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相较于自觉、理智研究,文学作品更能直接地反映精神生活和思想态度新趋向。此外,文学是精神史上一种宝贵资源,可以从中挖掘出某些容易被人忽视同时又让人萦绕于怀情愫,这些情感并没有被那些官方文化模型所认可,人们往往无法从非艺术语言中发现它们踪迹。通过对清代袁枚《子不语》文本分析,我们发现袁枚对儒家主导传统宗教、宇宙秩序及历史概念提出了重要挑战,从而表明文学材料可以为我们彰显对新儒家道德解决方案某些让人不满之处,也就是对新儒家正统理论关于宇宙秩序官方概念不满,这种彰显可以成为理解特定时期某些被掩藏起来之侧面的一个重要历史源泉,从而拓宽了自觉、理智研究认知边界。

  • 标签: 子不语 宗教 宇宙秩序 历史概念
  • 简介:从语义演化、内在逻辑及现实历史演进三个层面看,中国传统政治精髓在于“正人”“治民”。秦汉之后大一统之政乃是中国特有“政治”发展演变必然结果。中国传统“政治”概念本身就蕴涵着这一发展趋向。儒家政道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主导原则,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顺应传统“正人”之“政”发展趋势,并以更大综合性,为之提供更充分理论论证,且使之在实践上得以更有效地贯彻和深化。

  • 标签: “政治” “正人”之政 以“攵”而“正” “大一统”之政 儒家政道
  • 简介:从考察文本与认知之间基本关系着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经典文本基本特征,即内容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经验性,结构呈现出离散性、模块性和动态性,以及功能表现为实用性。接着,深入地探究了形成这些特征认知基础,认为经典文本是自然认知产物,而自然认知汉语表征特殊性和基于经验与实用认知推理偏向,能够合理地阐释经典文本这些特征。基于对文本特征认知阐释,并以古希腊文化作为参照,得出:先秦时期中国思想家中,那种超验纯思能力并未获得培养和发展;而这对于日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中国经典文本传承机制和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当下学习传统文化启示。

  • 标签: 文本 认知 文化 诠释 传承
  • 简介:这里所说“西学”一词,是一个泛称,最早出自17世纪初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1582-1649)撰述一本书书名:《西学凡》.这是相对于“中学”而言泛指西方学术一个术语,其中就包含了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等西方哲学、神学等重要思想.这种介绍伴随语言翻译而出现了大量新学术用语,形成了中西文化沟通乃至碰撞,历史上称之为“西学东渐”现象.

  • 标签: “西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 意义 当代 耶稣会传教士
  • 简介:2014年8月27日下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了“家训家风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作为上海市社联合作研究项目,同时也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和上海市妇联家训家风传承培育系列研讨会第二场研讨会、上海市妇联第十三届家庭文化节和第四届妇女文化周重要活动,这一研讨会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妇联和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家庭研究会、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上海市台湾研究会联合举办。上海市妇联主席徐枫、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和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章念驰到会致辞。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宋慧、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刘琪与会。来自沪、台不同学科和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80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晓禾主持。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家训文化 文化传承 研讨会综述 家风 优秀传统
  • 简介:《周易》有十八个卦象表达了十八种男女关系,而《咸》《恒》《蛊》《大过》等卦卦爻辞,直接以男女关系为例,阐述了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年龄男女之间一系列伦理观念,并做出明确价值评判。由此看到,《周易》对三千年国男女伦理观念所产生规范作用,也从一个特定视角感受到《周易》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源头。

  • 标签: 周易 男女关系 伦理观
  • 简介:哲学形式化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形式化哲学是一个有危险行当.它既需要得到复兴,也需要增加与其他非形式化哲学之间互动。哲学逻辑中常见神秘风格必须让位于对形式模型与促进其发展哲学概念和议题之间成问题关系明晰讨论。

  • 标签: 理想化 形式化 哲学 逻辑
  • 简介:“极微”观念在印度古代哲学中有重要影响。印度历史上流行多数哲学派别都对其给予关注。胜论派、正理派以及佛教新有部等认为极微是构成世间事物最小物质单位,是实在;吠檀多派和数论派认为极微不实在;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则部分承认极微作用,但认为极微在本质上是一种“假立”。各派对极微看法与其理论体系基本职向直接相关。比较和分析不同类型极微论对于认识印度哲学特色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极微 要素 胜论派 吠檀多派 佛教
  • 简介:在20世纪分析哲学,许多哲学家讨论过事实概念。维特根斯坦事实概念,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分析哲学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逻辑实证主义就是那些关注将事实解释为世界逻辑成分哲学流派之一。但是自从逻辑经验主义者揭示了科学本性以来,更多科学哲学家将事实当作观察命题证据来探究,他们并非着眼于事实概念意义,而是着眼于对世界事实解释。因此,对于科学哲学家们来说,至关重要问题在于:事实是否可以用一种科学方式而被解释为证据,以及我们如何将它们解释成与表达事实观察命题相一致。

  • 标签: 分析哲学 事实 证据
  • 简介:为了回应悲观归纳论,科学实在论者提出了结构实在论,但是他们在如何对待构成结构实体,特别是不可观察理论实体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认识论结构实在论承认构成结构实体存在,但认为它们是不可认识。本体论结构实在论认为,存在只是结构,根本不存在构成结构实体。综合结构实在论则认为,没有实体就没有结构,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去认识实体。所以,实体不但是存在而且是可以认识

  • 标签: 实体 结构 认识论的结构实在论 本体论的结构实在论 综合的结构实在论
  • 简介:继量子力学问世后,自由意志定理提出再次抨击决定论,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定理利用SPIN、TWIN和MIN三条公理清晰地证明了粒子行为非决定论性,为最终理解自由意志观念提供了新途径。但学界也有质疑,认为自由意志定理证明只是非决定性,而不是自由意志。大量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实验揭示了知觉与自由意志并非人类独有,而是从人到单细胞生物呈现出由繁至简渐变过程。单有非决定性显然尚不足构成自由意志,具有知觉能力是粒子自由意志必要条件,自主选择与知觉能力共同构成了粒子自由意志基本涵义。

  • 标签: 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定理 非决定论性 知觉能力 单子论
  • 简介:跨文化交流被理解为在跨文化语境交谈与清楚表达能力。它所指情形是,说话者与倾听者虽然没有共同话语体系,但会有相互交往和理解空间去交谈或倾听。因此,跨文化交流就是在这些情况下使交流得以可能那些条件。

  • 标签: 文学交流 文化论 跨文化交流 价值 诠释 跨文化语境
  • 简介: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宣称,理性在自我清算已终结自身,因此置批判理论于困境之中。哈贝马斯背离传统理性观,通过合理重建为理性寻找新基础.以挽救启蒙传统批判能量,激起了广泛批评。在超越了“理性启蒙”和“理性他者反启蒙”时代而进入“理由”时代后,哈贝马斯召回与慎思纠缠认知主义时刻.诉诸“理性评判”和“给出理由”。从而达成合理共识,彰显了交往合理性价值;但将合理化扩展至社会领域时,对理性社会功能,依然需要保持警惕。,

  • 标签: 批判理论 合理重建 理性评判 法兰克福学派
  • 简介:库恩意义和观察承载理论观念、革命科学观念。无意识地给了女性主义很大影响。库恩《科学革命结构》为女性主义者阐述她们对科学及其意识形态复杂批评提供了语汇。尽管在女性主义开始阶段.许多女性主义哲学家受到了库恩思想鼓舞。然而,他许多观点却和女性主义科学家、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勃勃雄心关系紧张。库恩工作为女性主义者提供了启示,库恩思想使得对科学性别意识形态日益成熟和深远认识成为可能,但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库恩思想也有局限性,女性主义者要修正它们来支持更多改革。

  • 标签: 库恩 科学革命 女性主义
  • 简介:谓述问题是哲学史上难题,罗素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大量论述,并试图采用认识论方法加以解决。戴维森认为罗素没有解决谓述问题,是他根据塔尔斯基真理论才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是罗素仍然对谓述问题作过贡献,表现为他用现代逻辑方法清楚地表述了谓述问题,他把语言划分为不同层次,把谓述问题限制在原子命题中,把谓词推广到关系词。虽然戴维森从外延角度解决了谓述问题,但是语言意义和心理活动关系问题仍是未解之迷,罗素后期理论尝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意义问题,为谓述问题解决提供了必要补充。

  • 标签: 谓述问题 命题 意义 共相 殊相
  • 简介:要真正理解自由,首先就要从自由与必然关系谈起。哲学史上不同解答都未能真正科学地解释自由,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得实践科学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实践概念引入后才真正认识了自由是对必然认识与对客观世界改造,并且是真善关统一。

  • 标签: 自由 必然 实践
  • 简介:王星拱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也是一位有名化学家和哲学家。他诸多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思想源于批判学派,尤其深受马赫、彭加勒、皮尔逊思想影响。

  • 标签: 王星拱 批判学派 马赫 彭加勒 皮尔逊
  • 简介:皮尔士一直试图为他实效主义提供一个有效证明。他为了向这个证明提供基础而作出初步努力表明,实效主义是何等深入地嵌入到了他哲学系统当中。皮尔士在此研讨实效主义基础是他现象学以及来源于他现象学概念配价学说。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合理期待经验将仅仅展示三个“不可分解元素”,并且给出了对自己归约论题一个简略证明。另外,皮尔士试图使得哲学成为科学事情,而为此目的就必须“摒弃所有使得哲学成为文学努力”.

  • 标签: 皮尔士 现象学 实效主义 实用主义 关系
  • 简介:代际责任问题是当代应用伦理学热点话题之一,如何应对涉及未来世代不确定性,又是代际责任问题重点。有些道德哲学家建议借助经济学方法,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但是,单纯应用"成本—收益分析",不但令道德哲学家们怀疑这个方法预设了功利主义前提,在实际计算也无法应对不确定性难题。在成本与收益计算中使用"贴现率",实际上暗含着某种对未来世界描绘,而这种描绘本应是不确定。另一种建立代际责任尝试是人权原则。人们常常怀疑人权不能应用到有关尚不存在未来世代讨论。通过将未来人的人权与当代儿童的人权进行类比,人们似乎有理由采纳一种包括未来人的人权观念。如果这种人权观念成立,那么人权原则可以以最小理论代价应对不确定性难题。

  • 标签: 代际责任 不确定性 成本收益分析 人权
  • 简介:科学活动本身既包括“表征”(representing),也包括“介入”(interven—ing),介入活动是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最为重要和主要部分,而介入性活动及其成果在科学哲学研究上很少得到体现。以往科学哲学太过注重表征研究,而忽略了介入研究。这被科学实践哲学准确地称为“理论优位”(theory—dominance)倾向。表征是科学知识传承和交流系统重要属性,表征及其结果——表象(representation)也是科学知识呈现形态基本特征和方式,介入是科学实践重要特性,两者对于科学活动都是重要特征,是科学活动不可或缺两个方面。科学哲学不应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我们反对表征主义(representationalism),主要是反对“理论优位”倾向,希望纠正这种扭曲了科学形象,忽视科学实践科学哲学研究趋向。

  • 标签: 表征 介入 科学实践 科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