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四福音书,特别是前三福音,我们就会发现,耶稣传道时间大部分是在加利利度过的,他的传道事工也是围绕着加利利海展开的。他在海边召聚门徒(可1:16—20);而他的门徒大部分是渔夫;他经常到海边去(可2:13);在海边教训众人(可4:1)等等。

  • 标签: 门徒 海洋经验 耶稣 传道时间 传道事工 基督教
  • 简介:创建"和谐教堂"是《圣经》的要求,是教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基督教会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应有的时代见证。本文主要通过当代著名神学家史丹利·葛伦斯(StanleyJ.Grenz)所提倡的团契神学的角度来分析,创建"和谐教堂"具有充分的圣经基础和神学依据,创建和谐教堂是教会发展的自身需要和时代的召唤,是坚持三自爱国原则办好教会的体现,也是深化神学思想建设的具体体现。实践《圣经》中的团契教导,对于促进教会和谐,保证教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无疑对提高教会的社会形象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推动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举措。

  • 标签: 团契 团契神学 彼此团契 分享神恩
  • 简介:马丁·路德不仅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先驱,而且他在教育方面对教会和社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之际,本文从路德时代的教育背景出发,探讨路德所提出的先锋性教育理念及其带给我们今天的启发

  • 标签: 教育理念 路德 马丁 宗教改革 16世纪 教育背景
  • 简介:在宗教改革者中,对于建造新教教会体制最有托付和拥有最清晰理念的人,也许非加尔文莫属了。加尔文的教会观指出:"因此,就如传基督这救人灵魂的教义,是教会的灵魂,同样纪律是教会的肌肉,使得各肢体因履行自己的职责,叫整个身体合而为一。"(《要义》4.12.1)~1对于今天经过前期高速增长,逐渐趋于稳定而正在建立秩序的中国新教教会,一定有可以借鉴之处。因此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加尔文的教会纪律观,及其对今天中国教会的启发和帮助。

  • 标签: 中国教会 加尔文 纪律观 高速增长 改革者 新教
  • 简介:前言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在维登堡大教堂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打响了宗教改革的第一炮。以此为节点,今年(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各国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教宗方济各也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新教的纪念活动。不仅基督教认为宗教改革意义重大,普通学者也认同这一主张,天主教也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触动了天主教的反省,倒逼了天主教内部改革。无论从哪一角度看,宗教改革运动都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改革运动之

  • 标签: 中国化 化启发 基督教中国
  • 简介:古希伯来人并没有系统的、集中的对人的看法(也就是'人论'),《旧约》更没有将'人'当成静止的、绝对的'客体'去进行'研究'。为集中说明《旧约》对人的看法,本文特地基于汪老师的'生生神学'途径,采用主题式方法对这个话题的属灵含义集中做一点探索。旧约》中对人的生命的认知,是集合了情、意、志,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要素的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抓住这一点,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就不会陷入'灵'与'肉'对立的、分裂的、非此即彼的状态。《旧约》经文对人的描述,使我们产生一种一亲切感,而不会坠入西方神学主导的'主-客'、'物-我'两分或二元论式喋喋不休的思辨——古今之人,虽然生活条件不同,但人的受造性、人身外心内的困境与挣扎却一如既往。我们要从赐生命的上帝与'有灵的活人'相互联系的角度,结合以色列人的人文历史、生活情景、灵命沧桑,对相关的《旧约》经文进行解读。

  • 标签: “生生神学” 旧约的人论
  • 简介:本文探讨了"梵二会议"后,新教的神学家和礼仪学家对讲道在教会生活中所起作用的重视。讲道在普世教会的崇拜中也不是全部的内容,它与圣餐礼仪一样都是崇拜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普世教会的讲道神学是三位一体的讲道神学,讲道是三位一体上帝的共同工作:在讲道中,圣父是启示者,圣子是宣讲的重要内容,圣灵在传道人、讲道的内容以及听道人身上工作。普世教会的讲道神学特别是三位一体的讲道神学必将对正在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中国教会带来很多启发

  • 标签: 讲道神学
  • 简介:本文认为,神学思想建设为做好讲台工作指明了方向;对牧养工作的责任感,是做好"自传"的根本动力。本文结合教会传统和中国教会的实际,就如何关注并提高讲台信息的内容与质量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正确释经是最关键的一环;从"和好"的主题,指导基督徒的现世生活;传福音不应该排斥中国文化;社会关怀是福音的组成部分。

  • 标签: 神学思想建设 自传 讲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