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哲学研究价值论转向,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所提出"是""应该"关系问题,受到了现代西方伦理学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者们广泛关注普遍重视。人们将此称为所谓"休谟问题""休谟法则",并作为一个重要理论课题而不断研究深入探讨。这里所谓"休谟问题",虽然直接表现为从"科学判断"能否推导出"道德判断"及其正当理由与合法根据问题,但其实质却是价值论伦理学研究中"价值"与"事实"之间合理逻辑关系及其实现正确方式与合理路径问题。

  • 标签: 价值论转向 逻辑路径 休谟法则 休谟问题 西方伦理学 哲学研究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自律缺失所带来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自治能力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道德精神辩证融合促进科学社会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
  • 简介:近现代西方主流伦理学所关注主要是人际伦理义务,种际伦理义务被作为某种无需关注问题暂时被置于伦理思考后台;一些伦理学家甚至否认人人之外自然存在物负有伦理义务。因此,当现代环境伦理学开始探讨人自然伦理义务时,就不得不首先清理近现代主流伦理学中那些根深蒂固错误伦理观念,为确认阐释人自然伦理义务扫除理论障碍。在现代环境伦理学看来,物种歧视主义人类沙文主义就是这类需要加以批判扫除错误观念理论障碍。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物种歧视主义 人类沙文主义
  • 简介:一问题提出:道德治理究竟"治什么"?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歪风邪气"。此后,道德治理问题开始受到学界关注。党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由此,道德治理问题更成为学术界实践工作部门共同关注探讨热点问题。

  • 标签: 道德治理 内在统一 范式 伦理 经济 极端个人主义
  • 简介:在我国,街头官僚(Street-LevelBureaucrat)行政裁量权控制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容易被人们忽视,即使有少数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其研究也总是遵循立法一执法一司法“法制主义”思路,使得研究具有明显“单点注入”特点。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进行法律控制,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均存在着难以克服困境。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性裁量权,其实施有效而合理伦理限制与伦理控制,应当是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之合理行使根本。

  • 标签: 街头官僚 行政裁量权 法律控制 伦理控制
  • 简介:"自我"作为一个反身代词指的是每个独立的人类个体。现代自我具有什么特性?怎样理解现代自我?是当代哲学家、思想家讨论自我一个基本方面。麦金太尔现代自我观点,是通过他现代自我批评中体现出来。麦金太尔这一批评,在其重要著作《德性之后》中有着集中表述。一情感主义自我麦金太尔是一个伦理史学家,他现代自我批评是从对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分野为出发点

  • 标签: 现代社会 麦金太尔 批评 自我观 反身代词 情感主义
  • 简介:公正之于社会,恰如真理之于思想,公正不仅跟法律制度有关联,从更大意义上说,它更是一个哲学话题,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完善制度,更代表着一种完美的德性。一般来说,公正是涉及社会全体成员相互间关系一种理想状态。从社会个人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内在美德良知;从社会制度层面讲,公正则是人们获得理想社会秩序手段。

  • 标签: 公正思想 理想状态 德里达 社会秩序 反思 制度层
  • 简介:通常来说,提出一个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或者给出一个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目的是解释解决社会关系某一方面的某一矛盾,正义问题或者说正义范畴提出必定也是如此。对于"正义"范畴所蕴含矛盾,很多思想家、学者早有提示。他们认为,权利义务构成了正义两种基本性质,也是我们考察正义概念两个基本维度。

  • 标签: 权利正义论 人文社会科学 二维 传统 西方 社会关系
  • 简介:江苏宜兴"双独"夫妻身亡,通过试管婴儿遗留四枚冷冻胚胎应该如何处置引发争议。人生育权应该是一种自然权利、人权人格权,胚胎应该具有"准人格"道德地位。"宜兴案例"判决启示我们,应该从生命伦理学视角,反思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儒家家庭主义价值决定着生育主体具有家庭性。因此,应该赋予家庭处置遗留胚胎权利。

  • 标签: 遗留胚胎 自然权利 人权和人格权 “准人格” 儒家家庭主义 处置权
  • 简介: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由于意识到先验自由实在性不能从一个思辨理性设想理知世界获取,康德于是先肯定道德律令存在,再以此出发去设定自由。康德直接肯定道德律客观有效性,认为我们理性可以直接意识到这一点,具有自明性。阿多诺指出,康德这种严格道德命令,这种简单绝对应当,绝不是自明,康德绝对应当其实是一种压制,是复杂现实条件归约。阿多诺康德道德哲学批判,是为他设想伦理寻求第三条道路做铺垫。

  • 标签: 阿多诺 康德 道德律 自明性
  • 简介:科尔斯戈德在梳理近代以来规范性论证四种方案中,“实践同一性”基础上“目的王国”创建作为沟通“绝对命令”与“道德法则”、“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中介,不仅论证了规范正当性,而且激活与推进了康德伦理学。如果基于康德“先验逻辑”来考察科尔斯戈德康德伦理学阐发路径,还可以有效地回应柯亨等人科尔斯戈德质疑。

  • 标签: 规范 正当性 康德 伦理学 先验逻辑 政治哲学
  • 简介: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分别培养好人和好公民为目标,二者在学术传统、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时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然而,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之间差异并不能切断二者之间“天然联系”。在现代社会,必须同时推行道德教育公民教育,而不是以一者取代另一者。“替代论”问题在于未能全面把握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之间差异与共生关系。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之间差异根源于二者理论基础转向而导致道德基础差异。这一差异使得二者对于德性尤其是对于公民德性理解产生分歧。解决路径在于证成二者道德基础同源性,从而使道德教育成为公民教育基础,使公民教育成为道德教育保障。由此,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将在差异中实现共生,共同引导个体以其理性去批判反思何谓美好生活以及如何追寻美好生活。

  • 标签: 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 好人 好公民 美好生活
  • 简介:一问题引出:关于"法权论"与"道德形而上学"关系争论近年来,康德《法权论》引起了一些学者关注兴趣,围绕着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康德为何把法权论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第一部分,《法权论》《道德形而上学》究竟是何种关系;康德如何在绝对命令基础上建立法权(正当)形而上学,法权(正当)普遍原则与绝对命令关系如何,它对应着绝对命令哪个公式等。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立法权 哲学关系 康德 绝对命令 普遍原则
  • 简介:众所周知,归纳是一种科学方法;共识则是哲学中所用一种粗略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些近似,有很多人认为二者是指同一件事物,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本文目标之一是要指出这个错误,其次是要说明共识并不理想,乃是因为在没有更好办法之情况下不得已而用之粗略办法。下面第一节讨论"归纳"。第二节讨论价值理论。

  • 标签: 价值理论 归纳 科学方法
  • 简介:迄今为止,哲学家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即不仅那些自然科学理论以及那些依靠自然科学(例如数学)建立起来因而能够定量分析社会科学理论属于理论模型,而且所有的社会科学理论都是理论模型。对于这一重要事实忽视严重影响了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深度广度,甚至导致了很多社会科学理论(特别是哲学理论)长期处于永无结果虚假争论之中。本文试图依据哲学思辨,探讨社会科学理论模型本质。

  • 标签: 社会科学理论 经济学模型 哲学思辨 伦理学 自然科学理论 定量分析
  • 简介:瞿秋白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早期主要代表。他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中国社会具体道德国情作出了辩证分析,既批判了封建主义道德,又批判了资本主义道德,在此基础上,无产阶级道德及其领导地位作出了全面论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作出了深度阐释。瞿秋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
  • 简介:择偶在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体偏好并参照一定标准来选择自己认为是具有"优良品质"伴侣,而人类特有的道德价值观则是挑选"高品质"配偶有力工具。本文从Haidt道德五基准理论出发,探讨道德规范与人类择偶标准间联系,系统地阐述了道德五个基准:伤害/关爱、互惠/公平、内群体、等级/权威贞洁/圣洁准则对于个体择偶标准及心理影响。未来研究应重视文化差异性、道德理论本土化等问题,并考察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因素两者间相互作用影响。

  • 标签: 道德理论 道德规范 道德五基准 择偶理论 择偶标准
  • 简介:我国当前往往将医疗差错归因于医务人员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够等主观方面并按照“谁出错、谁负责”原则医务人员进行惩戒。这种归因治理模式医疗差错发生根源系统性复杂性认知不足,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度组织化、社会化医疗服务模式。归因上偏倚取决于用以观察、评估医疗差错知识框架。这种个人负责为特征归因治理模式源于当前个体理性为基础临床伦理学,它将焦点集中在医务人员个人道德修养上,忽视了组织结构等因素伦理性。应当适时更新医学伦理观念,通过引入组织伦理视角,将关注对象转向医疗服务组织、系统、制度结构,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医疗差错治理路径。

  • 标签: 医疗差错 临床伦理 组织伦理
  • 简介:政治治理应该基于良心,而非利益原则。原则政治因为其普遍主义倾向而不现实,民主政制为利益所主导,唯利是图,也不是优良政制。唯有良心政治可谓优良。良心政治关键在于明辨政治事务之是非,在明辨是非基础上平衡政治博弈各方(通常体现为相对变动多数少数)利益。这需要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由、自足、高贵、稳定,拥有良心、良品良能,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拥有政治智慧经验,不畏强权,不被利欲熏心,不随波逐流,也无须谄媚大众,仅凭自己良心良知来判断政治事务之是非政治人群体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有时是举足轻重作用。

  • 标签: 良心政治 利益政治 原则政治 民主政制 普遍主义
  • 简介:校园暴力现象伦理病灶在于“你我共生”伦理同一性被消解,表现为个体无法在学校及宿舍的人伦关系中获得认同感、归属感,无归属感个体在精神世界处于孤独状态,在生活世界中个体行为完全听命于任性与冲动。如何使个体在实体中找到归属感并使个体冲动具有伦理合理性成为解决问题关键。其应对策略为:一是恢复学校作为人类文明传承者伦理身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塑学校、教师学生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双重保障与呵护,使学校、宿舍成为学生“生活之家”与“精神之家”,唤醒学生“集体记忆”“同根意识”;二是彰显教育伦理本性,通过教育使个体行为超越人自然冲动状态,实现个体自然,中动义务幸福转化,使其成为有教养的人。

  • 标签: 校园暴力 伦理同一性 任性与冲动 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