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对中国近代经济的探索,是李达经济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李达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为主线,以帝国主义侵入为标志,围绕着帝国主义侵入前即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的性质、帝国主义侵入后中国近代经济的矛盾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等问题展开论述,清晰地勾画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态,正确地评估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李达在对中国近代经济的探索过程中,有力地驳斥了托陈取消派、新生命派、动力派的错误观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性质,坚持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研究方法和广义经济学的立场,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

  • 标签: 李达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化
  • 简介:海外毛泽东研究最先兴起于美国,美国学者对毛泽东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2010年至2014年美国毛泽东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近年来美国毛泽东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毛泽东生平及其早期革命生涯的研究;二是关于毛泽东政治、哲学思想的研究;三是关于毛泽东经济、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四是关于毛泽东遗产的当代价值及其国际影响的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近年来美国毛泽东研究总体上呈现出内容多元化、态度理性化、方法多样化的特点。

  • 标签: 美国毛泽东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特点
  • 简介:作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图谱中相对特定的板块,美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造与思想开拓,大致是在政治哲学的路向上实现的。而近些年的理论活动更是表明,美国马克思主义趋向政治哲学的姿态表现得越来越强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从具体理论流派来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新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无不在政治哲学的界面上开创出了学术研究的新景观。

  • 标签: 美国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新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蕴含着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建立在人类从自然中不可逆转地分离出来的认识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目的性活动的局限,预见了改造自然收益无法补偿代价的前景。更重要的是,他们指出,由于现实中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复合权力结构所固有的不平等特征,所谓自然的复仇又不是平等地施加于人类全体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必须以改造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作为不可忽略的前提条件。

  • 标签: 人类史 支配自然 自然复仇 权力结构
  • 简介:'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学科设置和建设已历8年。进一步加强该学科建设,需要继续从多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而认真研读中国共产党的文献,是带有强根固基性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研读综合反映党的各个时期历史的系列文件选集或文献选编;充分重视研读其他多种形式的党的文献及相关权威研究成果;充分重视以科学的态度研读党的文献。

  • 标签: 中国共产党的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 基本问题 学科建设
  • 简介: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两个主流意识形态,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着客观上相似的传入渠道和相同的衍生背景,并且共同促成了"中国"意识的高扬。但在"中国"国情的解读视角上,却存在着儒学本位与现实本位的实质差异,并进而在"知"与"行"、政党与民族、化大众与大众化、旧秩序与新中国等一系列运作层面的关系上,出现了明显的路径分歧。三民主义儒学化暴露出明显的伦理色彩、狭隘视野、精英观念、偏安倾向,最终难脱失败的结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立足革命实践,着眼民族大业,深植民众根基,在不断推进中国变革中找到了现实的发展路径。新时期,只有超越儒学化的纠葛,坚守现实实践的客观本位,才能不断促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新飞跃。

  • 标签: 三民主义儒学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路径
  • 简介:文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资本论》的传播和影响吏,指出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资本论》传播到全世界,成为世界文献;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史实际上是《资本论》1867年发表之后寸真正开始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体系,《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科学论证。文章接着论述了资产阶级对《资本论》的四种主要攻击形式:(1)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2)把马克思的哲学和黑格尔的哲学等量齐观;(3)把现象作为本质来阐述;(4)思格斯被说成简化者,贬低他对《资本论》所作的贡献。文章对这些攻击形式作了批驳,最后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任务是创造性地利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学说。

  • 标签: MEGA《资本论》 编辑史 影响史 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