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相当复杂、曲折。西藏地方政教势力设想趁清末以来中央权威式微之机,维持一种能障西藏上层统治势力原有各种利益之相对独立自主地位,政治意图上既不愿依附于英国,也不想与国民政府恢复正常的中央地方关系。这与南京国民政府谋图重构统一的中央权威之意图想违,双方时起矛盾。在复杂的动态社会政治情景下,南京国民政府中央与西藏地方政教势力双方之意愿,随时受到国际及国内政治时局因素之影响,不断会发生转变,既合作、又对立。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中央 西藏 关系
  • 简介:县级政府承担了我国绝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县级也是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最终落脚点。本文运用1994—2009年中国县级社会经济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那些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努力程度低的县级地区获得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促进财政均等化是中央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2002—2009年期间,那些教育供给水平低的县级地区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相比于分税制初期,近年来中央政府开始关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研究还发现,县级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人员规模与财政转移支付正相关,表明"经济效率"和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也是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分配过程考虑的因素。本文的发现对推进我国转移支付制度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未来的改革应强化转移支付的积极效应,同时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财政转移支付 影响因素 财政均等
  • 简介: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地方立法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地方立法的数量逐年增加,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仅从数量上看立法工作基本上满足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此时地方立法质量的保障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制定体现地方特色的法规规章,使地方性法规规章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在最大限度内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地方立法 质量 研究
  • 简介:近年来,"政策试验说"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解释中国改革机制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国家整体性制度变迁层面上解释了地方创新之于国家治理的意义,却忽视了那些既没有上升为国家政策也没有消失的地方创新,没有探讨地方创新在推动地方治理变迁层面上之于国家治理的意义。在中国改革实践中,那些没有获得全国推广却在局部地区发挥作用的地方创新更具普遍性。地方创新除了可能由点到面推广至全国之外,是否对地方治理变迁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否构成推动国家治理的另一种机制?新泰市平安协会和云浮市自然村乡贤理事会的实践,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

  • 标签: 政策试验 地方创新 治理变迁 国家治理
  • 简介:近年来,中央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持续上升,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动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关系到中央企业转型升级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促进中央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加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优化中央企业资源配置,推动中央企业之间、央地之间的合作,探索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必要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央企业重大投资的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中央企业 重大投资 主要问题
  • 简介:在赣南、闽西两块红土地上建立乖发展的中央苏区是全国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中央苏区的这段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特殊贡献体现为: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党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了治国安民的伟大预演,锻造了一支能征善战、听党指挥的军队和一大批优秀干部。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就是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加快老区致富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标签: 中央苏区 根据地 发展 历史贡献
  • 简介:为了学习和发扬任弼时同志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功绩和崇高精神,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任弼时研究中心拟于2015年4月在江西赣南师范学院召开“任弼时与中央苏区”学术研讨会。具体会议求和参考选题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网站: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中央苏区 任弼时 赣南师范学院 文献研究 崇高精神
  • 简介:目前,各省市深改组相继宣告成立,较早倡议成立深改小组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如何在协调利益关系上发挥重要作用,是深改组的重大挑战。

  • 标签: 改组 秘书 协调利益关系 迟福林 研究院
  • 简介:民族地方文献作为祖国文化宝贵遗产,已经成为图书馆藏书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方文献具有丰富的含义内容、鲜明的特征意义和重要作用,但在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开展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

  • 标签: 民族地方文献 开发利用 对策研究
  • 简介:邓小平十分重视中央领导集体的建设问题,形成了关于中央领导集体建设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中央领导集体权威观、中央领导集体稳定观和中央领导集体执政能力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建立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是加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能力进而提升党的整体执政水平的途径。

  • 标签: 邓小平 中央领导集体 权威 稳定 执政能力
  • 简介:又一次“半夜鸡叫”13月25日晚间,杭州市政府宣布,从3月26日零时起,杭州将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错峰限行。这一突然动作引发剧烈反应,市民纷纷;中进4S店,像抢购白菜那样买车。其他地方公众也吐槽:“下一个争当周扒皮的城市是谁?”

  • 标签: 地方政府 杭州市政府 调控管理 4S店 买车 抢购
  • 简介:地方政府债务由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债务资金用途收益低、监管机制不健全、“土地财政”紧缩等原因导致过度累积,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沉重“包袱”。本着提升地方政府债务及资产经营能力、谨慎借鉴国外经验、妥善协调利益相关方的基本思路,努力做到全面摸清地方债务底细、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强动态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债务及资产经营机制、推动相关领域改革等,促使债务及资产管理制度化,增强政府资产经营和偿债能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 标签: 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资金管理 风险防控
  • 简介:党要保持长期执政地位,要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做到顺应民心民意,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苏区时期,邓小平主政瑞金期间,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从纠正肃反扩大化运动到开展土地运动,从发展经济到严惩腐败,实施了一系列顺民意得民心的举措,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瑞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局面"大为改观"。

  • 标签: 邓小平 瑞金 民心
  • 简介:宁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早成立的中央苏区县之一,是中央苏区战略支撑点,是“中央苏区乌克兰”及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革命付出巨大牺牲。宁化为什么有“中央苏区乌克兰”之称,鲜见有完整具体的论述,本文对此作一分析,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中央苏区 乌克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历史 中央红军长征 战略支撑点
  • 简介:中共历来重视宣传工作,而中共中央的机关报纸是极其重要的宣传工具。延安时期,中共在党报的出版发行方面,除了将中央苏区时期的《红色中华》改版为较大规模的《新中华报》,以后又将《新中华报》改版为大型日报《解放日报》,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之外,中共还在国统区公开发行《新华日报》等。这些党报,为中共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 标签: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中央 机关报纸
  • 简介:<正>今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首次审议立法法修正案,本次修改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把过去除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全国只有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拟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便是"地方立法的扩容"。关于地方立法扩容,当前法律界讨论甚多。笔者认为,地方立法扩容符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大方向。其原因有三:其一,这一举措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凡属重大改

  • 标签: 地方立法 立法法 法制建设 地方性法规 立法资源 体制机制障碍
  • 简介:乌兰夫,1906年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受党组织派遣去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东方大学学习和工作。1929所返回内蒙古西部开展地下工作。1936年领导百灵庙暴动,为我党建立蒙古族抗日武装打下了基础。以后,在蒙旗保安旅、新三师开展军运工作,并于1938年应召赴延安向毛泽东同志汇报。

  • 标签: 乌兰夫 统战部长 拨乱反正 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党党员 莫斯科中山大学
  • 简介:法国地方分权制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地方自治得到了确认,地方民主也获得了发展。法国地方分权的发展不但关系到法律基本制度的建设,如公法人制度的建立和以法律形式明确各个权限的分配,而且涉及机构的独立化、普遍选举的推动以及公务法人的多样化发展和合理分类,还涉及建立必要合理的监督手段使地方的积极性在中央的监控下良性有序地发挥。对地方公共团体概念的把握是了解法国地方分权制度的关键。

  • 标签: 行政分权 地方公共团体 公务法人 地方分权制度 监督手段
  • 简介:在万里长征路上.迈着坚定步伐执著向前的既有党和军队的各级领导人,也有普通的战士,还更有当时已负有盛名的文化名人。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名人以亲历者的眼光和笔触彰显了长征的文化价值,强化了长征作为政治转折和军事改变的历史意义,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树立了光辉的人格典范。

  • 标签: 中央红军长征 文化名人 文化价值 历史意义 精神财富 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