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辽河油田雷家地区沙段原"致密碳酸盐岩油藏"岩性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储集碳酸盐含量多低于50%甚至低于25%,并不能达到碳酸盐岩储集范畴。结合岩石学特征、岩心构造特征,认为该套储集应属于泥页岩致密储集。致密储集在开采初期产量高,但后期递减快,目前针对该类油层提高及维持产能有效方法就是实施压裂作业,因而对该类储集评价中,除了常规烃源岩、含油性评价以外,如何进行压裂选尤为重要。以雷家地区L88井为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碳酸盐岩分析对其储集(含)白云质泥页岩岩性进行确认,并结合元素录井、气测录井、地化录井等资料,利用极差变换法、幅差形态法、热解气相色谱谱图特征判别法等手段,对储集脆性、含油性进行评价,通过脆性、含油性、厚度3个方面分析优选有利井段,为压裂改造提供依据,使该井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 标签: 致密储集层 脆性 烃源岩 含油性 压裂选层
  • 简介:岩心滴水试验是岩心录井现场快建评价油气水一种定性方法,滴水产状与储集产液性质有一定相关性。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含油储集滴水不渗表示油层、滴水快渗表示水层,而在生产实践中一些储集岩心具有滴水渗入而试油为油层现象,与常规录井认识有差异。从录井滴水试验机理分析入手,阐述了滴水试验与储集产液性质差异性主因是油簸储集岩石润湿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差异性储集深入分析,探讨了出现差异性储集油藏类型与构造特征,并结合实例分析指出该类储集电性与物性特征,即与同一区域同一储集相比,油层电阻率相对偏低,甚至明显低于其上下相邻泥岩层电阻率,同时含水饱和度较高而含油饱和度明显偏低。该类差异性储集电性与物性特征分析为不断形成与完善该类储集录井解释评价方法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录井 滴水试验 产液性质 润湿性 成藏动力 地质特征
  • 简介:针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集评价面临4方面问题——岩性识别、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储集岩石脆性评价和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分别阐述了4种方法,印:利用X射线元素录井结合碳酸盐含量分析确定岩性,应用烃源岩岩石热解录井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通过X射线元素录井标志性脆性元素含量计算得出脆性指数确定储集岩石脆性,以及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结合常规地质、气测、定量荧光录井和钻时比值综合解释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方法,形成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录井综合评价技术系列,建立了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在近两年6口有试油结论探井、评价井验证应用中,录井解释符合率达到87.5%,取得了较好效果,为致密油试油井段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致密油 烃源岩 储集层 岩性识别 有机质丰度 脆性
  • 简介:为解决济阳坳陷义和庄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应用常规录井结合钻时识别方法精度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参数特征不明显难题,引入机械能指数(KMSE)。利用它与现场录井实时钻时、全烃曲线变化特征可实现该娄储集物性优劣直观判断,钻时曲线变小、机械能指数曲线增大,形成交会,交会面积越大,说明储集物性越好;气测全烃增大、机械能指数曲线也增大,两者交会面积越大,说明储集物性越好。该方法在义和庄地区YG85井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识别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弥补了常规录井识别该类储集不足,消除了成像测井比较昂贵且无法满足现场实时评价要求弊端,实现了碳酸盐储岩集快速识别。

  • 标签: 机械能指数 碳酸盐岩 裂缝型储集层 下古生界
  • 简介:储集是控制油层分布重要因素,储集特征研究是进行油气勘探开发重要环节。通过对南堡凹陷高尚堡油田GB区块沙三^3亚段Ⅴ油层组储集特征分析以及G32-19井岩心实验孔隙度与渗透率分析数据剖析可以看出,沙三^3亚段Ⅴ油层组储集沉积成因类型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坝与席状砂微相,以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为主。碎屑分选、磨圆程度差,搬运距离短,岩石结构、成分成熟度低,呈现近物源、快速沉积特点。此外,储集物性研究不仅是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单一因素分析,而是搬运沉积作用、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等一系列因素综合评价。综合分析储集物性影响因素认为,该储集埋深大(〉4000m),泥质含量偏高,压实、胺结等成岩作用发育,是导致原生孔隙减少、物性变差主要原因;但溶蚀作用又使粒间溶孔发育,是使该储集物性相对变好因素,导致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因此,对单一储集,评价其物性优劣,必须从地质构造、沉积相带、岩石类型、成岩阶段、黏土矿物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长百和碳酸盐岩颗粒溶蚀等多方面进行,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 标签: 储集层 物性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 溶解作用
  • 简介:实验室孔隙结构特征主要通过压汞曲线及孔喉半径频率分布图体现,而核磁共振t。谱是岩心样品中不同孔隙流体核磁共振衰减信号叠加并经数学反演而成,能够反映孔隙结构特征。从理论上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着关联性,通过研究核磁共振资料与压汞曲线及孔喉半径之间关系,建立长庆油田储集核磁共振t2谱转换孔喉半径及压汞曲线方法,转换后与压汞资料具有较好吻合性;通过研究核磁共振资料与表征孔隙结构孔喉半径中值、排驱压力和分选系数之间关系,建立长庆油田储集核磁共振录井参数与孔隙结构之间对应关系,实现两者定量转换,进而应用核磁共振录井资料可以评价储集微观孔隙结构,为录井从储集微观角度进行油气层解释评价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录井 孔隙结构 转换 长庆油田 孔喉半径 排驱压力
  • 简介:为解决岩石密度计算中考虑因素比较单一问题,对Gardner经验公式进行了优化,以减小声波时差单一变量误差对岩石密度影响。通过电阻率RD和自然伽马GR以及声波时差△t数据建立密度(ρ)计算模型,如YC1井优化密度计算式为ρ=1.608160(1000000/△t)^0.012353RD-0.023617GR0.077736,该式密度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复测定系数(r2)为0.73,相关性很好,且其平均误差仅为-0.00013g/cm2,而Gardner经验公式计算密度值平均误差为-0.11274g/cm3,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测值。实例分析证明该模型较Gardner公式有更好地区适用性和准确性。

  • 标签: 岩石密度 计算模型 回归分析 Gardner公式 Faust公式
  • 简介:通过对当前录井行业面临形势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在油价逐步走低并步入常态大背景下,行业整体发展处于调整期,且行业定位正在发生变化;产业链较短、定额体系不合理、企业间恶性竞争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行业重组带来了信息化提升、产业链拓展等新发展机遇。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从发展经济适用技术、与甲方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推行低成本战略、在IPM(一体化服务)项目中拓展服务链条、通过“互联网+传统录井”有机融合推动信息化建设、以挖掘“大数据”潜在价值及加快集成创新等手段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带动行业转型升级等1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策略与建议。

  • 标签: 录井行业 面临形势 技术优势 转型升级 产业链 信息化
  • 简介:层位预测精度是制约现场作业质量和成本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满足海上油气田在勘探开发高成本压力下对层位预测精度更高要求,在参考地质层位预测方法基础上,结合渤海油田丛式井开发特点,利用防碰扫描原理分井段选择参考井,利用油田勘探开发阶段获取钻、录、测井资料数据绘制单层顶、底界等深线图和单层等厚度图等地质图,根据新井井轨迹在构造图上投影等手段,形成了一套基于钻、录、测井资料层位预测新方法,并在应用中获得成功。该方法不但提高了层位预测精度和作业质量,而且降低了作业风险和成本,对当前低油价形势下海上油气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钻井 录井 测井 层位预测 海上油气田 丛式井
  • 简介:采用自动进样方式旨在推广轻烃分析技术,使其更高效地应用于石油勘探领域,提高录井现场工作效率。LH-JY轻烃自动进样装置由主控系统、转盘控制单元和进样控制单元组成,基于单片机白动控制方法,与安捷伦等气相色谱仪(或轻烃分析仪)联用,可通过软件设置,实现自动连续进样、分析,自动记录样品信息及进样数量,并在完成全部分析后,装置自动归位。实验表明装置重复性、稳宅性良好,自动进样方式准确、可靠,切实提高了轻烃分析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取得了较好录井现场应用效果。

  • 标签: 轻烃分析 自动进样 单片机 转盘控制 进样控制
  • 简介:智能化工程事故预警系统是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技术物联网平台上一个子系统,也是物联网系统核心技术。在阐述该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基础上,介绍了系统判断流程,并结合井漏模型研究和设置介绍了预警模型数据库建立过程,同时对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归纳分析。采用智能化预警对于有效提高钻井工程异常预警水平、减轻操作人员负担和弥补其经验不足、降低工程事故发生风险概率具有积极意义。该智能化工程事故预警系统尚处于初期研究应用阶段,预警模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 标签: 物联网平台 钻井工程 预警系统 智能化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