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葛洪是东晋初年著名的道教学者,其巨著的出现,标志着民间原始道教的终结.他出身于江南著名的士族官宦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硕儒,又有求仙得道的血统.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常在出仕与修间徘徊,但动荡的时代以及个人独特的遭遇使他由入世到遁世,舍儒从道,提倡儒道双修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他虽遁世修,但仍不忘关心国家大事,这其中是不是存在着矛盾?由此就涉及到他如何看待出仕与修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番较为初步的探讨.

  • 标签: 葛洪 道教 《抱朴子》 隐修观 出仕观 道德修养
  • 简介:不止一个西安人跟我提起太白山。那个时候,我还在终南山上和他们一起学习禅修。望着群岚上徜徉的白云朵朵,我心满意足地以为,隐士大德们深居的终南,我终于得见一斑。可西安的朋友却摇摇头说,还有一座太白山,是他们心目中更为神往的地方。

  • 标签: 太白山 终南山 西安
  • 简介:健康人格是被誉为现代心理学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①,与不健康人格或者"病态人格"具有某种理论上的相对应。西方心理学对健康人格的理解大多是来自对不健康人格的分析和认识,而对于像变态人格、病态人格、精神病等一些概念的认识,几乎就是西方心理学对健康人格研究的最初路线,

  • 标签: 健康人格 西方心理学 道教 病态人格 心理学研究 现代心理学
  • 简介:我一直对弗洛姆(1900~1980)这个人的思想很感兴趣。首先他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弗洛依德——他们俩都是心理学家。其次弗洛姆曾与铃木火拙合写过一本名著《禅与精神分析>,这本书我看过好几遍。另外,弗洛姆在一本《说爱》的小册子中说过,自从他接触到佛教以后,他一直对佛教非常感兴趣,因为,他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没有神的宗教(佛,观音菩萨等也都是由人修炼成的,他们具有比人更高的能力,但他们并不是宇宙的创造者)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 标签: 健康人格 佛教 弗洛姆 心理学家 弗洛依德 精神分析
  • 简介:本文对属于德山一系的大宁微禅师的生平事迹及机缘法要进行了概略的介绍,并对始自罗山的“师子在窟出窟”句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隐微 罗山 禅宗
  • 简介:在灵飞来峰麓的玉乳洞与龙泓洞之间,耸立着一座明代古塔。塔身用石块砌成,六面七层,上面浮雕着佛、菩萨圣像以及佛经、真言等铭文。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下,天光筛落,更显塔影古朴,情趣别具。这座宝塔就是灵著名的佛塔——理公之塔,简称理公塔(图一)。

  • 标签: 中国 佛教 杭州市 灵隐理公塔 明朝 形制
  • 简介:黄檗文化发源于唐代福建福清黄檗山,以佛教文化为内核,涵盖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等丰富内容,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又有着新鲜的当代活力。以唐代断际希运禅师、明代元隆琦禅师为杰出代表,黄檗文化是一种产生了世界性影响的综合性文化形态,尤其是在17世纪中期以后深刻影响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至今日。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的讲话中,特别提到元禅师东渡弘法传播文化的功绩,体现了对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视。可以认为,在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中,佛教文化于推动与近邻诸国的友好交流,具有历久弥新的重要价值。

  • 标签: 隐元大师 黄檗文化 断际希运 黄檗山 黄檗宗
  • 简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神学院校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近代以来,随着所谓反传统之潮流的兴起,尊师重教之风渐颓,学生与教师相轩轾。神学院、教会的成员同社会上的人一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人格矛盾、人格分裂、双重人格甚至多重人格。包括神学教育在内的基督教宗教教育,不应回避这种现象,而应对此作多方位的分析,尝试用《圣经》和神学的观点和方法作观察和回应。神学教育中应重视人格塑造,是解决

  • 标签: 神学教育 人格分裂 人格塑造 双重人格 宗教教育 人格矛盾
  • 简介:慧远是南宋佛教禅宗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位高僧,学成于四川,弘法于川外,一生历住名寺,得到孝宗皇帝的数十次召见,门下弟子众多,法脉广布,远播海外。对慧远一生行实的考察无疑是研究灵慧远的重要部分。

  • 标签: 灵隐寺 慧远 行实
  • 简介:《登真诀》和《登真诀序》是怎样的关系?《正统道藏》在不同的字号有登载,不过,在《序》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记载。“既撰此真诀,乃缀书而叹日,若顾玄子在此,乃当知我心理所得,几于天人之际,往矣如何,孰与言哉,方将之于玄会耳”。这个真诀明确指的是《登真诀》。但是,明白这个道理还是最近的事。

  • 标签: 《正统道藏》 道理 心理 字号
  • 简介:在考察本文之前,首先看一下序文的全文。昔在人间、已钞撰真经、修字两卷、于时亦粗谓委密。项严居务静。颇得恭洁。试就遵用、犹多阙略、今更反覆研精、表裹洞洽、预是真学之理、使了然无滞、一字一句、皆有字旨、或论有以入无、或据显而知、或推机而得宗、或引彼而明此、自非闲练经书、精涉道教者、率然览之、犹观海尔、必须详究委曲、乃当晓其所以、故道备七篇、义同高品、当闻古言、非知之难、其在行之、意非学之难、解学难也。屡见有人、得两三卷书、五六条事、谓理尽纸、便入山修用、动积岁月、愈久昏迷、是未造门墙、何由眄其帷席、试略问粗处、已自茫然、皆答言经说止如此、但谨依存行耳、乃颇复开动端萌。序导津流、若值智尚许人、脱能欣尔感悟、询访是非於愚迷、矜固者便径道君、何以穿凿异同。

  • 标签: 是非 道教 人间 首先 陶弘景 经书
  • 简介:巴哈欧拉的《言经》原文为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自1858年问世以来,迄今已有150年的历史。期间各种文字的版本层出不穷,多达120余种。在中国及华人地区,根据守基阿芬第1934年英译本翻译的中文版本至少有5种以上,其中包括最早的20世纪30年代廖崇真译本(简称“廖本”)、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台湾本(简称“台本”)、马来西亚苏逸龙译本(简称“苏本”)、20世纪末澳门巴哈伊总灵理会出版的译本(简称“澳本”)和新纪元国际出版社出版的李绍白译本(简称“李本”)。前4个为散文译本,可视为一个系列,最后1个为诗体本,别具一格。将这几个译本加以比较,意在探询其继承关系与创新精神,为《言经》译本今后进一步的修订和提高做一些建议。

  • 标签: 巴哈欧拉 《隐言经》
  • 简介:中国扬名国内外的资深哲学家和神学家赵紫宸博士在谈论人格时,非常注重人的一种意识、体验理解和心灵境界及伦理道德,并且常涉及《圣经》,结合宗教教义,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因此他的宗教人格论成为其人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成为他思考和阐述人格的一个重要特色。它对我们全面深入地探研赵紫宸博士的宗教神学思想,开掘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释放人性,尊重、建立、健全、塑造人格,净化心灵,寻找人生意义,实现自我价值,丰富和发展中国伦理学和基督教伦理学,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赵紫宸 宗教人格论 《圣经》 基督教 伦理学 上帝
  • 简介:六、七、八月是西藏旅游的黄金季节,全世界的游客纷拥而至,给拉萨这座寂静的高原古城带来了不少凡间的热闹,房价一路攀升还不好找,各条线路上全都是旅游车鼓足劲在奔跑,高原反应加上马不停蹄,往往还没韵过神,人们迷迷糊糊就告别了西藏,如果不是有一卷胶卷提醒你曾去过世界屋脊,也许都会怀疑,我去过吗?

  • 标签: 西藏 民族文化 天葬 藏传佛教
  • 简介:元阳为茅山名观之一,历史悠久。唐代诗人顾况(727—815)曾寓居此读书多年,后作有《题元阳旧读书房赠李范》诗云:“此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读。”该观后毁于战乱,南宋时复建。据《金坛县志》和元代刘大彬《茅山志》记载,南宋隆兴初(1163),吴兴道人沈善智穴居于此,自称洞主。时有黑虎随之出入,

  • 标签: 《茅山志》 元阳 唐代诗人 南宋 道人
  • 简介:原始佛教“空”作为一种认识论,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之上,服务于解脱论。部派佛教思想开始出现由“空”向“有”的转变,呈现出实体化趋势。中观学派继承和发展了缘起理论,提出色空不二的思想,将佛教空发展到新的高度。

  • 标签: 佛教 空观理论 中观 般若学空观 缘起理论 佛法
  • 简介:当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生哲学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人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人们的人生、价值都在转型、改变。许多青年人因而感到困惑、迷茫,无所适从,我们作为基督徒、传道人,在这样缤纷的世界中该如何看待人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呢?为了激发广大同学更好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坚定奉献的心志,金陵协和神学院神学研究室暨学生会于1997年11月15日联合举办关于基督徒的人生、价值研讨会。研讨会由孙家骥老师

  • 标签: 人生观 价值观 基督徒 研讨会 生活方式 价值取向
  • 简介:道教名山齐云山,现在是我们相对较为陌生的地方。今年七月中旬,我随上海市宗教学会考察团来到此地,特别地感受到它的壮观、秀丽及对道教教理的启示意义。现将本人的点滴感受记述如下,希望能得到同好者的喜欢。

  • 标签: 教理 道教名山 宗教学 灵气 相对 希望
  • 简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古都南京拥有大大小小四十多座寺庙,无数寺庙建于此,又陆续毁于天灾战火,在这之中,仍有屹立千年的六朝古寺,经受住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裹挟。

  • 标签: 古寺 六朝 南京 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