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管子》宗教人文化色彩浓厚,“神道设教”动机鲜明。《管子》追求人与天凋,形成“生态医学”与“生态政治学”良性互动的治国范式。《管子》“精气论”推动了中医医理的科学化进程,同时“精气论”也成为管子“内圣外王”理论的根基。《管子》“和乃生”的养生理念与《管子》治国追求“和谐”理念高度契合,其和谐治国涵盖了天、地、人三个层面,从而实现了从“人文”到“仁术”的转化,播下了传统政治中饱含中华人文精神的历史文化基因。

  • 标签: 《管子》 管仲 人文 治国 仁术
  • 简介:本文不拘泥于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框架,从推动孙中山哲学思考的先行著作入手,重新探讨了《孙文学说》。认为《孙文学说》除人们所熟悉的知行关系等认识论外,还有更丰富的哲学内容,尤其是给人文精神提供了一个新的构建。它力图摒弃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人为对立,注意吸取西方人文主义哲学的成果,并努力把人文精神的追求置于科学的基础上,使二者互相为用,相得益彰,试图以此为革命实践提供一种更加恢弘积极的哲学思维。

  • 标签: 孙中山 人文精神 叔本华 心性文明 柏格森 精神生活
  • 简介:我国当前正面临着空前的社会转型.转型带来了震荡与冲突,亦带来了压力与困惑.在此情况下我国人文研究的现状如何,问题何在?或者说,处在转型期的人文知识分子境况如何,他们是如何应对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自己的理想,履行自己的责任?本文试对90年代以来知识界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思想发展的轨迹进行勾勒,进而对此问题作出回答.

  • 标签: 人文研究 中国 社会转型 人文知识分子 人文理想 人文精神
  • 简介:<正>贵州省哲学学会在中国哲学史学会和贵州省社联的支持下,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上旬在贵阳举行了王阳明心学讨论会,来自北京、浙江、四川等省市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就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特点、演变及其同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根据提交的论文和会上的发言内容,就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 标签: 王阳明心学 伦理道德规范 道德论 孟子 主要问题 思想家
  • 简介: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灾难打破了人们的常态生活,这让身处重灾疫区的中国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也使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而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留给我们的是启示与反思.为此,2003年5月29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举办了研讨会.20多位与会专家,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以如何尊重生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民众与政府等等关系为题,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探讨.

  • 标签: 人文关怀 “非典”危机 综述 法制建设 政府 舆论导向
  • 简介:“儒家精神”,是中国文化中一件不可能忘却的“遗嘱”。无论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以把“儒家之学”简单地释读为某种“哲学”或某种“宗教”,也不可以把“儒家之学”简单地诠释为一种抽象的“理论”或一种行为的“实践”。因此提出一个“儒家精神”的问题以讨论之。

  • 标签: “儒家精神” “性” 民族文化 “践形”
  • 简介:在西方,人文主义并不与宗教截然对立,而往往以各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所谓人文主义与宗教相互对立的观念本身是一种误解。孔子和儒家学说无疑是一种人文主义,同样,这种人文主义与原始宗教性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孔学和儒家的人文主义主要来自于宗法文化背景,即亲情关系和血缘伦理,其原始宗教性正是将这种人情、世俗内容上升为宗教态度和情感,两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这种以宗法血缘为基础、人文与宗教相融合的独特的人文主义,可称之为宗法人文主义。

  • 标签: 孔子 宗法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宗法
  • 简介:<正>近几年中国学术界为推动四化建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影响中国民族精神最深刻的儒家思想开展了较深入的再研究和再评价工作;新加坡为推广儒家伦理教育,也积极开展儒学研究;同时几个东亚工业国(地区)经济的崛起,被认为与儒家学说有关因而出现了一个世界范围的“儒学研究热”。

  • 标签: 儒学研究 儒家伦理学 孔子 精神文化 儒家思想 儒家学说
  • 简介: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了十年。探究中医哲学,或者说中医的哲学环境、背景、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中医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讲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也。”其所收集的典籍和内容,都是关于医疗、养生方面的,包括医经、经方、神仙、房中这几个方面,都是关于如何来维持生命,保养生命,提升生命的著作,所以称其为“生生之具”。

  • 标签: 中医哲学 标准 人文 智慧 直觉 专业委员会
  • 简介:从道德视角来审视,慈善包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和人文诉求,体现了对生命和人的价值的敬畏。慈善之爱表现了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的人道精神;展现了一切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关爱所有人的博爱情怀;体现了超越一切功利考量的无私奉献精神;折射了从动物到人的伟大历史进步。

  • 标签: 慈善 人道精神 道德精神 价值理念 无私奉献精神 社会保障
  • 简介:<正>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和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今天在孔子的故里——曲阜召开,来自世界四大洲的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学者,聚集一堂,切磋学术,共叙友谊,这是令人高兴的盛会!特别是新加坡的贵宾王鼎昌先生和吴庆瑞博士,出席开幕式,给会议增添了光彩!我向到会的来宾和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在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上,孔子的思想和儒家的学说,影响最深远。中国在世

  • 标签: 孔子 儒学 儒家思想 哲学研究 文化发展 中华民族
  • 简介:<正>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于1991年6月27日至29日,在无锡举行了首届学术讨论会。薄一波同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儒学对法律文化的影响早在四十年代初,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论稿》中便就儒学与中国古代法律的关系,提出了中国刑律儒家化命题。此后,瞿同祖先生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 标签: 法律文化 学术讨论会 法文化 儒家思想 中国儒学 四十年代
  • 简介:<正>各位来宾、学者先生们: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和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联合在曲阜召开的国际儒学讨论会现在隆重开幕了。前来参加今天开幕式的,有来自四大洲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特别是有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的领导人王鼎昌先生和吴庆瑞博士;有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谷牧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首席名誉顾问周谷城教授;有联邦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主席赫克博士;澳中理事会

  • 标签: 基金会 联邦德国 名誉顾问 周谷城 四大洲 国际学术讨论会
  • 简介:<正>《易经》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历史和人生经历表达“易道”。所谓“易道”,就是这四千九百多字及六十四卦排列所表达的中心哲理,这个哲理由三个因素组合而成:一、波浪起伏原理;二、事物发展的连贯性或叫做因果性;三、世界总是不停地演化的,或叫做变易。要证实这就是原著的中心哲理并不太困难,作者已很有心地将它们同时安放在三个重要的地方:(一)卦画的排列,(二)卦爻辞中不同程度,不同吉凶方向的判断辞,(三)卦爻辞中频繁出现的哲理警句。

  • 标签: 易经 原著精神 六十四卦 哲理 周文王 作者
  • 简介:作为中国“轴心时代”的重要思想家,孟子希望以道德化政治,实现天下有道。他提出士人修养的“浩然之气”,在士人与君主的关系上主张“道高于君”,而对于广大普通民众则倡导“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在此基础上,孟子推出了四种士人典范。而在孟子这些思想中,一以贯之的乃是对德性的张扬,在“尊德性”与“道问学”之间,他明显偏重于前者,这是孟子关于士人精神的特色所在。在孟子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道德信仰和勇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孟子是一位信仰道德的“宗教家”,而不是一位代表智性的“学问家”。

  • 标签: 孟子 士人精神 政统 道统 学统 德性
  • 简介:鲁文化与儒学学术讨论会概述刘示范由山东孔子学会主办的鲁文化与儒学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12月26日至27日在济南召开,有70多位学者与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和提纲50余篇。广大与会学者自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自觉坚持"古为今用"、...

  • 标签: 鲁文化 学术讨论会 儒学 儒家文化 周文化 政治观
  • 简介:<正>由山东大学主办、著名易学专家刘大钧教授具体筹划的首届海峡两岸周易讨论会于1993年8月3日上午在济南山东大学邵逸夫科学馆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大会由山东大学副校长乔幼梅教授主持,刘大钧教授致开幕辞,校务委员会主任陈之安教授代表山大、省政协副主席翟永浡代表山东省致欢迎辞。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任继愈先生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大陆代表余敦康、台湾代表张永(亻隽)也讲了话。特别是中华易经学会理事长邵崇龄先生殷切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今后海峡两岸的易经学者要展开双向交流,希

  • 标签: 海峡两岸 周易 山东大学 讨论会 易学研究 双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