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君冈先生近日有首诗,其中有四句是:“斗室彻夜侧寒枕,长街终日理乱麻。纵有诚心致忘我,难防恶口竞含沙。”诗中感慨不平之气颇盛。然而,读了《而今知免》这篇文章,人们却发现他气归气,做起事还是那么认真,对佛教文化事业还是那么充满憧憬与希望。这一份真诚实在感人,即便“恶口含沙”,有如污泥壅于其下,洁白的莲花不是仍要清香四溢地怒放么?且把平常对不平!

  • 标签: 恶口 清香四溢 文化事业 得意之作 平生之志 活着
  • 简介:访问法国拉多修会有感吕培申1997年6月,我有幸被邀请访问法国天主教拉多修会,深受教育。该修会培育司铎的方法,确实与众不同,多有独到之处。它不象其他修会会士常过集体生活,也不同于教区的培育方式,而是采用定位辅导,边学习、边实践的途径。它虽是修会,...

  • 标签: 访问法 国教会 法国天主教 现代生活方式 会士 耶稣的话
  • 简介:中国佛教协会大客厅悬挂着一幅巨幅油画《法门曙光》,作者就是尔纯居士。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在油画创作和教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中国书画也十分精彩。

  • 标签: 罗尔纯 《法门曙光》 绘画艺术 佛教 艺术风格
  • 简介:公远是唐玄宗时期著名道士,不但活跃于上层皇宫,在民间亦有广泛影响。在现存各类文献中,有关公远的各种信息显得淆乱。考诸史实,公远名璜,字公远,约在五代封为永元真人,崇宁三年改封普济真人。其生卒年虽不能确证,但大致可推定在永徽间至天宝后不久,约百余岁。其活动地点,主要在巴蜀和京城长安,但淮泗、湘鄂赣等亦留下其踪迹。公远敕追入京在唐中宗或之前,资历地位与叶法善、张果相当,但并不受唐玄宗尊崇,甚至常被排斥打压。究其原因,或因公远的内丹思想与唐玄宗讲求功效的实用主义道教观念相左,以及公远言行上有意或无意冒犯唐玄宗有关。

  • 标签: 罗公远 唐玄宗 道士
  • 简介:里昂那多·鲍是拉丁美洲天主教解放神学的著名神学家,受世界天主教、基督教神学界景仰。三年前他曾来华访问。由于鲍对梵蒂冈的批评,他受到梵蒂冈以及他所属圣芳济修会的多方责难和处分。他最后为了忠于自己的良心,于1992年宣布脱离神职,同时脱离修会。下面是他就此事发表在巴西圣保罗日报的公开信。在任何人的一生中,每每有作出重要决

  • 标签: 天主教 梵蒂冈 解放神学 拉丁美洲 神职 基督教神学
  • 简介: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国际关系学部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日本著名中国道教研究专家蜂屋邦先生,于2003年11月10日至17日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四川道教胜地老君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作专题讲座。其讲座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蜂屋邦夫 日本 道教 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
  • 简介:今年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著名佛教翻译家、文化巨人、后秦高僧鸠摩什诞辰1660周年。中日两国佛教界在中国古都西安举行以“鸠摩什译经与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为题的佛教学术会议,回顾和缅怀鸠摩什的光辉事迹,是十分有意义的。

  • 标签: 鸠摩罗什 中国佛教 纪念 中日两国 文化巨人 学术会议
  • 简介:蒋通(1886-1963),“籍隶海盐,居沪邑庙区数十余年,擅诗书画,兼通碑版、金石、篆刻,尤究心于地方掌故。与之谈论,则上下古今,原原本本,口若悬河,倾筐倒箧而出,娓娓无倦容。(尤志逵《序》)据蒋自述:“我在福佑路住四十年”。他是豫园书画善会的老会员之一。据他记述:“豫园书画善会,会址由高邕之商借环龙桥布业公所绮藻堂前埭楼面五间,楼下中间一间出入走路,又名海天鸿雪社”。

  • 标签: 书画 金石 古今 记述 会址 掌故
  • 简介:在《一个俄国人眼中的李理山》一文中,笔者介绍了俄国人顾彼得会见三十年代的杭州玉皇山住持李理山的经过。在顾彼得写的此书中,还有一件值得向读者介绍的是,顾彼得在三十年代末去苏州穹窿山穹窿观访问的经历,以及他亲眼目睹的一场“驱妖”法事的过程。

  • 标签: 穹窿 人眼 杭州 年代 苏州 读者
  • 简介:2002年4月24日,汪毅副省长在省民族宗教厅、省民政厅、省法制办领导的陪同下深入省基督教两会、福州西禅寺调研宗教工作。在省基督教两会,汪副省长听取了省、市基督教两会关于落实宗教房产政策有关情况的汇报后指出,落实宗教房产政策的遗留问题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予以妥善解决。

  • 标签: 福州市 宗教工作 宗教房产政策 宗教问题 佛教徒遗体火化问题
  • 简介:鸠摩什(344—413,下简称什)是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的翻译家,也是中国汉地般若三论学的奠基人。据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二(鸠摩什传)记载,父鸠摩炎是天竺人,因不愿继承“相国”之位而出家为僧,东度葱龄来到西域龟兹国(位于现在新疆自治区的库车、沙雅二县之间),龟兹王十分敬慕其名亲自出郊迎接,并礼为“国师”,最后以其妹逼嫁给他为妻。

  • 标签: 鸠摩罗什 般若 中国佛教史 《高僧传》 新疆自治区 翻译家
  • 简介:鸠摩什(Kumarajiva,350—409年),又作鸠摩什婆或鸠摩耆婆等,略称什,意译为童寿。据《高僧传》卷二、《出三藏记集》卷十四等记载:什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父名鸠摩炎(Kumarayana),母名耆婆(Jivaka),兼取父母之名为什。七岁随母出家,

  • 标签: 译经 天台宗 鸠摩罗什 沙弥
  • 简介:《首比丘经》是中土造出的经典,敦煌出土,现有今人校本。该经融和佛道思想,阐述了佛教的末法观,宣扬“常行平等”的“太平治化”社会理想,严厉批评了僧伽的腐化坠落并企盼佛日再现。本经主要流行在下层民众当中,以宗教预言来揭示社会矛盾,并结合道教信仰,提倡“三归”、“五戒”、“十善”等简易法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研究此经,可以断定,它为北齐僧人僧庆所造或所集,时间约在6世纪70年代。对之解释的《五百仙人在太守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是北齐邑师所造,时间约在6世纪80年代。造作地域拟以太宁山为中心。

  • 标签: 首罗比丘经 末法 道教 月光童子
  • 简介:鸠摩什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他在佛经翻译史上作出重大的贡献。本文拟就其翻译问题做些探讨。其一,翻译中的文与质的关系,侧重为何?翻译中的译场译与讲,传播效果为何?其二,谈谈他的佛经翻译理念与实践对我们今天宗教经典翻译与传播的启示意义。

  • 标签: 鸠摩罗什 佛经翻译 翻译方法 译场
  • 简介:2002年4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和晓丹翻译的《神秘之光》。《神秘之光》一书是由俄国人顾彼得著的,原名《玉皇山的道观》。这次,我在香港道教学院工作期间,正在中文大学攻读博士的吴亚魁先生将此书送给我浏览。阅读中,使我大吃一惊的是,此书中有大段关于杭州玉皇山住持李理山的记载,值得熟悉并关心李理山的上海和浙江道教界重视。

  • 标签: 《玉皇山的道观》 顾彼得 李理山 《道德经》 道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