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胆囊是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高。由于原发性胆囊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发现的胆囊多属中晚期,根治率低,预后差。本文综合近期国内外原发性胆囊诊治相关文献,就胆囊手术、放化疗、基因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进展进行了分析。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原发性胆囊治疗的主要手段,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正逐渐发展成为治疗原发性胆囊的新方法,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胆囊癌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胆囊早期症状多隐匿,出现症状多为中晚期。胆囊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才能提高疗效。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胆囊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病变组织,采取妥善的手术方式,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减少误诊导致的不良后果。

  • 标签: 胆囊癌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3期胆囊(GBC)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7家肝胆中心接受区域性根治术和扩大性根治术的323例pT3期GB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区域性根治术组(A1组)和扩大性根治术组(B1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总体生存情况,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B1组阳性淋巴结个数[2(0,3)枚]和切除淋巴结总数[3(1,4)枚]均高于A1组[1(0,1)枚,4(2,7)枚)](均P<0.05),两组间其他临床及病理因素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1组,分别为75%、44%、29%和50%、15%、11%(χ2=11.311,均P<0.001)。扩大性根治术(HR=2.161,95%CI:1.222~3.821)、肝脏侵犯(HR=2.324,95%CI:1.305~4.139)、阳性淋巴结比率≥1/3(HR=2.927,95%CI:1.641~5.220)和ⅢB/ⅣB分期(HR=3.325,95%CI:1.750~6.320)是G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扩大性根治术(HR=1.969,95%CI:1.083~3.581)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阳性淋巴结比率<1/3和肿瘤侵及肝脏时B1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A1组(均P<0.05)。结论对阳性淋巴结比率<1/3和(或)肿瘤侵及肝脏的pT3期GBC施行扩大根治术并不能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扩大性根治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囊癌 pT3期 扩大根治术 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开放性胆囊手术(OC)的比较,系统性评价腹腔镜胆囊手术(LC)在胆囊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OC和LC治疗胆囊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胆囊患者资料后,采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软件RevMan 5.3和Stata13.1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较新的15项研究,包括14项回顾性研究和1项前瞻性研究,共1 074例患者。其中接受LC的胆囊患者528例,接受OC的患者546例。分析后得出:相比于开放根治性切除术(ORC),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LRC)治疗胆囊患者的短期疗效显著,包括手术时间明显缩短(MD=-18.78,95%CI:-36.68~-0.88,P=0.04)、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MD=-166.57,95%CI:-248.51~-84.63,P<0.000 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MD=-5.00,95%CI=-6.43~-3.57,P<0.000 1)、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0.47,95%CI:0.28~0.79,P=0.004),但在长期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包括复发率(OR=0.48,95%CI=0.21~1.11,P=0.09)和5年生存率(HR=0.93,95%CI:0.54~1.61,I2=33.5%,P=0.198)。结论无论是根治性手术(RC)还是单纯胆囊切除术(SC),相比于传统的OC,LC的短期疗效更显著,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文献质量和试验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支持。

  • 标签: 胆囊肿瘤 腹腔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基层医院外科行“胆囊切除术”,手术医师对胆囊动脉的处理都十分注意,但对胆囊床出血,往往重视不够。本文就我院近年发生的2例胆囊床出血,分析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 标签: 胆囊切除 胆囊床出血 原因及防治
  • 作者: 方孝鱼付伟科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3-03-13
  • 出处:《医学与法学》 2013年第3期
  • 机构:         方孝鱼 付伟科           (彭山县血吸虫病防治医院 四川眉山 620860)           【摘 要】目的:对再次胆囊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行胆囊炎、胆囊结石再次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本组患者经残株胆囊切除 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十二指肠憩室手术等方式治疗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死亡病例。结论:针对胆囊切除术后再次存在症状者需展开全面检查,在找到病因后采取 相应的方式行再次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109例有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2例采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组),57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B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A组术后平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B组短,A组疼痛情况较B足轻。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是临床工作中可靠的手术方法之一。

  • 标签: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壁增厚与胆囊炎的相关性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超声检查测量胆囊壁厚度以及对胆囊全貌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症状、表现及胆囊切除术后对胆囊的病理检查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胆结石并胆囊炎67例,病理检查诊断30例合并胆囊炎,15例不合并胆囊炎,病理检查诊断合并急性胆囊炎9例,胆囊壁增厚的3例,壁不明显增厚的2例,病理检查诊断合并慢性胆囊炎17例,胆囊壁增厚的11例,壁不明显增厚的4例,由此可见,胆囊壁的增厚与否与胆囊的急慢性炎症无明显的关系,应同时结合临床等综合考虑。结论胆囊壁增厚是诊断胆囊炎的重要依据,但应结合其他的声像图特征,观察胆囊全貌的改变及毗邻关系、临床症状,同时还需排除胆囊以外的病变,以便做出更加可靠的诊断。

  • 标签: 胆囊壁增厚胆囊炎.
  • 作者: 王建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名医》 2016年第2期
  • 机构: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本诊室采用针灸治疗胆囊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特报告于广大读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低于对照组的30.6%(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时,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胆囊结石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中胆囊破裂相关处理及预后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来我院行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且术中胆囊破裂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积极有效的胆囊破列相关方法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2d出院的患者共53例,所占比例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引流管放置时间为(14.1±3.24)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4.5±4.21)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穿刺口感染共4例,所占比例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中胆囊破裂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方式,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易引流管放置平均时间和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疗效显著。术前、术中以及术中应该积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预防为主。对于胆囊破裂积极进行处理,加强预后评估检查。

  • 标签: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 胆囊破裂 相关处理 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