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打开中国地图,沿着海岸线由上而下,一条由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等经济区和特区组成的沿海经济带正在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填补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空白:海岸线最末端的”北部湾经济区”将为这条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滨海新区”国家级经济示范带动区”战略地位的确定,表明环渤海经济区将加快整体发展步伐。本期集中介绍了海峡西岸、北部湾和滨海新区这三个”新”经济区的构建背景、发展思路,为读者理解区域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环渤海湾经济区 滨海新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沿海经济带 支点 区域发展模式
  • 简介:<正>位于波斯湾沿岸的六个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历史上曾是殖民帝国和超级大国控制下的地区。随着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的激增,它日益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敏感地区海湾国家利用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经济,并在对外交往中逐步形成一股独特的综合力量,越来越对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海湾国家 中东地区 海湾六国 中东国家 科威特 伊拉克
  • 简介:<正>跨入九十年代,日本统治阶层公开提出要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实现第三次开国。海湾危机,对日本提高国际地位的外交努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一、海部的"大国外交"遭到沉重打击1989年8月海部俊树上台后提出"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变化中,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海部的外交构想在1990

  • 标签: 海湾危机 日本外交 日本国 世界新秩序 大国外交 政治大国
  • 简介:<正>埃及是中东地区的一个政治、军事大国,是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重要成员、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埃及的一举一动,都对中东地区甚至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试对埃及在海湾战争中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作一简单评析。

  • 标签: 阿拉伯联盟 埃及 中东地区 海湾危机 海湾战争 穆巴拉克
  • 简介:<正>海湾战争以美国率领的多国部队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硝烟散去,世界的目光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焦点——巴勒斯坦问题和阿以争端。战后中东面临重组;人类要在此谋求新的和平与安全。无论在中东、在西方,还是在联合国舆论一致认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阿以争端是中东实现永久和平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巴勒斯坦问题 以色列 海湾战争 伊拉克 巴勒斯坦人 阿拉伯国家
  • 简介:<正>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而告结束。曾与美国并称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苏联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是人们看法的问题。苏联一直坚持伊拉克必须从科威特撤军的立场,同时又积极努力,坚持和平解决海湾危机,制止战争爆发。战争开始以后,戈尔巴乔夫又三次提出和平计划,想及早结束战争,均被布什拒绝。戈尔巴乔夫调停的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伊拉克 海湾战争 苏联 科威特 海湾危机
  • 简介:<正>海湾战争结束后,一度被搁置的阿以冲突重新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再次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战后两个多月来,美国国务卿贝克四次出访中东,奔走斡旋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企图制订出一个有关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以便开始阿以之间酝酿了十年之久的和平谈判。然而,事情的发展看来并不那么顺利。迄今,贝克的

  • 标签: 以色列 国际会议 阿以冲突 阿拉伯国家 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问题
  • 简介:<正>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剥削阶级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作为国家政治实体来说,都还有着共同的三个方面:维护本国的生存与繁荣,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关系准则,在国家行为时考虑全人类的利益。我们就把这种国家都得履行的三个责任叫做国家的历史责任。海湾战争各国之行为表现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国家历史责任的范例。

  • 标签: 历史责任 伊拉克 海湾战争 关系准则 国际社会 国际关系
  • 简介:谋求建立地区永久合作机构的运动将受到几个层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地区主义受到国家能力的限制.一般来说,弱国与弱国不会成为很好的伙伴.在地区层面上,人们普遍认为霸权能够产生坚固的合作,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寻求建立使其主导地位制度化的地区机构而其他地区国家则寻求避免不顺从的代价;而另外一些国家则可能选择抵抗,它们的反霸权行为将阻碍正式或非正式地区机构的发展.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也有助于促进合作,而缺少这种互补则可能减少追求合作并使之制度化的动力.另外,跨边界资源(如水资源)的共享也会导致合作或者竞争.跨国挑战的出现(如恐怖主义、毒品交易、移民、环境恶化等),也会使国家在无力单独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选择加强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这样的挑战也将激起其他一些国家的敌对反应.在跨国层面上,共同的文化和价值也将促进合作.没有共同的文化或更有甚者--重要文化差异的存在也是阻碍合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地区主义 合作机构 国家能力 中亚 美国 经济互补
  • 简介: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增强。当前国际形势有缓和的一面,但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各种力量的组合在重新调整之中,各种矛盾继续深入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更加露骨,干涉别国内政、动辄制裁和使用武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国际形势变化重点在

  • 标签: 国际形势 多极化趋势 和平与发展 经济区域化 地区安全 国际关系
  • 简介:今年7月27日,东盟地区论坛(ASEANRegionalForum,简称ARF)第七届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亚太主要国家再次就这一地区的安全问题进行对话与讨论,因而ARF又一次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之一,并且这次会议还首次吸收朝鲜与会,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ARF成立六年来,在冷战后亚太安全问题上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里,通过对ARF功能与作用的探讨,也可以对亚太地区安全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 标签: 东盟地区论坛 地区安全问题 主要国家 国际社会 第七届 亚太
  • 简介:<正>一、亚洲太平洋的国家和“地区”形成1993年8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见《朝日新闻》社长中江利忠时谈到今后如何确立亚洲太平洋的安全机制问题,他说:“中国认为,可以从本地区多样化的实际出发,进行双边和区域性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安全对话,就有关问题进行磋商,加强沟通和信任。为此,中国愿意同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国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新华社北京8月6日发《中国通讯》)

  • 标签: 东盟地区论坛 亚洲太平洋 日美关系 国民国家 东盟自由贸易区 安全保障
  • 简介:<正>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美苏对抗的冷战时期,军事安全是各国最重要的问题。但,冷战的结束使各国相继调整了本国的安全战略,确立了包含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安全观。在这样的背景下,综合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各种双边的、多边的综合安全对话已相继展开,综合安全

  • 标签: 亚太地区 综合安全 安全环境 安全战略 地区安全合作 亚太安全
  • 简介:<正>波兰危机对苏联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居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苏联当局对此采取了以下各种不同对策:(一)企图切断本国人民与波兰事件的联系;(二)对持不同政见者团体及据说是他们的西方支持者进行攻击;(三)试图纠正一些不公正的做法,减少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刺激。总的说来,措施的重点是放在“防范”上,但一旦遇有必要就采取镇压和惩罚手段。“防范”为主是苏联内部公安政策的特点,至少1967年以来安德罗波夫当上克格勃首脑以后都是这样做的。

  • 标签: 危机 安德罗波夫 苏联 克格勃 拉脱维亚人 公安政策
  • 简介:前东欧地区的“左派复兴”与经济转轨前景金雁一、向左回荡的政治钟摆近几年的东欧是个频频让人惊呼“没想到”的地方。1991年笔者在波兰不止一次地听人说:“共产党政权垮的这么快,连反对派都没想到,私有化这么难搞,连共产党都没想到”。如今呢?人们恐怕该说了:...

  • 标签: 社会党国际 经济转轨 私有化 民族主义 匈牙利 共产党人
  • 简介:巴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成员国,因此被普遍认为是南亚国家。然而,巴基斯坦也具有中东国家的某些属性或成分。例如,第一,巴基斯坦与中东国家在地域上相毗邻。在70年代初以后,巴基斯坦同中东国家,尤其是同海湾一些国家,政治与经济联系大为加强,巴基斯坦从对方输入石油,向它们输出农产品和劳务。与此相适应,在巴基斯坦还专门出版了名为《巴基斯坦和海湾经济学家》的杂志。第二,巴基斯坦还把同中东的联系制度化,于1964年同土耳其、伊朗3国建立了区域发展合作组织,1977年3国签署了伊兹密尔条约,1985年将该组织改名为经济

  • 标签: 巴基斯坦 中东国家 属性 伊兹密尔条约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土耳其
  • 简介:原苏东地区当前社会主义运动若干问题俞邃原苏联东欧国家先后发生剧变或解体,转眼几年过去。那里的社会主义力量,从遭受巨大挫折而有所复苏,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和深切思考。事实日益清晰地表明,那种认为社会主义在原苏东国家毫无作为的悲观论点.是不能成立的;当然,...

  • 标签: 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民主党 原苏东国家 共产党 苏联模式
  • 简介:本文从选举参与和集团参与的角度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新加坡、台湾、韩国和香港的政治参与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八十年代之前,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以较低水平的政治参与来实现政治发展,并以此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政治参与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扩大了,出现了...

  • 标签: 政治参与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利益集团 人民行动党 新加坡 反对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