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经验和唯理论是欧洲近代的两个认识派别,它们之间进行过激烈的辩论。中国古代有没有认识?有没有经验和唯理论的斗争呢?本世纪30年代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当时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认识或认识不发达,如冯友兰和金岳霖先生持这种看法。50年代以后,侯外庐等先生编写《中国思想通史》(六卷),最早对中国历史上每个哲学家进行认识

  • 标签: 唯理论 经验论哲学 认识论 中国古代哲学家 理性认识 墨子
  • 简介:开放德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模式具有开放、多元、多样、多变等特征,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对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挑战;多元价值观对核心价值观的挑战。同时,开放德育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丰富和更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法的改善和革新。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审视挑战与机遇,坚持马克思教育哲学的指导地位,积极吸取西方教育哲学之精华,犹如杜威经验中的实验主义原则和民主主义原则以及理论教育"生活化"与校园生活"社会化"相结合和实践活动"常态化"与自我教育"自觉性"相结合等,迎接挑战与把握机遇,极大地丰富和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标签: 开放德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经验论
  • 简介:纵观已有的对黑格尔《小逻辑》的解读,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是抽象的思辨逻辑的演绎过程。这一过程中.黑格尔的经验世界则被其哲学逻辑所荫蔽。黑格尔在针对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康德批判哲学的批判中,阐明了自然界作为抽象的思维的外化物,不仅不能作为思维的起点,而且不能有效证明思维的理性原则的论点。这也表明了黑格尔的经验世界的本质。作为对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的批判,马克思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黑格尔的经验观.为他的科学的历史的感性活动奠定了基础,进而开创了历史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

  • 标签: 黑格尔 小逻辑 经验 马克思 感性活动
  • 简介:儒家哲学中事物经验模式的特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界意义上的事物是通过主体的事务与实践而进入主体的经验世界,因此,事物的经验具有内在于事务(实践)的特点;二是主体对于事物的经验,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经验,事物与主体自身的存在不可人为地加以分割;三是主体对于事物的经验过程也就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化天之天(自在之物)为人之天(为我之物)的过程,即把自然界人化、文化的过程,因此,对于事物的经验是一种文化过程。

  • 标签: 事物与事务 自我与世界 天之天与人之天
  • 简介:<正>哲学究竟是什么呢?毛泽东同志说过:“哲学就是认识,别的没有”。(转引自197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列宁也说过:“哲学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参见列宁《哲学笔记》第90页)这的确抓住了哲学的本质特征。遗憾的是,这样的论断并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理论界的同志们。

  • 标签: 认识论 《哲学笔记》 本质特征 列宁 理论界 毛泽东同志
  • 简介:哲学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应着重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这里所指的"实践性教学",不仅是指课堂的实践教学和课外的实践教学,更重要的是指在哲学教学过程中贯彻实践性的根本要求,培养实践思维方式,运用实践思维方式把哲学理论转化为指导学生行为的实践理性,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大学哲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 标签: 实践性教学 实践思维方式 实践能力 哲学教学
  • 简介:可以从政治、经济、历史等不同的角度来阐释改革的蕴意,本文拟从价值哲学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当代改革的基本问题.

  • 标签: 改革 主体 客体 价值取向 价值评价
  • 简介:实事求是哲学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现代中国创造的优秀哲学理论,是引导中国百年崛起的先进思维方式。实事求是哲学同现代人类先进思维方式具有同步性,是扬弃并超越传统本体思维方式的现代哲学;实事求是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现代优秀思想成果,是现代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体现;实事求是哲学理论内容丰富,自身具有体系性,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入苏式本体教科书哲学。构建作为现代中国文化核心内容的哲学理论,寄希望于重视并研究实事求是哲学

  • 标签: 实事求是 先进性 民族性 体系性 实际
  • 简介:哲学经历了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的发展阶段。理论哲学是脱离实践单纯从理论出发用理论方式解决哲学问题、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的哲学;实践哲学则是用实践方式解决哲学问题,不仅解释世界,更重视改变世界的哲学。实践哲学是对理论哲学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实践哲学,而不是实践首要或实践核心的实践哲学。用实践唯物主义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导致混乱,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更准确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 标签: 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 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核心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社会矛盾的时空性存在,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原理在社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社会治安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矛盾的运动表现,因此,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发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枫桥经验”之成功在于一以贯之地将群众性作为“枫桥经验”的本质特征所进行的演进和发扬。“枫桥经验”的群众性特征体现于赢得群众的信任、提高群众的素质、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加强以及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 标签: “枫桥经验” 本质特征 群众性 哲学思辨
  • 简介:战国中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各种生态问题,使一些学者对其意义与边界进行反思。庄子是这一思潮中态度最为激烈者。他以本源性的直观的思想方法为出发点,对从人的欲望出发的理性计算性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其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对经济发展如何产生了破坏自然、分裂社会、奴役心灵的消极作用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探讨了以"不益生"为经济发展目标、以"技进乎道"为技术应用原则、以"游"为职业态度等为要点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理想途径。庄子对古代中国的山水旅游、园林建筑、工艺美术设计等直接经济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当代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标签: 生态 经济哲学 庄子 直观
  • 简介:人学问题贯穿于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全过程,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人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理性人学是古希腊人学的主旋律,但也涉及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等人性思想,发掘这些人性思想的萌芽,便能理清西方人性思想发展的脉络,把握哲学与人学的关系.

  • 标签: 古希腊哲学 人学思想 自然性 社会性 人性论 理性人学
  • 简介:在英国哲学史上曾先后出现了两个培根:中世纪的罗吉尔·培根(1214——1292)和近代的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前者是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后者是资产阶级哲学的创始人。尽管罗·培根与弗·培根生活的年代相距近三个世纪之遥,但二人的思想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自然观方面,他们都是唯物论者;在认识方面,他们都是经验者;在方法方面,他们都是实证论者;在政治伦理方面,他们都是反封建制度和教会道德的勇

  • 标签: 弗兰西斯·培根 欧洲哲学史 政治伦理 哲学基本问题 洞穴假相 阿伯拉尔
  • 简介:现在的教科书体系,认识由于没有汲取康德的认识反思成果,其存在基础没有改变,依然停留在机械唯物论的基础上.康德考察了认识是如何可能的,意味着只有回答了认识是如何可能的,才能回答我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如何可能,若没有回答这一问题,只能是知性形而上学或独断.马克思把包括认识在内的一切意识形式看作是历史的实践的结果,从感性活动、实践来理解事物,在存在上解决了认识何以可能,揭示了意识的能动性根源,从而实现了认识的生存转向.

  • 标签: 认识论的先验转向 认识论的生存论转向 意识的能动性
  • 简介:刘述先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面对日益分崩离析的现代哲学,他反其道而行,极力主张恢复中国传统哲学的睿识,在此基础上建构系统哲学,获得一种"全观".这种"全观"不是封闭的、自圆一致的,而是开放的、创造的,是通过对宋明理学"理一分殊"的现代阐释所把握的.

  • 标签: 刘述先 系统哲学 "理一分殊" 西方哲学 "第三代现代新儒学"
  • 简介:刑事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对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有不同的认识,前者主张意志自由,后者否定意志自由,主张因果决定论。我国刑法学界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普遍肯定人具有相对的意志自由,进而认为相对的意志自由是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基于此,刑事责任量的哲学根据应是意志自由程度。之所以意志自由有程度之分,是因为意志自由以认识为前提,而人的认识能力不但具有有限性,而且具有大小程度不同。

  • 标签: 刑事责任量 哲学根据 意志自由程度 刑法
  • 简介:<正>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是把握任何事物本来面目的科学方法。对于台湾当局所抛出的“台湾经验”,尤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分清是非,识别真伪。透过所谓“台湾经验”产生的“全天候”政治背景,依据台湾当局对“台湾经验”的种和政治性赘述和它所具有的特殊“使用价值”,至少可以透视出所谓“台湾经验”五个方面

  • 标签: 台湾经验 台湾当局 本质属性 国民党 大陆政策 使用价值
  • 简介:经验判断——在与刑法相关联的意义上——具有普遍性;作为刑法规范性质的不同侧面,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分别赋予经验判断以不同的意义;从影响量刑的意义上看,经验性影响责任轻重的要素的类型化是可取的立法选择。

  • 标签: 经验 规范性质 责任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