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国家。日本学界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9—1965年的“《资本论》形成史中的《大纲》研究”,第二个时期是1966—1974年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中的《大纲》研究”,第三个时期是1975年以后至今的“世界视野中的《大纲》研究”。从整体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 日本马克思主义 研究综述
  • 简介: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者身体的三种规定——作为工具而存在的身体、作为自我意识外化的身体和作为欲望而存在的身体,马克思提出人的身体是欲望、工具和智慧的聚集之,身体在欲望、工具和智慧的相互生成中历史性和社会性地生成自身的观点。马克思理解的身体因而是审美化的身体,马克思的身体理论因而是一种身体美学,它帮助我们认识和批判当今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面临的虚无主义、欲望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困境,并指引我们获得回归身体自身的共生主义智慧。

  • 标签: 身体 工具 欲望 智慧 共生主义
  • 简介:苏俄在推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根据当时国情的变化,审时度势,将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作重心从政治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并且超前提出,还需要把工作重心进一步向文化建设转变。探析列宁在这一时期文化建设的深刻蕴意,有利于我国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征途中汲取经验,为构建社会主义创新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列宁 新经济 文化建设
  •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它在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出现的很多情况令人堪忧,尤其是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引起人们思想的强烈波动,一股脑将这些问题归咎于资本的降临。然而,是否的确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资本造成的不良后果?澄清这一问题就是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迫切任务。

  • 标签: 市场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 资本 逻辑 经济发展 贫富差距
  • 简介: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清醒看到中国经济保持着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这根本的就在于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建立起了推动科学发展的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制度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7.23”讲话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标签: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兼容性
  • 简介:青年马克思对分工的研究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从经济学和哲学两个维度对分工进行研究。无论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对分工理论的阐述都贯穿着这条主线。对分工进行如是理解,有利于我们看清马克思思想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

  • 标签: 分工理论 经济学维度 哲学维度 重要意义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产生以来,研究者对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彼此冲突甚至互相排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的混乱及内含的逻辑缺陷,影响了研究进程的深入和研究成果在更广范围的传播。本文通过剖析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种通常解释,就如何进一步拓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并剖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长期忽视经济学的原因及后果,认为强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概念解析 内涵拓展
  • 简介:马克思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马克思只分析了自由竞争阶段的生态问题的特点,无法分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才开始出现的许多新的特点。基于自由竞争时代的分析,马克思认为脚踏车式的生产导致了资本主义的新陈代谢断裂,导致了对资源与环境的过度消耗。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政治经济学家,如凡勃伦、巴兰、斯威齐以及史奈伯格等人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浪费等而导致的生态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生态学
  • 简介:运用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思想来剖析今天的美国霸权,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战后美国霸权的经济实质是美元霸权。美元霸权推动美国经济日益加深其寄生性和腐朽性。美国维系美元霸权,追求垄断利润的目的,日益推动其成为21世纪全球战争的最大策源地,并将最终导致美国的衰落。

  • 标签: 列宁 美国 霸权 美元霸权 帝国主义
  • 简介: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了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形成的所有制结构,允许和鼓励小私有制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和发展。同时,列宁为了保证苏维埃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提出了加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管理,发挥国营企业和合作社的引导作用。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思路”对于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反对搞私有化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新经济政策 所有制理论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
  • 简介:本文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为理论基点,从"美的规律"的角度对人的"二重性"与现代性问题进行重新思考。认为,马克思的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从人类学的意义上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也是在人类学的意义上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被一种更合理、更符合人性的生产方式所取代。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技术中心主义不合理的同时,也从人的对象化机制的二重性和历史辩证法的角度,清醒地看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以及未来社会可能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包括文化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思考和把握未来提供了重要的实证科学的基础。在美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中,引入当代人类学等实证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方法,诸如数量统计与分析、田野调查、精神分析方法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把人文学科的问题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尽可能结合起来,从而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审美、伦理、信仰等一系列社会危机和文化问题做出深入研究,就有可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和危机的可能性及其途径。

  • 标签: “美的规律” 现代性 美学 跨学科 实证科学
  • 简介:本质主义美学观念已为后现代思想摒弃,然而后现代的宠儿——身份政治和权力历史的美学批评却也在文化研究中遭遇了尴尬。以本尼特和亨特为代表的反美学立场使得美学彻底沦为权力历史的工具,从而有悖于他们思想来源的马克思主义辩证立场。简·朱茀在肯定他们的反美学观点为后现代思想解放做出贡献的基础上,以一种福柯式的方法和激情,检讨了西方性爱文学的合法化历史,探究美学在其中固执与嬗变、规约与反叛的种种情形,析出了色情美学最终导向过度实践、超越道德主义规训的自由基质和历史效果,从而使得权力理论意义上的非法历史具有了朝向自由的基础合法性和进步性。

  • 标签: 美学 文化研究 过度实践 自由
  • 简介:本文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参照系、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逻辑、流派与重要人物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本土学术话语建构四个方面来勾勒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图景,强调将思想史研究与历史研究联系起来,揭示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流派、重要人物思想的问题意识,并以此作为参照系,推动本土学术话语的建构。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理论逻辑 问题意识 本土学术话语
  • 简介:我国学术界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三种研究视阈,即把生态马克思主义看作一种后马克思主义流派,把生态马克思主义看作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学关注的结果,把生态马克思主义看作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底蕴的生态学理论。本文在分析上述三种不同研究视阈的理论得失的基础上,阐发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应有的致思方向。

  • 标签: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 简介:20世纪各种哲学流派和各个学科尽管没有公开表示,但从其问题认识、研究方法及视角上,我们仍会发现某种家族相似,政治学领域出现了微观政治学,史学领域出现了微观史学,哲学领域出现了日常生活批判……。

  • 标签: 微观政治 哲学研究 社会历史理论 衣俊卿 丛书 主编
  • 简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是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遵循“逻辑起点一逻辑中介一逻辑终点”这样的理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的理论、方法和价值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这三个维度的内在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结构,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和科学性提供了理论保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范式 有机统一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从文化的维度加以深入研究和实施。既应当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包括我国近现代以来的文化发展经验,也包括五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经验,还应当借鉴国外文化建设的经验。同时,应当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未来。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 文化 维度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作为政治组织,政党给人的印象似乎只有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这一目标,实际上并未否定政党具有其他职能。政党的“特定阶级利益集中代表者”、“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也明确指明了政党的社会属性。执政党的社会管理更关系到执政的安全,以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

  • 标签: 社会管理 执政党 创新研究 基层党建 国家政治权力 阶级利益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始终是当今中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其发展和研究,需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需要有问题意识与话语系统的转换;二是要有学术研究和理论视野的拓展;三是需要有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四是要对各种误读和曲解进行澄清与消弭;五是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提炼。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问题意识 世界视野
  • 简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其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三种实现形态构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在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出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形态 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