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2006年以来,在中国与东盟对话合作机制中,中国东盟友好协会民间组织形式发挥了对官方机制"补缺"功能,并通过协会年会将其逐渐常态化和定型化,把中国东盟民间关系放到"公共外交"范畴进行思考可以看出,在更多场合下,中国对东盟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两者角色基本上是统一、协调但又有分工

  • 标签: 中国东盟 民间机制 公共外交
  • 简介:本文旨在论述发展中印公共外交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开展对印公共外交提出建议。本文强调,在中印相互依赖加深与双方互信不足并存背景下,加强公共外交正当其时。这既有助于在国际上塑造良好中国形象,也是推进两国舍作必然要求。同时,本文还较为系统地从战略目标、工作内容、实施主体、目标对象、重点部门以及资源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操作建议。

  • 标签: 中国 印度 公共外交 策略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发生广泛、复杂和深刻变化,其特点是多极化、全球化和多样化。这三者是互有联系和密不可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推动。多极化、全球化和多样化都处于发展过程中。因而是流动和不断变化着。总体来说,世界形势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但是,处于发展过程中多极化、全球化和多样化呈现从未有过错综复杂各种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共同妥善解决。

  • 标签: 和谐发展 多样性 世界和平 多极化 多样化 全球化
  • 简介:自独立到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主要推行了尼赫鲁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市场经济模式成为印度经济发展必然历史选择.印度较成功地实现了由尼赫鲁经济发展模式向市场经济转变,不同经济模式对印度社会变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两种模式产生背景,剖析了两种模式基本特征,阐述了对印度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印度经济 尼赫鲁模式 市场机制
  • 简介:<正>香港与新加坡是两颗明珠,在太平洋上交相辉映。然而,它们之间差异也颇为明显,耐人寻味。两地相似的一面主要有:一、两地均为城邦型国家或地区;一城即一国。或一城即一区。香港土地面积不过1075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70万(1990年数据)。新加坡也仅拥有626平

  • 标签: 新加坡 香港 发展模式比较 土地面积 太平洋 香港制造业
  • 简介: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沈红芳撰写一书新近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教育部"九五"人文社会研究项目、美国福特亚洲基金研究项目(1999-2000年度)最终成果,并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系列研究丛书.

  • 标签: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东亚经济 经济发展模式 沈红芳 书评
  • 简介:一、泰国经济发展成功之路泰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令世界瞩目。1954—1986年,泰国国民生产总值增加31倍,人均国民收入增加13倍。近4年泰国经济更是加速发展。1987,1988、1989、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8.4%、11%、10.8%、9.8%。1988年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1000美元。

  • 标签: 经济发展战略 人均国民收入 成功之路 产业结构演变 农业工业化 增长速度
  • 简介:<正>印度东部地区,南起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东北延伸到阿萨姆、曼尼普尔、梅加拉亚、拉加兰德、米佐拉姆,同比哈尔、奥里萨和西盂加拉连成一片广大地区。其中西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和阿萨姆是这个地区主体。其余都是面积小,人口少边远和部族地区。东部地区主要四个邦基本概况列表如下:

  • 标签: 东部地区 孟加拉 农业发展 印度政府 水稻种植面积 萨姆
  • 简介:市场经济发展,使我国财政模式从国家财政转向公共财政。认识公共财政内涵和特性,对搞好政府采购具有重要意义。公共财政公益为核心,是全体公民利益集合,最重要是建立公众对财政收支民主和法律监管制度,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必须将公平正义内涵坚定深刻地嵌入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之中,作为科学发展经济核心元素,成为社会主义评价政府财政政策、政府采购业绩基本标准。

  • 标签: 公共财政 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本质 共同富裕
  • 简介: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重要方面.无论是美国、俄罗斯、挪威、新加坡等主权国家。还是原先不属于国际政治游戏场中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媒体等,都在谋求左右国际舆论导向的话语权,并积极谋求将自己特定话语巩固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游戏规则。从某种程度上说,国际政治日益变成了“话语权政治”。其中,非政府组织由于其特殊地位与性质,作为政府补充,在争取国际话语权过程中有着突出表现。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国际政治 话语权 计划生育协会 公共服务 中国
  • 简介:当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巨大发展,作为新媒体领军移动应用程序微信在改变人们交流方式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也深刻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体验。作为开展公共外交新型媒介,一些国家驻华使领馆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播这些国家各方面信息崭新媒介。其中,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数量与频率远超其他国家驻华使领馆。本文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为样本,选取其近一年发布信息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其特点。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新媒体是开展公共外交新方式,对于中国公共外交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媒体公共外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公共外交 新媒体 中美关系
  • 简介:伴随着对大国地位追求,印度大力推动公共外交塑造世界大国形象和让国际社会理解印度对外政策。本文考察了印度可服务于公共外交各种政治、文化和宗教等软权力资源,介绍了印度公共外交实践中采取主要方式,探析了印度近年来一些公共外交实践和效果。总结了印度公共外交中一些特点,以及对中国公共外交启示。

  • 标签: 印度 公共外交 资源 实践 启示
  • 简介:“东亚和拉美发展模式比较”研讨会纪要今年7月26日,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参与,联合召开了"东亚和拉美发展模式比较"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约40名学者专家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视角分析和比...

  • 标签: 发展模式比较 日本 东亚经济模式 进口替代 东亚模式 资源配置
  • 简介:作为世界上最大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几乎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了各自工业化以及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历程.无论从发展经济学还是世界经济学角度,都可以从这两个典型大国模型比较研究中,在发展战略理论和经济政策实践这两方面获得有益启示.近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印度经济发展能否超过中国有不少讨论,本文根据中、印两国1980-2000年产业结构演进和制度安排变化,来比较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型异同和得失,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印度经济发展能否超过中国问题.

  • 标签: 经济发展模式 转型 中印比较
  • 简介:中国对韩公共外交有助于朝鲜半岛安全与稳定、中韩两国经济繁荣与发展以及两国文化和合共生。中国对韩公共外交有着以下主要特征:两国高层领导在此议题上高度良性互动,人文交流是主要纽带,与互联网相关企业、精英与主流媒体则是突出舞台。面对问题和挑战,中国对韩公共外交社会基础与文化交流方式有待改进,美国、日本竞争与韩国民族主义情绪等问题不容低估,中国在朝鲜半岛安全与统一这个议题上舆论也构成一定程度影响。对此,中国应进一步夯实对韩公共外交社会基础,升级对韩公共外交文化交流方式;管控美日负面影响,不刺激韩国民族主义情绪;优化在朝鲜半岛安全与统一问题上议程设置,化被动为主动。

  • 标签: 中国 韩国 中韩关系 公共外交
  • 简介: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不同类型公共物品供给是国家对国民接受现存政治秩序和纳税回报。长期政治和社会经济物品供给不妥或不足会导致国民"怨恨",破坏统治合法性,从而为反政府武装组织动员和招募打开机会窗口,激发国内冲突。怨恨不会随着战争结束而自动消失。对于普通士兵而言,怨恨是否会平息或化解取决于公共物品供给变化。无论是原统治集团继续掌权,还是反叛集团取而代之,改善公共物品供给都是无法回避问题,也是决定内战是否死灰复燃关键因素。基于1947-2008年"武装冲突数据库""生存分析"支持了本文基本假设,那就是公共物品供给显著地降低国内冲突复发风险。经验研究还发现,战后和平建设主要是一个国内政治过程。国际战争、经济相互依存等国际因素会产生局部显著影响,但作用并不大。国内政治物品供给,尤其是政治参与和政治竞争对于冲突复发遏制作用远比其他类型物品强。相对于经济物品,社会福利物品能够产生及时作用,和平效果明显。此外,族群冲突复发受制于更多类型国内公共物品供给,因此较之非族群冲突,实现持久和平机会更多,相对更容易化解。

  • 标签: 公共物品供给 国内冲突 冲突复发 冲突陷阱
  • 简介:目前泰国政府公共债务攀高不下,根本原因在于1997所7月爆发金融危机所造成。为了防止再度出现债务危机,泰国政府已经和即将采取长期性偿还债务措施。

  • 标签: 泰国 公共债务 偿还措施 债务
  • 简介:信息社会深入发展不但加强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新外交革命.为适应信息时代新国际环境,世界各国政府正追求和发展一种新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对其它国家民众施加影响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国际信息、文化交流项目、媒体等手段影响其它国家民众并制造舆论,为一国在海外创设良好形象,进而增进国家利益活动,是信息时代各国实现国家战略利益重要工具.

  • 标签: 公共外交 信息时代 国家战略 工具
  • 简介:海外华人政治参与是保障其自身生存发展及合法权益基础。随着海外华人数量迅猛增长和参与所在国政治意识显著提高,海外华人在所在国政治参与有了良好发展,形成了美国华人“精英参与”、马来西亚华人“族群参与”及英国华人“推动参与”三个最具代表性政治参与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参与路径、参与成效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各具特色。通过加强与海外参政华人联络与沟通,使其成为宣传真实中国形象、促进中外交流重要桥梁,将对改善我国外交环境、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助益。

  • 标签: 海外华人 政治参与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