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古代文献,不仅记载了周代丧服制度,而且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在周代礼制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一书历来以难读著称,篇尤其如此.这不仅因为其文字难以疏通,更重要的是由于时代悬隔而使今人对于遥远古代的丧葬制度与习俗难以认识清楚,可谓当年不能究其辞,累世难能通其义.故治丧服之学者寡,其研究成果亦稀.然而,竟然有这样一位年轻学者,遵循师命,知难而进,辛勤笔耕,孜孜以求,积数年之功,终于在高深莫测的丧服学园地犁起一片新土,培育出一株傲然挺拔的学术之树.这位年轻学者就是丁鼎,这株学术之树就是<〈仪礼·丧服〉考论>.

  • 标签: 《〈仪礼·丧服〉考论》 周代 丧服制度 丁鼎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唯子不报”是《仪礼·丧服》中很少见的郑注直接纠正传的注释,本文认为围绕传注分歧的争论并不涉及礼学的根本原则,其背后的真正问题包括三个层面——大夫尊降旁亲、大夫之子压降旁亲、大夫命妇不降而报大夫之子。整篇文章的论证逻辑是:经文举大夫之子而包大夫,大夫、大夫之子皆不降其旁亲为大夫命妇者,但原则不同,大夫因尊同而不降。大夫之子因压于父尊而不降。大夫命妇不降大夫之子,是报服而非本服。此外,本文还整理了《丧服》中所有涉及报服的经和传,对报服的经典定义“旁尊报卑之服”提出了一点不同看法。

  • 标签: 仪礼 丧服 唯子不报 尊降 压降 报服
  • 简介:仪礼》有今古文之分,郑玄注《仪礼》时兼采今古文,“从今文则《注》内叠出古文,从古文则《注》内叠出今文”。郑注中这些古文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古文经的一些重要线索,所以前修时贤对此均较为重视。本文主要是利用当今所见出土文献材料,着重对郑玄注《仪礼》九则形讹古文作一新证,重点对这类古文讹混的时代层次做了考察,文末还顺带对郑玄注《仪礼》时所据古文本的真实面貌作一补述。

  • 标签: 《仪礼》 郑玄注 古文 出土文献
  • 简介:仪礼·丧服·大功章》有一段关于“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的传文,与经文有关大夫降服的记述似有不合之处。自魏晋至清代,多位学者曾作出讨论,其间涉及诸侯、大夫降服原则的理解、门内门外亲亲尊尊关系的安顿。本文依据历代礼家的注释与讨论,尝试分析其间的礼制与礼义纠结,并给出一定解答。

  • 标签: 始封之君 诸侯 大夫 降服
  • 简介:宋代的理学讨论与宗法重建有密切的关系,而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宗庙。主要的理学家都曾经讨论过宗法和庙制的问题。张载率先打破了《礼记》中的庙数等差,主张大夫、均可祭到高祖,程颐甚至主张祭到始祖。朱子的思想则经过了几次变化,他明确指出,大夫、祭到始祖的做法是悖礼的,而祭及高祖虽为礼经所无,在当时的情况下,却是比较合乎礼意的做法。朱子按照这一思想在《家礼》中规划的祠堂制度,成为宋元明清宗法制度中一直沿用的宗庙制度。

  • 标签: 庙制 宗法 祭祀 理学
  • 简介:儒家经典的外文译介,一直是汉学的热点之一。罗明坚的西班牙文“四书”作为已知最早的“四书”西方文字译本,不仅在文本翻译角度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其作为欧洲人对儒家经典的首次尝试,还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罗明坚西班牙文“四书”的深入分析,着重揭示译者在概念西方语境中如何解释儒家核心问题上的创造性及其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如何进一步彰显儒家思想中的理性主义特色,以此来重塑罗明坚译本及其本人在中学西传史上的应有价值,并确定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初遇时的契合点。

  • 标签: “四书”西文译本 罗明坚 耶稣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