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正>林仙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家政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政大典,以下几点可以称道:其一,它是以指导建设中国文明家庭的大典,及时地在第一个“国际家庭年”与读者见面。联合国决定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以后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说明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94年国际家庭年”只不过是国际社会宣告重

  • 标签: 家政学 文明家庭 家庭文化生活 家政教育 中国文明 人类社会生活
  • 简介:<正>在我国现阶段,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改观,在家庭方面也发生着变化。(一)家庭结构有了新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家庭规模缩少,户均人数减少。我国“六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的“五城市家庭研究”表明;京、津、沪、宁、蓉五大城市中4385户的抽样调查,户均人数为4.08人;农村家庭规模也有缩小趋势,据四川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2035户农民家庭调查,户均人数为4.52人,若从一个省来看,一九八四年贵州省共有596.1807万户,比一九八三年增长

  • 标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现阶段 物质文明建设 社会科学院 精神动力 集体主义原则
  • 简介:<正>在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同时包括教育体制和科学技术体制等各个方面的改革运动,已成为历史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巨大社会潮流。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这个革命的过程中,不管是进行哪一方面的改革,调整哪一方面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

  • 标签: 社会心理环境 第二次革命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关系 社会过程 历史发展
  • 简介:<正>关于思维心理的本质问题,一向是心理学和哲学需要解答的基本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心理学还是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仍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公认的见解。正是这点促使笔者十分关注思维问题,现将管见陈述如下。

  • 标签: 思维过程 认知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 心理结构 解决问题 人脑
  • 简介:在康德的美学与实践哲学中,“崇高”概念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文将指出,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考察,“崇高”概念却因其自身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而导致诸多理解上的困难,主要是,崇高感是愉悦的还是不愉悦的?而与这一问题直接相关的是:作为道德情感的“敬重”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或者说,道德行为者应该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本文首先通过考察美与崇高的关系,指出二者对于道德情感具有同等的促进作用;其次,针对崇高感与道德情感的复杂关系,指出必须认识到二者的本质性区别;第三,就其道德动机与情感体验而言,综合康德不同时期的观点,本文认为,“道德平静”才是康德伦理学中道德主体最应该具有的健康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消极的愉悦”,而且,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也为崇高感所蕴涵。

  • 标签: 敬重 崇高 愉悦
  • 简介:在《算术基础》中,弗雷格追溯了数学表达式之不变的逻辑基础的同时,清理了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的心理主义。但心理主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反而在蒯因那里得到复兴,而且蒯因还基于自然主义的心理主义,否定了弗雷格对数学基础的探寻。本文试图借由解读弗雷格和蒯因的文本,展示数学哲学中的基础主义与心理主义之争,并借由弗雷格的文本对蒯因的心理主义做出回应。

  • 标签: 基础主义 心理主义 分析性 整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