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福建县域科技资源稀缺性较大,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推动科技进步,是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然选择.为了提高县域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以县域为决策单元,以科技资源中的人力、财力(包括物力)、信息为投入变量,以高新技术产值增长及专利为产出变量,运用DEA-C2R测算分析了福建省36个样本县2005-2008年科技资源相对利用效率,发现科技产出存在滞后性、综合效率低、地域性差异较大等问题.据此提出引进科学考核机制、建立投入产出信息监测机制、因地制宜配置科技资源等建议.

  • 标签: 县域 DEA 科技资源配置 地域性
  • 简介:2007年IPCC公布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指出:过去50a观测到地球平均温度升高很可能(90%以上)是由人类活动引起,其中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而地质气候记录证明,早在人类排放能够影响大气以前CO2浓度变化均不同程度地滞后于气温变化.地质时期CO2浓度波动是跟随气候变化而变化,是被大气温度驱动结果,而非相反CO,驱动温度变化.将现在全球变暖完全归因于人类排放CO2增加,无法解释1940-1978年降温事件.通过更长尺度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现在气候是处于全新世变干变冷大趋势之中,即使现在全球略有变暖,也只是处于变干变冷大趋势中次级变暖波动.将近代全球气候变暖片面夸大归因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而忽略了自然因素贡献,其依据显得缺乏科学说服力,其做法不免有些令人担忧.

  • 标签: 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 CO2
  • 简介:通过在白洋淀人工种植菱(Trapabispinosa)莲(Nelumbonucifera),建立生态修复工程区,研究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菱莲种植区内,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菱种植区比对照区平均增加了0.55m,提高幅度达65%,莲种植区平均增加了0.21m,提高幅度达52%;浮游植物密度显著降低,菱种植区比对照区降低了1.15×107ind/L,莲种植区降低了8.24×107ind/L;生物多样性保持较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区.2009年7~9月,菱生物量、氮磷含量以及氮、磷积累量都在7月30日达到峰值,水体透明度也最高,此后氮、磷积累量逐渐下降,到9月30日菱种植区水质反而劣于对照区.莲生物量氮、磷积累量明显大于菱,至9月30日,氮、磷积累量仍分别达7.85g/m22.17g/m2.

  • 标签: 富营养化 生态修复
  • 简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以常规稻为参照对象,研究福州平原地区目前正在广泛推广超级稻稻田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稻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期,其CH4排放量分别占常规稻超级稻稻田总排放量76.7%64.1%;常规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09~16.90mg/(m2·h),超级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11~14.30mg/(m·2h);在整个水稻种植期,超级稻稻田平均CH4排放通量比常规稻稻田约减少3.6%;常规稻稻田平均N2O通量为7.7μg/(m·2h),超级稻稻田平均N2O通量为18.0μg/(m·2h);水稻成熟期常规稻超级稻稻田N2O通量占总通量50%以上,分别达到了55.7%66.9%。从综合温室效应看,常规稻稻田综合增温潜势为2264.5kg/hm2CO2,超级稻稻田综合增温潜势为1977.04kg/hm2CO2,超级稻稻田综合增温潜势比常规稻稻田低12.7%。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种植超级稻可以降低稻田综合温室效应,并提高水稻产量。

  • 标签: 水稻品种 甲烷 氧化亚氮 综合温室效应 福州平原
  • 简介:农户对自然资源保护态度被认为是保护区发展成功与否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对自然资源管理保护中,了解农户对自然资源保护态度是必要。在秦岭南坡朱鹮(Nipponianippon)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采用典型抽样随机抽样相结合方法抽取了115份农户数据,通过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单因素方差分析有序选择模型分析发现,多数农户(66.09%)对朱鹮保护持积极态度,农户对保护朱鹮态度与意愿之间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n=115,p〈0.01);住在保护区内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可能更积极,在保护中收益更多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更为积极,承受较高保护成本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较为消极;社会人口学变量中家庭收入对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有消极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有积极影响,然而随着农户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影响便不再明显。

  • 标签: 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农户 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态度 影响因素
  • 简介:2003年3月、6月9月,对大兴安岭连续多年冻土带、岛状融区冻土带岛状冻土带沼泽湿草甸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这些沼泽湿草甸选取了6个样地,共获得土壤动物17647只,隶属于4门8纲19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3类,分别是线蚓科、蚁科正蚓科,常见类群为12类;中、小型土壤动物以弹尾类蜱螨类为最多,它们约占总个体数92.48%,优势类群为5类,分别是中气门亚目、甲螨亚目、前气门亚目、节跳虫科摇蚊科,常见类群有3类。

  • 标签: 湿地土壤动物 动物群落结构 冻土带 大兴安岭
  • 简介:为了解不同红树植物光合作用季节动态差异,应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福建省漳江口秋茄(Kandeliacandel)、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4种红树在自然生境中光合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4种红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光能利用率除白骨壤从春到冬依次降低外,其他3种红树也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树种之间,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能利用率四季都为木榄最低。4种红树水分利用效率都为夏季最低,除白骨壤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春季最高,其他3种红树水分利用效率都为冬季最高;春季冬季秋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夏季秋季木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②在不同季节树种净光合速率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关系不同。春季,光强、胞间CO2含量为4种红树共同主要影响因子,夏季为光强、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秋季为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冬季为蒸腾速率。③各树种叶绿素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树种各自及种间不同季节叶绿素含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光合能力差异。

  • 标签: 秋茄 白骨壤 桐花树 木榄 光合季节动态
  • 简介:生物入侵生态影响是入侵生态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是,目前对于外来植物入侵造成生态后果评价多集中在对于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影响,对于地下生态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研究则相对较少。利用平衡式孔隙水采样器采集闽江河口鳝鱼滩土著种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沼泽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沼泽高分辨率原位土壤间隙水样,测定其营养盐含量。结果表明,短叶茳芏沼泽互花米草沼泽土壤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都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尤其是夏季与秋季差异较大。短叶茳芏沼泽土壤间隙水中,PO43-—P含量随着剖面深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最为明显;溶解无机氮以NH4+—N为主,含量范围为35~200μmol/L;NO2-—NNO3-—N含量总和在3~10μmol/L之间,其中NO3-—N含量占绝对优势。与短叶茳芏沼泽相比,互花米草沼泽间隙水中铵盐比例较高,氮磷比值较低。以上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已对闽江河口鳝鱼滩土著种短叶茳芏沼泽土壤间隙水营养盐循环产生了一定影响。

  • 标签: 间隙水 营养盐 垂直分布 潮汐沼泽 闽江河口
  • 简介:以北京市典型再生水利用河流(清河、北小河、坝河通惠河)及其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1989年、2000年2008年3期LandsatTM数据,借助于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参数、景观聚集度、景观斑块密度等指标,在流域河岸带尺度上,分析1989~200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多尺度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变化轨迹。基于流域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主要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林地减少;与1989~2000年间相比,2000~200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率相对减小。基于河岸带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8年期间,因城市化发展导致沟渠、库塘等水域面积减小;耕地主要分布在100~500m河岸缓冲带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500~800m河岸缓冲带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由1989~2000年间分散扩张转变为2000~2008年间有序优化整合,扩张范围趋向远离河道河岸缓冲带区域;2000~2008年间,新增林地密集分布在100~200m700~800m河岸缓冲带区域。内河流域生态廊道功能主要体现在沿河道200m河岸缓冲带范围内,以再生水为补充水源高度人工化城市内河流域生态廊道效应在增强。

  • 标签: 城市河岸带 土地利用 景观聚集度 斑块密度
  • 简介:“器、象、道”三位一体思维模式由《易》提出后,经孔子、老子等多位先哲发扬,逐渐成为影响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哲学思想.本研究从辨析文化旅游吸引物本质、内涵入手,利用中国哲学动态辩证思维方法,剖析了文化旅游吸引物与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吸引力、旅游者出游需要关系,指出了文化旅游吸引物由“器”向“道”转变,即是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发展过程.

  • 标签: 文化旅游吸引物 三位一体 哲学思辨
  • 简介:土壤干湿状况监测对于区域生态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福州地区为研究区,利用HJ-1BCCD/IRS遥感影像建立基于不同植被指数(NDVIEV1)地表温度一植被指数特征空间,分析比较了2种特征空间差异,并计算得到2种地表温度一植被干旱指数TVDL将TVDI与同期野外采集实测土壤湿度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植被指数计算得到TVDI在研究区进行表层土壤湿度监测具有一定可行性,且TC/EW监测精度更高,其能很好地反映区域表层土壤湿度状况,是一种有效表层土壤湿度监测方法.

  • 标签: 土壤湿度 特征空间 TVDI HJ-1B CCD IRS
  • 简介:利用2009年福州市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模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意愿分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暂时不参加3种不同选择.这种多样化选择特征不仅受制于其个人和就业特征,同时还与其流动状态流迁方向多元分化密切相关,而且决定农民工参加何种医疗保险影响因素集中体现了现有制度设计中一些关键要素,例如缴费年限、缴费方式、缴费对象、缴费金额以及统筹层次等问题.

  • 标签: 农民工 医疗保险选择 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 简介:以福建省长汀县农区为研究区域,依据1978-2008年社会统计资料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户耕地撂荒影响多项式回归分析模型,采用社会统计比较分析方法,研究长汀县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于农户耕地撂荒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长汀县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与农户耕地撂荒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程度虽逐渐提高,而农户耕地开垦面积却呈现上升趋势;但自2000年以来,农户从耕地净开垦转向耕地净撂荒,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推动着农户耕地撂荒面积不断增加.同时发现,与外出务工以及本地雇佣劳动相比,从事传统农业较高务农机会成本是农户耕地撂荒根本原因,也是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耕地撂荒产生影响主要中介.

  • 标签: 劳动力非农转移 农户 耕地撂荒 长汀
  • 简介:本研究探讨地上、地下植物氮循环周期改变如何影响地上植物氮含量.用2个模拟实验分别探讨模拟地上植物氮库与地上、地下植物氮库循环周期关系以及地上植物氮库与地上、地下植物氮交换关系,是对Dijkstra模型延伸补充.模拟实验说明在植物与微生物存在氮竞争情况下,会促使地上植物氮库短期迅速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仍保持不变.实验还说明地上、地下植物氮之间再吸收、再转移极端情形对地上植物中氮含量长期影响非常小,但这些效果在短期是可观

  • 标签: Dijkstra模型 (15)~N 地上植物氮库 OTC实验
  • 简介:日益凸显突发性自然灾害对城市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急避难所是其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本研究利用福州市社区尺度的人口统计数据建立高精度的人口密度分布图,根据应急避难所容纳人数与人口密度图动态缓冲区分析计算其服务能力空间范围,对研究区内21个避难所空间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城区避难所建设数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均,人口服务辐射能力弱.针对福州城区避难所空间分布现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对福州城区应急避难场所选址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建议,认为在人口分散区避难所应该增加数量,适当减小规模;而在人口稠密区则可增加规模适中避难所建设.

  • 标签: 应急避难所 空间格局 服务半径 福州市
  • 简介:深层土壤有机碳占土壤剖面总有机碳一半以上.最近发现表层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调控因素并不相同,这对准确评估土壤固碳潜力具有重要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午根系、根系分泌物、可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生物扰动作用,这些来源相对重要性可能取决于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与表层土壤相比,深层土壤有机碳一般具有较高稳定性同位素C/N、平均驻留时间长、矿化速率低高稳定性.深层土壤有机碳生物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物理保护三种稳定性机制相对贡献并不清楚.未来应加强环境变化人类干扰对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及稳定性影响研究.

  • 标签: 深层土壤 有机碳来源 有机碳周转 有机碳稳定性 碳动态
  • 简介:基于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法(SSM)以及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首先对中国西部地区12省(直辖市、自治区)产业结构进行横向对比,再结合云南省产业结构历年纵向分析,旨在为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云南省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竞争力上均处于相对落后地位;2)云南省第二产业结构优势不明显,具备一定竞争力优势,但同西部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3)云南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竞争力优势不明显,产业结构优势未能很好转化为竞争力优势;4)云南省应根据自身优势及存在问题,抓住机遇、制定对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标签: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模型 云南省
  • 简介:台风灾害预评估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其指标体系构建是一个理论性强基础工作,目前尚无成熟标准.对灾害预评估概念从灾害预警视角做出了进一步界定;从灾害系统论出发,借鉴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以台风灾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预评估指标体系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台风灾害预评估指标体系,对该指标体系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风险评估 损失评估 预评估 台风灾害 指标体系
  • 简介:指出生态补偿标准关键或实质是空间选择与分配问题,并根据国内生态补偿项目运行独特环境,围绕补偿效益这一内在目标,分析生态补偿空间选择与分配重要性;论述与比较了国际与国内相关研究动向;结合一个生态公益林补偿配置研究框架,指出了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空间优化配置解决方向.

  • 标签: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空间配置 生态公益林
  • 简介:为了简单有效地评价水质状况,建立了蒙特卡罗水质评价模型,对扎龙湿地北部(进水区)、中部(过水区)和南部(出水区)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灰色关联评价结果内梅罗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基于蒙特卡罗(MonteCarlo,MC)法评价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北部、中部和南部总体水质类别都为Ⅱ类,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评价法评价结果一致,也与湿地水质实际状况相吻合,从而证明了模型准确性;而其与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差别较大,究其原因,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现为过保护,较严格,从而使得水质评价结果有些脱离实际,内梅罗指数法比较适于评价参评因子值波动比较小、各参评因子都污染较轻研究区域。从单指标评价类别分析,溶解氧(DO)、Zn、CdCu含量评价类别一致;扎龙湿地北部和南部总磷(TP)含量评价类别一致,中部和南部总氮(TN)含量评价类别一致;而Cr含量在3个区中评价类别都不同,而且从北部、中部到南部逐渐增大,水质变差;另外由于南部地势较低,Cr在南部长期沉积聚集也是导致其含量过高重要原因之一。从各类别概率值之和分析,扎龙湿地内部各区隶属于Ⅱ类概率值之和都是最大,但隶属于劣Ⅴ类概率值之和居第二,表明大部分区域水质较好,局部区域水质较差,考虑到水是流动,水质有由好转差风险;从北部到南部,隶属于Ⅰ类、Ⅲ类劣Ⅴ类概率值之和趋于减小,隶属于Ⅳ类概率值之和基本未变,隶属于Ⅴ类概率值之和稍有增加,水质趋于向Ⅱ类转化;从中部到南部,隶属于Ⅰ类、Ⅱ类劣Ⅴ类概率值之和减小,隶属于Ⅳ类概率值之和基本未变,水质趋于向Ⅲ类劣Ⅴ类水质转化。从平均值看,TP含量先减少后增大。扎龙湿地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总体符合Ⅱ类�

  • 标签: 蒙特卡罗方法 扎龙湿地 水环境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