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被冯友兰本人及众多学者忽视的一书实质上在"贞元六书"构成的理学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该书一方面是此后的的诱发性著作,另一方面也开始凸显了冯氏理学体系中本体形上学和人生哲学断为二截的内在矛盾.

  • 标签: 冯友兰 新世训 本体形上学 人生哲学 评价 新理学体系
  • 简介:西欧国家投票权扩大的历史背景是民族国家的构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前者产生了国家认同危机,后者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民族国家构建中通过战争等方式并入的的群体,以及在社会结构变化中成长起来的新兴阶级,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打着民主的口号要求本来属于贵族特权的投票权平等化,从而在民族国家内部形成了对抗和紧张关系。而国家所采取的积极性回应——逐步开放投票权,则缓和了民族国家的这种对抗和紧张关系。西欧国家投票权开放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三种:以英国为代表的渐进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激进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竞争模式。尽管存在着道路上的差别,但它们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都实现了投票权的平等化。投票权的平等化除了暂时缓和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既得利益阶级与利益边缘阶级之间的冲突之外,还有着更加长远的积极意义,它以民主的名义把社会不同阶层、团体和族群整合到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政治行动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家认同——民主国家认同。

  • 标签: 选举 投票权 民族国家构建 国家认同
  • 简介:在后现代主义看来,人类社会从现代向后现代过渡的同时,国家也正发生后现代转向.实际上,国家的后现代转向不只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设想,而是已经来临的事实.国家的后现代转向表现为两个基本趋势:其一是国家的某些职能让位给非国家组织,即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社会化,产生于社会的国家正在回归社会;其二是民族国家的某些职能让渡给超国家机构,超国家机构及其活动--跨国政治与跨国行政正在发展.人类必须认清国家后现代转向的事实,以便科学确定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国家 国家社会化 超国家机构 跨国行政
  • 简介:本文在对金砖国家本币结算已有相关研究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金砖国家开展本币结算的背景、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有效应对深化本币结算面临的各种挑战所应采取的政策和方法,以期为金砖国家提升本币结算水平,进而推进金融、经贸等多方位的合作提供有益启示,并丰富相关理论研究。

  • 标签: 新兴经济体 金砖国家 本币结算 共同崛起
  • 简介:近年来,“金砖国家”经济表现欠佳,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金砖国家”是否还能称为“金”受到人们的质疑。实际上,发达国家也出现了经济波动,“金砖国家”的经济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发达国家经济波动造成的,是世界经济周期变化的一种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潜力可以从社会需求和社会供给两个角度考察。从作为经济增长拉动力量的社会需求分析,“金砖国家”人口众多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经济增长潜力远强于发达国家。从作为经济增长推动力量的科学技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分析,“金砖国家”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快于发达国家,它们的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它们的产值在未来仍然有可能以高于发达国家的速度增长。但是,制约着“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们在存量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流量意义上的科学技术进步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而它们还需要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方式加快科学技术进步。但是,从总体来看,“金砖国家”具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它们在总量意义上的经济地位将迅速提高,在未来20年里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 标签: “金砖国家” 经济增长 社会需求 经济规模 增长动力
  • 简介:“用什么思考”的意思不是“思考时心里浮现了什么”,而是心智活动通过什么表达系统获得直接表达。思考以语言为归宿——在言说活动中,多种多样形式的心智活动通过一个单一形式的公共表达系统获得表达;这种表达是未成形东西的成形,而不是一种现成物转换成另一种现成物。立足于以上基本思想,通过对“动物的语言”、“形象思维”、“内部语言”、“普通语言”、“找词儿”、“言不尽意”等多种题目展开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言说活动一端连着言说者的种种经验,另一端连在语言上。

  • 标签: 内部语言 言意 “言不尽意” 心智活动 言说者 公共表达
  • 简介:本文通过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的粗户主率的分解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在家庭规模减少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当采用标准化方法控制年龄结构影响后计算标准家庭规模发现,近二十年来中国家庭规模的内在变动相对较小。在众多因素中,生育水平通过对年龄结构的影响,进而对家庭规模产生明显且灵敏的影响:一方面生育率对通过少儿比重的变动对当下家庭规模的变迁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另一方面,生育率通过对总户主率的影响对未来二十年后的家庭规模产生长期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新近放开的"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将使得未来中国家庭规模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动趋势。

  • 标签: 家庭规模 标准化户主率 率的分解 生育政策
  • 简介:《管子》一书是先秦时期独成一家的一部杂家著作,在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书蕴含着丰富的国家安全思想,如国富兵强,慎战,亲仁睦邻等思想已在那时得到了明晰。这些宝贵的思想具有久远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为齐国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历朝历代安攘内外,维系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几千年文明进程的国家发挥了很重要的历史作用。《管子》国家安全思想具有中国传统的独特性,可以作为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知识谱系的补充,对当代国际政治研究将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价值。

  • 标签: 管子 国家安全思想 国家实力 理论价值
  • 简介:<正>中国自然哲学向来不够发达,已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指出:“我国数千年学术,皆集中社会方面,于自然界方面素不措意,此无庸为讳也。”(《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第24页)一般的研究者差不多也都这样看,把它当成一个结论承认下来,视为研究的前提或出发点,对于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并不深究,如此陈陈相因,直到近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兴起,才稍有变化。一批兼治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中青年学者勃然崛起,尽管是人数不多,但已引起了学界的注目。李存山的专著《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下简称《气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即佼佼者之一。

  • 标签: 气论 科学出版社 自然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子论 梁启超
  • 简介: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是西方社会运动研究近30年来的主流范式。但此理论是基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所归纳出的经验理论,在解释西方早期社会运动和非西方国家的社会运动方面,存在着自变量和因变量范围过于狭窄、解释能力不足等缺点。本文指出,国家主义理论以及后来进一步发展的国家一社会关系视角是研究社会运动的替代性范式。国家一社会关系清楚定义国家性质、社会性质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对于认识作为集体性抗争政治形式的社会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社会运动 政治机会结构 国家主义 国家-社会关系 政体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战略性思考起源于先秦时期,许多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如以民为本、和而不同、慎战、亲仁善邻等思想已在那时得到了明晰。这些宝贵的思想具有久远而深厚的文化基础。他们不仅为历朝历代安内攘外,维系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几千年文明进程的国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安全问题、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价值。

  • 标签: 先秦 国家安全思想 以民为本 和而不同
  • 简介:<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讨论蓬勃展开并向纵深发展。相形之下,《易经》研究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发展的步子比较缓慢。一九八四年,我得知在武汉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易经》学术讨论会,心中甚为高兴,但当时未能参会。到了一九八六年底,我收到山东大学哲学系刘大钧教授来信,请

  • 标签: 易学研究 周易研究 学术讨论会 中国大陆 改革开放 易经
  • 简介:关于《南洋》季刊的创办年波去年,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翻阅”《南洋》季刊的所有案卷,令人费解的是国民党的一些大员们创办的这个刊物,从创刊到停刊始终未领到期刊许可证,这在国民党的期刊史上是少见的。1942年8月,南洋研究所所长陈树人、副所长陈立夫决定...

  • 标签: 南洋 重庆市 期刊登记证 内政部 国民党 研究所
  • 简介:台湾学者孙剑秋博士著,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12月初版,2000年9月再版,全书316页。此书是作者多年来习《易》、治《易》的论文及讲授《周易》的材料汇辑,但全书仍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并反映出作者多年治《易》的一贯倾向。(1)以义理为主,不废象数。认为“象数图书之学愈盛,则人的自主性便愈低”,故治《易》应“先立乎其大”者(《自序》),又认为“象数亦为易理之二”(《亭林之易经学·论学易不可废数》),不能尽去。

  • 标签: 《易理新研》 孙剑秋 台湾省 易学研究 易学文化
  • 简介:<正>博爱,即广泛平等地爱一切人,它是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与规定.本文拟以体现博爱精神的墨家“兼爱”说为立足点,以此同儒家的“仁爱”和基督教的“博爱”做一分析和比较,以揭示“兼爱”说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爱所存在的内在统一性.由此,作者认为对“兼爱”学说的合理批判、挖掘、超越与转化,可以作为塑造当代文人精神的传统生长点和极富原创性的诠释元点.

  • 标签: “兼爱” 基督教 “仁爱” 墨家 “爱” 兼相爱
  • 简介:作为当下最重要的国家话语,“中国梦”是我国国家形象的价值核心,规制着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内涵、路径与目标,而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又直接影响着“中国梦”在世界诸民族之梦中的全球地位与可能性空间。因此,需认清现实起点,厘清国际传播的话语环境与主流学术话语资源,在对策与行动上注意强化其话语核心的内在建构、外在形式的有效表达以及媒体语境中国家形象的攻防战。

  • 标签: 中国梦 国家形象 对外传播
  • 简介:关于朱子四书学的形成似乎已经形成某种结论,但事实上其中重要关节仍值得重新讨论。朱子四书学的形成贯穿其毕生,大致可分为启蒙期、准备期、形成期、成熟期和完善期五个阶段,期间朱子对四书的注释刊刻既齐头并进又分合有度,或各书单刻,或《学庸章句》合刻,或《论孟集注》合刻,应特别注意的是朱子并未合刻《四书集注》。至于《四书或问》,虽编为一帙而实包含丁酉1177年《论孟或问》与晚年《学庸或问》两个不同时期、层次的著作,不可视而为一。《论孟精义》为系列著作,先后有癸未1163年《论语要义》(庚辰1160年《孟子集解》)、壬辰1172年《论孟精义》(《论孟集义》)、庚子1180年《语孟要义》三个不同版本,壬辰《精义》、《集义》仅是名称之别,但与庚子《要义》存在内容差别,不可混淆前后《要义》,亦不可视壬辰《集义》在庚子《要义》后。今流传通行本《论孟精义》似为壬辰前后之盗本。准确把握朱子四书学的形成,对朱子四书学的理解具有基础性意义。

  • 标签: 朱子 四书 四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