央存在一个围绕中央超大质量黑洞的恒星密度极高区域。这导致观测目标星的轨道运动会不可避免地被其他星体的引力摄动影响。基于一个包含了一阶、二阶后牛顿效应,参考架拖曳效应以及黑洞的质量多极矩的完全的N体数值模拟,本文研究了N体引力相互作用对相对论进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只要在1ms差距范围内有一定数量的恒星,那么恒星轨道运动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混沌。这种混沌现象引起的摄动将导致目标星体的轨道进动变得完全没有规则,进而导致利用轨道进动验证相对论在这样的N体相互作用下很难实现。

  • 标签: 黑洞物理 星系中心 混沌 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