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正>差猜·哈旺是在上届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拒绝再任后,接受国会提名,经国王核准于1988年8月正式出任的泰国第十七任总理。他是泰国12年来第一个通过民选产生的总理。他曾8次访问中国,为促进泰中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 标签: 泰国 民族党 友好关系 副总理 下议院 发展经济
  • 简介:8月3日,泰国民族党领袖差猜·哈旺接替炳·廷素拉暖出任第十七任泰国总理。这是泰12年来第一位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理。差猜是在炳拒绝再出任总理之后接受此任命的。他所领导的民族党在7月24日的大选中获得87个席位,是下议院中最大的政党,但所占席位不够半数,不能单独组阁。因此它同社会行动

  • 标签: 内阁成员 民族党 社会行动党 任炳 军事学院 立法议会
  • 简介:朝核问题的核心是美朝关系问题,美朝之间的博弈影响并左右着六会谈的进程。美国在既定的对朝战略目标下,在国内强硬派和务实派的政策转换中采取不断变化着的对朝策略;热衷朝美直接对话的朝鲜由于其弱势地位,不得不为应对美国变幻不定的政策措施而变换手法。六会谈的多边性地位及其维护谈判的公正性正在受到美朝双方博弈的挑战。

  • 标签: 六方会谈 美朝博弈
  • 简介:1983年3月,广西上思县文物征集小组在该县平福乡那明村附近的东坤山,永福父以来的墓地,发现了六块清朝光绪皇帝和越南国王阮福(王时)赠给以来的诰封碑。这六块碑,现陈列在钦州市博物馆(该馆设在永福故居三宣堂内)。笔者去年3月

  • 标签: 刘以 永福 刘永福故居 嗣德 上思县 文物征集
  • 简介:朝核问题六会谈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朝核问题的症结是朝美两国之间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与互相敌视,使得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六会谈反映了东北亚各国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意愿,增强了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信心。

  • 标签: 朝核问题 六方会谈 前景 地区安全 合作机制
  • 简介:自斯里兰卡独立以来,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的族群对抗日趋激烈,从早期的议会争斗发展到后期的军事交锋,直至内战结束后才有所缓和。与此同时,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也处于国内纷争的直接威胁之下,深刻影响着斯里兰卡的走向。一直以来,僧伽罗与泰米尔的'族群冲突'始终贯穿于穆斯林的'族群建构'进程中,形成了斯里兰卡所谓的'穆斯林问题'。作为斯里兰卡国内的主要族群,穆斯林并没有被看作利于冲突解决的关键第三,而是沦为边缘化的利益相关。本文认为,斯里兰卡的战后和解与改革,都不能缺少穆斯林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

  • 标签: 斯里兰卡 族群冲突 摩尔人 穆斯林问题 族群政党
  • 简介:朝核问题六会谈历时5年,经历了极其艰难的历程。看似回到了原点,但仍不失为东北亚地区有关国家对于建设地区安全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当前,由于有关国家对安全威胁的性质和特征在认识上的差异以及各国政策目标的不一致,在建设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问题上的认识差距依然很大.但六会谈的基本形式和发展思路仍为各国有识之士所认同。

  • 标签: 朝核问题 六方会谈 地区安全机制
  • 简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表明,"南—北"("弱—强")型合作模式成功机率较高。广西与东盟应立足现有基础,联手引进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努力提升"弱—弱"型为主的合作模式,开辟一条借力第三市场、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新路径。如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合作平台、打好区域性招商组合牌、主动切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体系、加大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引进力度等。

  • 标签: 中国 东盟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欧美 日韩 广西
  • 简介:子政,原名恭煌,1931年农历2月初二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闽清县是福建省的侨乡之一,早在本世纪初,著名华侨黄乃裳就曾组织了大批闽清移民前往砂捞越开垦荒地,建设城镇,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胼手胝足,流血流汗,把荒烟千里的砂捞越建设成为今日的繁荣。子政先生年幼时,于1936年随家人移居砂捞越,并在那里受过教育,1952年12月毕业于砂捞越诗巫卫理高级中学,1953年3月至1960年4月,在诗巫中正中学担任文史地教员。后来改从商,现经营木材生意,并参加马来西亚国籍。

  • 标签: 刘子政 刘恭 马来西亚华人 闽清县 荒烟 开垦荒地
  • 简介: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历经死敌-好友-伙伴-对手的多般变化。近年来,围绕着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美国在欧洲新建军事基地、欧洲常规力量部署以及能源领域的矛盾冲突,俄关欧三关系复杂,尤其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各方的矛盾表现得更为明显。

  • 标签: 俄罗斯 美国 欧洲 北约东扩
  • 简介:2013年11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乌克兰反对派大规模示威,从而导致乌克兰爆发独立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政治危机。2014年2月22日,基辅政权更迭,中央权力机关由亲西方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把持。

  • 标签: 乌克兰 协调 自由贸易协定 亚努科维奇 民族主义者 政治危机
  • 简介:自2017年年初至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在一系列事件(诸如金正男遇刺、蒂勒森出访东北亚三国、美韩军演、“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上任)的综合作用下显得愈发扑朔迷离。另一面,白1993年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之后,朝鲜核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诸如六会谈的一些区域性的制度构建也并未得到预期的效果。考虑到在东北亚地区建立长久稳定、强制有效的安全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了中国崛起和东北亚地区两极格局的回归作为新的分析框架,并且在文末处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度建设尝试,即以中美两大国协同为前提.包括朝韩两国在内建立制度化的四会谈.以消除朝鲜半岛上不断升级的核安全困境。

  • 标签: 中国崛起朝核六方会谈 区域安全制度 东北亚区域秩序 霸权转移理论
  • 简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美关系下行趋势渐显。对此,国内外学者从体系结构压力、对外战略、国内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等角度提出了诸多解释。然而,现实中中美关系日趋下行的原因却更为复杂。近年来频频发酵的钓鱼岛危机、南海争端以及朝核危机等第三因素逐渐凸显,对中美关系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为弥补既有解释的不足,作者将尝试从第三视角构建一个替代性的逆社会化理论框架。这一理论认为,中美关系中的第三可以通过冲突化、污名化与互信退化三个微观机制诱发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案例研究表明:日本挑起的钓鱼岛争端不仅诱发了中美关于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冲突,而且加剧了中美两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竞争。菲律宾则借黄岩岛危机,在国际上大肆丑化中国形象,其发起的南海仲裁案使得中美两国相互认知日趋负面。朝鲜近年来频繁进行核试验,更是加剧了中美两国在制裁朝鲜、部署“萨德”系统等问题上的战略互疑。对于第三的逆社会化效应,中美双方均应高度警惕、精心管控。

  • 标签: 第三方因素 逆社会化 中美关系 钓鱼岛危机 中菲南海争端 朝核危机
  • 简介:1970年,马哈蒂尔出版了,引起广泛而激烈的论争.其实,马来西亚的华人也同样处在困境之中,台湾学者杨建成于1982年出版了题为之专著,从国内政治和种族关系的角度来探讨马国华人的困境与出路.据最新的统计数字,目前居住于马来西亚的华人总数达580多万,占该国总人口的25%左右,为海外华人第二大的聚居国.因此,如何在实证的基础上辅以相关的理论框架来分析马国华人的历史与社会变迁,是学术界主要的关注点之一.

  • 标签: 马来西亚 华人 韩方明 《华人与马来西亚现代化进程》
  • 简介:这些年来,政林最感到自豪的不是东亚科技每年营收成长以及毛利率的数字,而是在这十几年间,东亚科技高层主管干部的流动率是"零".

  • 标签: 东亚 科技 高层主管 流动率 毛利率 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