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正>1992年春季,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对广东提出了殷切希望:“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特别提到新加坡,指出:“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 标签: 精神文明 新加坡文明 社会秩序 中国特色 两个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
  • 简介:<正>印度河上古文明究竟是谁创造的?对于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假说和推测。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和印章文字解读的进展,学者们所提出来的假说和推测更加广泛。这些假说和推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其创造者来自外地,一类认为其创造者是本地人。主要说法有下列几种:(一)是苏美尔人吗?有些学者认为,印度河上古文明的创造者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

  • 标签: 印度河文明 创造者 苏美尔人 雅利安人 考古发掘 国际学术
  • 简介:<正>一、新加坡文明建设的成功表现对新加坡文化建设成果,在新加坡国内外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它是“文化沙漠”;一种认为它很成功,也很有特色。文化沙漠论者认为新加坡建国后的前20年只注重经济建设,对文化关注太少,以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甚差,社会流行的作品几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新加坡 社会流行 文化沙漠 文化关注 文学艺术
  • 简介:前言世界文明承载者间的相互理解,不但被视作文明间互动的自然影响,而且到了需要计划并努力实现的阶段。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提出'文明冲突论'作为当今和未来的一大时代现象的预测①,但我们不应该将这一预测当作注定降临在全人类身上的自然法则而全盘接受。世界文明千差万别,任何一种价值体系、思想、全部的认识、习俗等,都不应成为加深人类文明间隔阂、造成文明危机乃至发展至爆发军事冲突或殖民的理由。为

  • 标签: 历史溯源 对话历史 文明对话
  • 简介:印度北部的拉达在喜玛拉雅山脉的西侧,东北方是中国西藏,西北边为巴基斯坦,自印度独立以来,经历过1962年的中印战争,与克什米尔相连的界线也经常听到印巴之战的枪炮声,一直是该国的军事敏感地带,所以迟迟未对外开放.

  • 标签: 印度 中国 对外开放 世界 东北 北部
  • 简介: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教育进入了新的改革时期。诸多教育法规的颁布。对俄罗斯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教育法规 教育改革 俄罗斯
  • 简介:<正>引言马来西亚拥有两部分地区:1)马来半岛(从克拉地峡延伸到柔佛海峡)上的西马来西亚(下简称西马——译者);2)婆罗洲岛的西北沿海地区(沙巴和沙捞越)。根据一九七五年的人口普查,马来西亚的总人口(包括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及沙巴和沙捞

  • 标签: 教育 人口普查 沿海地区 马来人 沙捞越 地峡
  • 简介: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南。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教育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事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要用“三个面向”指导教育改革;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发展教育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抓紧抓好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坚持德育首位的教育思想,正确认识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等。

  • 标签: 邓小平教育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指南 邓小平同志 教育体制 教育工作
  • 简介:孔子以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闻名于世,无人不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孔子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怎样,他有哪些重要的主体性教育思想,至今无人研究.事实上孔子以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仁爱的一贯品性、对人的主观精神的张扬以及丰富而又深刻的教学实践而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探索和实践主体性教育的第一人.

  • 标签: 孔子 主体性教育 教育思想 学生主体地位 因材施教 学用结合
  • 简介:<正>引言印度尼西亚由大约一万三千六百个大小岛屿组成。从现代一直追溯至掘沟筑壕的古代,可以说每个岛屿都有其特定人口、方言和它自己的文化。在这些岛屿上,许多信仰泛灵论、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的人们都在相互宽容中和睦相处。印度尼西亚拥有一亿四千二百万人口,居世界第五位。其中学龄儿童占三千万,印度尼西亚当局

  • 标签: 百万人口 伊斯兰教 教育 学龄儿童 基督教 泛灵论
  • 简介:18世纪初,在中俄两国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开始培养自己的俄语人才,从俄罗斯文馆到京师同文馆再到京师大学堂译文馆,清代中国俄语教育在纽织形式、地域分布、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明晰的规划,培养出了一大批外交和翻译人才,并为我国现代俄语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清朝 俄语 教育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以前,泰国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结构是封建的。泰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由素可泰王朝(公元1253—1350年)初期开始,中经大城王朝(1350—1767年)和吞武里王朝(1767—1782年)时期,直至曼谷王朝(1782—1868年)初期共615年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寺庙教育时期,以后又相继经过教堂学校教育和1908年开始的地方小学教育时期。

  • 标签: 吞武里王朝 小学教育 小学教师 教育事业 学校教育 私人办学
  • 简介:<正>一、印度独立以来的教育政策和成就一九七六年以前,印度的教育由各邦负责。一九七六年印度宪法修正案改变了这一做法,规定教育由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共同负责。中央政府继续负责管理中央级大学、国家的重点学院和其他科学技术学院,并负责提高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印度政府任命了高级教育委员会:拉达克里希南委员会、森委员会和柯达里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由知识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和外国专家组成。它们对全国教

  • 标签: 教育政策 印度政府 高等教育 妇女教育 免费教育 教育委员会
  • 简介: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华人占其总人口约76.9%.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英文在新加坡占主导地位,华文并不普及.为守住民族文化的根基,加速现代化进程,新加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华文的地位.

  • 标签: 新加坡 华文教育 双语教育 语文 语言政策 英文教育
  • 简介:信息时代呼唤信息素养教育。普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使未来人才学会求知,获得终生教育的基础,以利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效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袭

  • 标签: 文献课 信息意识 信息素养
  • 简介:所谓“机制”,按照史蒂芬·克莱斯纳的定义,是指“特定国际关系领域的一整套明示或暗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行为体的预期以之为核心汇聚在一起”.国际合作会议机制是国际合作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系列有关国际合作会议的形式、程序、运作规则的安排,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机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合作会议机制以其对国际合作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会议机制来促进教育合作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实践的问题.以下拟就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中的高层会晤机制、会展机制以及大学校长联席会机制等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东盟 “机制” 教育合作 会议 国际合作机制 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