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副神经瘤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患者常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若术前未能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及检验进行鉴别诊断,可能导致术前准备不足,从而使手术风险增加。本文报告了1例术前未能确诊的乙状结肠系膜巨大副神经瘤的病例,通过术中给予酚妥拉明、术后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及补液等治疗,患者术后7 d好转出院。

  • 标签: 副神经节瘤 乙状结肠 肠系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在胸段带状疱疹神经痛(PHN)背根神经脉冲射频(DRG-PRF)治疗中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63例接受DRG-PRF术的胸段PHN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2)。试验组利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背根神经穿刺,对照组接受常规CT引导下背根神经穿刺。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发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手术并发症。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9%(79/93),高于对照组的30.2%(29/96)(P<0.001);试验组≥3次穿刺发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分别为4.3%(4/93)、1(1,1)次、2.9(2.8,3.0)min,均低于对照组的21.9%(21/96)、2(1,3)次、9.0(4.5,12.9)min(P<0.01);两组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有1例刺破胸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误入椎管、血肿、脊髓损伤、肢体运动障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是引导PHN患者行DRG-PRF治疗的有效手段,可显著提升DRG-PRF手术效率,但对手术效果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神经节,脊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脉冲射频 3D打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神经苷脂40~6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静滴,连续15天;对照组60例,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前、治疗终、2个月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神经苷脂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终、治疗2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均P<0.01)。结论神经苷脂治疗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降低致残率。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急性脑出血 神经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S-OCT)的黄斑区神经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形态特征分析视路相关神经眼科疾病,mGCC具有类似视野的定位诊断价值,黄斑区神经细胞分布具有精准的水平、垂直及象限性规律特征,具体表现为:视交叉前病变表现为单眼mGCC环萎缩变薄或者水平划界上下半侧mGCC萎缩、视交叉部病变表现为中垂线划界双眼鼻侧半mGCC萎缩变薄、视交叉视路病变表现为中垂线划界同向半侧或1/4象限mGCC萎缩。mGCC厚度形态特征在视路相关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客观定位分析的价值。

  • 标签: 眼科学 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神经眼科 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苷脂钠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颅内出血患儿,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颅内出血患儿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苷脂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疗效,观察组颅内出血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67%、NBNA评分正常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NBNA评分正常率为51.1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神经苷脂钠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神经节苷脂钠 颅内出血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背根神经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实验,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中各包含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背根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的实验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背根神经脉冲射频和药物治疗相联合,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能够对其症状有所缓解,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药物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阻滞(SGB)对合并高血压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拟行FESS的慢性鼻窦炎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GB组(n=30)和对照组(n=30)。SGB组分别于术前24 h及全麻诱导前双侧交替行SGB,对照组未给予特殊处理。术中常规控制性降压。分别于术前24 h(T0)、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 h(T4)记录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选取T0、T1、T3、T4时间点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等药物用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拔管时间,并评价术野质量。分别于术后1、6、24 h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SGB组在T1、T2、T3、T4各时间点的SBP、DBP、MAP和T1、T4时间点的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间点相比,SGB组内SBP、DBP、MAP、HR在T1、T2、T3、T4时间点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SBP、DBP、MAP仅在T2、T3时间点下降,HR波动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GB组患者在T1、T3、T4时间点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间点相比,SGB组内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呈正负相波动,而对照组均升高(均P<0.05)。SGB组患者在术后6、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3±0.7)、(2.6±0.9)分,低于对照组的(1.7±0.7)、(3.1±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0、-2.050,均P<0.05)。结论SGB可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维持机体稳态,减少麻醉以及手术并发症。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鼻窦炎 高血压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副神经瘤(PPGL)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随访研究,以2008—2016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行肿瘤切除的PPGL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57例。获得患者基本情况[诊断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MI)],PPGL发病情况(起病年龄、病程、家族史、肿瘤位置、肿瘤是否双侧或多发、术前血压),PPGL肿瘤临床和病理特点(肿瘤大小,术中是否有粘连、侵袭或浸润,术后病理包膜是否光滑完整、有无浸润生长、囊变坏死以及Ki-67指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前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等,根据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获得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并比较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与未复发转移患者之间的基本情况、发病情况、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157例患者的年龄为(42.4±13.4)岁,男69例,女88例。其中103例为嗜铬细胞瘤(PCC),54例为副神经瘤(PGL),随访时间为(9.5±2.0)年。PCC患者中,13例(12.6%)术后复发,9例(8.7%)远处转移;与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相比,复发患者起病年龄更小[(27.3±15.7)岁比(39.3±12.2)岁,P=0.003],病程更长[48.0(23.0,141.0)月比12.0(4.0,60.0)月,P=0.010];出现远处转移患者的肿瘤体积更大[8.0(6.1,12.8)cm 比 5.0(4.0,7.0)cm,P=0.027]。PGL的患者中,8例(14.8%)术后复发,5例(9.3%)远处转移;与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相比,复发患者病程更长[90.0(36.3,165.0)月比24.0(8.0,72.0)月,P=0.009],原发肿瘤为多发病灶的比例更高[4/8比4.4%(2例),P=0.003];远处转移患者术前舒张压更高[(146.0±32.1)mmHg比(120.6±25.3)mmHg,P=0.043](1 mmHg=0.133 kPa),原发肿瘤为多发病灶的比例也更高[2/4比4.4%(2例),P=0.029]。结论PPGL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复发或转移。术后复发或出现远处转移的PPGL患者起病年龄更小,病程更长,肿瘤体积更大,且多发病灶更为多见。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复发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模型小鼠的膀胱外周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P2X受体介导的嘌呤能信号传导的变化。方法雄性C57小鼠50只,2月龄,体质量16~20 g。通过在膀胱壁上注射逆行示踪荧光染料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DiI),标记腰骶(LS:L6~S2)和胸腰(TL:T13~L2)背根神经中的膀胱感觉神经元。两周,在第1、3和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P,80 mg/kg,1次/48 h)建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小鼠模型(CYP组,n=25),对照组(n=25)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6天取小鼠膀胱组织,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估膀胱组织病理学改变,髓过氧化物酶(MPO)测试评估组织炎症水平,并使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LS和TL背根神经中的DiI阳性膀胱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P2X受体电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0 mg/kg CYP未诱发显著组织学改变或影响MPO水平,但提高了LS和TL膀胱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CYP组和对照组LS神经元基强度分别为(119±9)、(144±8)pA,TL神经元基强度分别为(123±10)、(162±17)pA;相比于对照组,CYP组LS和TL神经元基强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5、2.047,均P<0.05)。给予P2X受体激动剂ATP灌流,CYP组的LS膀胱感觉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CYP组LS神经元的P2X2受体介导持续性电流比例为3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P2X2/3受体介导的慢脱敏电流比例为6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提示CYP组小鼠LS神经元中的P2X2受体功能上调;TL膀胱感觉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类型(主要为P2X2/3受体介导的慢脱敏电流和P2X3受体介导的快脱敏电流)占比无明显变化。结论IC/BPS模型小鼠的膀胱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并且LS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成分出现变化,提示膀胱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和P2X受体的功能上调早于器质性病理改变,感觉神经元嘌呤能信号传导变化可能是IC/BPS的重要病理机制。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 感觉神经元 嘌呤能 P2X受体 膜片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脊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行CT引导下脊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PHN患者102例,年龄(69.7±9.4)岁,男42例,女60例。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前(T0)及术后1 d(T1)、3个月(T2)、6个月(T3)、9个月(T4)和12 个月(T5)时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满意度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PHN患者在T0、T1、T2、T3、T4、T5时间点的NRS评分M(Q1,Q3)分别为6(6,7)、2(2,3)、3(2,4)、3(2、4)、2(1,4)、2(1,4)分,PSQI评分M(Q1,Q3)分别为14(13,16)、4(3,6)、6(4,8)、5(4,6)、4(2,8)、4(2,9)分;与T0相比,术后T1~T5各时间点的NRS和PSQI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1年总有效率为71.6%(73/102),满意度为8(5,9)分,复发率为14.7%(15/102),复发时间为(7.5±0.8)个月。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麻木,发生率为86.0%(88/102),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麻木程度逐渐减轻。结论CT引导下脊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PHN有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较好,可能是治疗PHN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案。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射频消融 疗效 安全性 随访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部及上肢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的颈部及上肢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11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脉冲射频组(A组,n=68)和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组(B组,n=42)。A组男40例,女28例,年龄(71.9±9.9)岁;B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66.3±16.9)岁。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前(T0)及术后 1 d(T1)、3 d(T2)、1周(T3)、1个月(T4)、2个月(T5)及3个月(T6)时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辅助性使用加巴喷丁的剂量、有临床意义的带状疱疹神经痛(PHN)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在T0、T1、T2、T3、T4、T5、T6各时间点的NRS评分M(Q1,Q3)分别为6(6,6)、2(2,2)、3(3,4)、3(2,3)、2(2,3)、2(1,3)、1(0,2)分,B组患者分别为6(6,6)、2(1,2)、3(3,4)、3(2,3)、2(2,3)、2(1,3)、1(0,2)分;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RS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与A组相比,B组在T3、T4、T5、T6时间点的NRS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在T0、T4、T5、T6各时间点的加巴喷丁服用剂量M(Q1,Q3)分别为0.6(0.6,0.6)、0.3(0.3,0.6)、0.3(0.0,0.3)、0.0(0.0,0.3)mg/d,B组患者分别为0.6(0.6,0.6)、0.3(0.2,0.3)、0.0(0.0,0.3)、0.0(0.0,0.0)mg/d;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的加巴喷丁服用剂量均显著下降(均P<0.05)。与A组相比,B组在T4、T5、T6时间点的加巴喷丁服用剂量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有临床意义的PHN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7/68)和7.1%(3/4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气胸、脊髓损伤、血肿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背根神经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部及上肢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更加安全有效,可降低有临床意义的PHN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脉冲射频 臭氧注射 疗效
  • 简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说到书法,根雕,相信一定众所周知,然而谈到书,必定会有人感到陌生。书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与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 标签: 根书 艺术 自然 书法文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例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联合穴位注射;对照组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治疗观察两组的有效率,疼痛和颈椎功能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疼痛有显著改善;颈椎功能也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刀联合中医砭石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刀 中医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