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正>本刊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另一种刊物,是由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杭州大学心理学系在浙江省科协的领导下承办的。我们对浙江省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杭州大学心理学系克服困难、积极承担任务的精神表示钦佩。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主要靠自力更生,但也要积极学习外国。我国心理学向外国学习

  • 标签: 中国心理学会 浙江省 外国 克服困难 外文资料 自力更生
  • 简介:我有很多想法,比如有一天可以去国外旅游,也比如拍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非常希望有一天我的梦想都能成为现实。常常回想起大学的日子,那个时候的快乐很单纯。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
  • 简介:只信任亲近的人,不信任陌生人,即差别信任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本研究通过3个涉及信任游戏的实验来考察情与差别信任的关系。在实验1中,对虚拟人物表现更高情水平的被试更少受到关系距离的影响。在实验2、3中,被试的情水平通过文章、图片记忆任务来操纵,两个实验都发现情组比控制组表现更低的差别信任。实验结果表明,诱发情能增强个体对陌生人的信任,进而减少差别信任。

  • 标签: 差别信任 共情 关系距离
  • 简介:通过考察经验水平和线索提示对他人焦虑情的影响特点,揭示有经验者低情的原因和提高情的方法。结果发现:(1)有经验组的焦虑情得分显著低于正在经验组;(2)详细线索条件下被试的情得分显著高于概括线索条件下被试的得分;(3)详细线索条件下,经验匹配被试的焦虑情显著高于经验不匹配被试。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境和简单线索条件下有经验被试对他人没有高的焦虑情,但详细线索提示可以唤醒情绪记忆,显著提高有经验被试的情水平。

  • 标签: 焦虑共情 相似经验 线索提示 记忆受限 易得性启发
  • 简介:正念训练是源自东方,形成于西方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西方心理学家把正念从宗教中带出,应用在心理治疗领域。目前较为成熟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等。西方的学者倾向于把正念作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来使用,但对正念背后的原理和理论鲜有探讨;东方的正念有一系列的理论支撑。未来,正念技术的发展需要东西方文化更进一步的融合。

  • 标签: 正念训练 禅定 八正道 四圣谛
  • 简介:思维压制指的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某一目标思维从意识中移除的心理过程。压制某目标思维会产生矛盾效应,即试图压制反而会激活被压制目标。本研究采用思维压制的即刻测量(onlinemeasure)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压制是否会产生即刻激活效应(immediateenhancementeffect)以及目标效价如何影响该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压制负性时出现了即刻激活效应,而压制正性时并未出现上述效应。由此推论,被压制目标的威胁性,可能是影响即刻激活效应是否出现的一个因素。

  • 标签: 思维压制 即刻激活效应
  • 简介:采用眼动记录的方法,考察在偏向句子语境中,不同类型的词汇歧义消解的不同。结果发现,歧义不同意义的相对频率影响了不同类型歧义的加工。当语境支持歧义的主要意义时,被试加工同形同音歧义要快于同形异音歧义;当语境支持歧义的次要意义时,被试加工同形同音歧义要慢于同形异音歧义。无论语境支持歧义的主要意义还是次要意义,被试都要为同形同音歧义从语境中寻找更多的信息来通达词义。实验证明,在偏向语境中,同形同音歧义与同形异音歧义的歧义消解过程不同。

  • 标签: 歧义消解 眼动 同形同音歧义词 同形异音歧义词
  • 简介:网络欺负已成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情是一种亲社会性的人格特质,它也可以有效地预测网络欺负。情通过影响不同的网络欺负角色-网络欺负者、网络受欺负者和网络旁观者,影响着欺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其中认知情和情绪情发挥不同的作用。目前,关于情影响不同网络欺负角色行为的研究还有一些不足和缺陷。未来研究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加强理论建构,进一步为网络欺负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

  • 标签: 网络欺负者 网络受欺负者 网络旁观者 认知共情 情绪共情
  • 简介:情中包含情绪和认知两种加工过程,二者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和机制。其中情绪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从婴儿期直到成年期呈现下降趋势,到老年阶段有所上升,呈现出U形发展轨迹。其发展可能是由于镜像神经元储存的共享表征日益丰富和精细。认知情发展相对较晚,从出生直到成年期呈现上升趋势,在老年阶段逐渐下降,呈现倒U形的发展轨迹。其发展是随着颞顶联合区和前额叶皮层成熟、个体区分自我他人和抑制自我中心能力增强而逐渐发展的。只有分别考察两个成分的发展才能了解情发展的本质和机制。

  • 标签: 共情 情绪分享 认知调节 共享表征 执行功能
  • 简介:采用即时记忆和延迟记忆任务,考察了双语信息加工对偶呈现的空间位置对词义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偶呈现的空间位置对词义记忆存在影响,且这种影响只出现在延迟记忆中;(2)在延迟记忆任务中.变换对呈现的空间位置,对对偶记忆的效果要显著地优于固定空间位置条件;(3)对偶的呈现背景不同对词对记忆没有影响。

  • 标签: 双语信息加工 即时记忆 延迟记忆 空间位置 对偶词
  •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语义启动范式,考察身体清洁刺激启动后对道德纯洁加工的影响及其内在神经机制,探讨身体清洁信息与道德纯洁信息的认知加工特征。研究通过启动词(清洁VS非清洁)与目标(道德纯洁VS非)四类刺激类型在N400波幅和潜伏期上有无差异来进行判断。结果发现,启动词(清洁VS非清洁)与目标(道德纯洁VS非)四类刺激类型所诱发的N400成分差异显著,与非清洁-道德纯洁相比,清洁-道德纯洁所诱发了更小的N400波幅。结果表明:身体清洁与道德纯洁之间存在紧密的语义联结。身体清洁启动后,个体更关注道德纯洁信息。

  • 标签: 身体清洁 道德纯洁 N400
  • 简介:采用重复启动范式和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英双语者英语复合的词汇通达机制。结果表明,在语义透明的英语复合词汇通达中词素和整均有促进作用,首、尾词素的促进作用相同但弱于整的促进作用;在语义不透明的英语复合词汇通达中词素和整均有影响,首、尾词素起相同的抑制作用,整产生促进作用;词素在英语复合词汇通达中起作用并与整作用于词汇通达的同一阶段。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英语复合中词素义与整词义的相关程度(语义透明度)是影响其词汇通达的重要因素,语义透明复合中词素与整的连接是兴奋性的.语义不透明复合中词素与整的连接是抑制性的。本研究结果支持词汇通达的IIC模型和心理词典的混合存储观。

  • 标签: 重复启动 英语复合词 词汇通达 透明度
  • 简介:中西方的人格结构既存在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该研究根据杨国枢和王登峰探讨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大七”模型时所用的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表,经过化简,由410个形容压缩为273个;并扩大了被试量,由原来的733人(项目与人数比为1:1.8)扩大为1511人(项目与人数比为1:5.5)。采用相同的评定方法、评定程序和统计方法,得到了完全相同的人格结构。采用另外的样本进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也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由此揭示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及其与西方理论的差异,为系统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和编制测量量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文中还比较了大学生被试和社会人士在各个因素上的分数差异。

  • 标签: 人格结构 词汇学假设 形容词评定 跨文化比较
  • 简介:使用自由分类法探查了300名日本大学生对11个基本颜色的分类,并用多维标度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基本颜色被分为两大类4个子类:(1)暖色;(2)白色;(3)暗色;(4)冷色。日本大学生基本颜色词概念结构包括两个维度:(1)亮色/暗色;(2)暖色/冷色。日本大学生基本颜色词概念结构的维度和对颜色的分类与中国大学生明显不同,反映了日本的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

  • 标签: 颜色词 分类 日本大学生
  • 简介:选取24名日-汉和24名汉-日双语者.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探讨日-汉和汉-日双语者阅读有切分线索的日语文本的眼动特征,研究切分线索对日-汉和汉-日双语者日语句子阅读的影响。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三种切分方式:正常条件、间空格条件和非词条件。为了确保三种切分条件下旬子的空间分布一致,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或非的边界。结果表明,日语文本中加入间空格促进汉-日双语者日语文本的阅读。

  • 标签: 词切分 日-汉双语者 汉-日双语者 日语 眼动.
  • 简介:采用重复启动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语义透明度和词素构词频率对动词多词素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透明度影响多词素动词的识别,识别高语义透明度的动词快于识别低语义透明度的动词。(2)词素的构词频率影响低语义透明度动词的识别,不影响高语义透明度动词的识别。对低语义透明动词,词素的构词频率低的动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词素的构词频率高的动词。研究结果支持汉语多词素的多层次双系统选择加工模型。

  • 标签: 动词多词素词 语义透明度 构词频率 多层次双系统选择加工模型
  • 简介:信息整合理论是人事决策判断研究的一种新思路。本研究①根据信息整合理论及其测量方法,以142名大学生为被试,对164个人格特质形容的“喜爱度”和“意义度”进行了测定,取得了这些形容的信息特征,并与国外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大学生被试在人格特质形容特征评价中的趋中和极化特点。文章分析了这种趋中与极化特点,文章分析了这中趋中与极化特点的性质,并讨论了人格特质形容特征在人事决策判断的信息整合中的意义。

  • 标签: 形容词 人格特质 整合理论 喜爱度 信息特征 人事决策
  • 简介:实验采用消失文本范式,操纵注视点上字、消失单元和呈现时间,探讨字词视觉呈现、字词识别加工对中文阅读眼动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1)0ms延迟时间的消失文本均严重影响总阅读时间,其中单字消失、单词消失与双字消失对阅读效率的影响没有差别;各消失条件都导致较多回视次数;相对于其他消失条件,单字消失和双字消失导致较多的再注视词数。(2)120ms延迟时间的消失文本均不影响总阅读时间,但会通过取消部分眼跳的方式导致注视持续时间的增加,字消失单元(单字消失和双字消失)迫使读者取消部分词内再注视眼跳。综合两种延迟时间下各消失文本的数据可见,字识别和词汇识别相互影响,在中文阅读的内再注视眼跳选择目标环节起到蕈要作用。

  • 标签: 中文阅读 消失文本 眼动 字词识别
  • 简介:使用追踪设计,以68对母婴为被试,探讨母亲养育质量、陪伴时间影响儿童情发展的机制。在婴儿期(9、14个月)评估母亲将心比心并调查母亲每周陪伴婴儿的总时间与母亲参与的互动时间;在儿童5岁时,采用"陌生人假装受伤情境"范式测查儿童情。结果发现:(1)婴儿期母亲恰当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正向预测5岁时儿童的行为情,而对情绪情与认知情的预测则受到婴儿期母亲陪伴总时间的调节:母亲恰当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陪伴总时间短的儿童的情绪情与母亲陪伴总时间长的儿童的认知情;(2)婴儿期母亲不协同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5岁时的认知情;(3)婴儿期母亲陪伴总时间能够显著正向预测5岁时儿童的情绪情。

  • 标签: 婴儿 将心比心 母亲陪伴总时间 共情 调节作用
  • 简介: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纠纷频发并呈恶性,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是医患之间的互不信任。因此,要有效减缓或消除医患关系的紧张状态必须构建医患互信。而医患互信的成功构建必须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中国人"托人看病"或"关系就医"式的关系运作内蕴的"陌生关系熟悉"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患互信的本土构建机制,经过适当的"创造性改造"之后,可以作为目前我国医患互信构建的有效的社会机制。

  • 标签: 医患紧张关系 医患信任危机 关系运作 陌生关系熟悉化 医患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