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格尊严和信息自由是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主要法律价值,二者之间的矛盾可以还原为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冲突,构成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背后最核心的价值冲突。确保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人格尊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而追求个人信息自由流通,是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要求。面对此价值困境,我国应当在保障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兼顾信息自由,这是回应现实问题、保护人格利益之必须。

  • 标签: 个人信息保护 人格尊严 信息自由 价值冲突
  • 简介:著作权保护期制度的设计不应以作品商业价值为判断标准,而以公有领域理念作为立法理念与价值取向,限制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扩张趋势,发挥著作权登记对著作权保护期计算的积极作用,限制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届满后著作人身权的行使,以避免著作权保护期扩张趋势破坏著作权制度的正当性,促进作品价值实现的最大化。

  • 标签: 著作权保护期 公有领域 著作权扩张
  • 简介:利益的冲突和协调是社会的常态。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平衡是法的价值取向。作为个人利益重要组成部分的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是冲突和协作的关系。从历史角度看,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公法都呈现出在保护私有财产权与保护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合理平衡的趋势。通过树立私有财产与公共利益平等保护的观念,在宪法中明确宣告对私有财产权的不可侵犯性,重点健全对行政权的规范和制约机制等,以实现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动态平衡。

  • 标签: 私有财产权 公法保护 价值取向 公共利益 利益平衡
  • 简介:摘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苹案已公布,并引起人们的热议,但吸引人们眼球的是消费者权利的构建,鲜有人认真思考我们这次修法的价值导向。事实上,法的价值导向是制定法律的应然性目标,直接决定法的内部构造和基本条文的设计,我国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法律价值导向的理解偏差而没有客观地应调整主体的需求设计法律条文,使得法律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那么,此次修法就应建立在价值的全面正确理解之上,使人权、秩序和效益三大价值能够融合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制度设计当中,架构一部根植于市场需求的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标签: 可持续性消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倾斜性保护 权利救济
  • 简介:培育种子与使用种子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关涉育种者的智力财产、消费者利益与公共利益,德国的品种保护从国家、国际和欧盟三个层面出发提供制度框架。作为功能性手段的品种保护包括保护植物种植者,以保证可持续营养供给安全和通过品种保护法上的育种优先权与专利法上的排他性权利保护在激励竞争开放型研究上的公共利益。根据《欧洲专利公约》应当对农业上的品种保护和专利保护进行界分,并结合欧洲专利局扩大申诉委员会的解释说明方法的可获专利性与植物的可获专利性。此外,对欧盟法的品种保护权和美国法上的专利权中的自我复制(Nachbau)现象进行比较。最后,必须强调,品种保护制度对提高农业产能、协调利益冲突、推动种子研究、满足人类营养需求均有推动作用。

  • 标签: 品种保护 专利保护 利益冲突 自我复制
  • 简介:阳光明媚的早晨,在劳教所的教室里,我见到一群女学员,她们中有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也有年过半百的妇人。刚来到这所特殊学校,她们脸上写满了失望和不屑,眼神流露出彷徨和疑虑。民警告诉我,她们更多的是担心自己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由于情绪过激导致忧郁、抱怨,争吵也时有发生。

  • 标签: 价值 特殊学校 劳教所 女学员 民警
  • 简介:举报的现象在德国法律界并不罕见,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行德国法实行双轨制,即一方面是零星的立法,另一方面是判例法,这是对举报进行一般规范的结果。传统上,劳动法院愿意向举报人提供全面的保护,因为他们认为原则上任何形式的举报都是雇员对忠诚义务的违背,而这可以构成解雇的理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并受联邦宪法法院和欧洲人权法院判决的影响,劳动法院对举报者的态度变得更加开明。但对举报人的保护仍然主要规定在解雇保护法的法律条款,其重点放在平衡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却可能忽略了对公共政策的考量。

  • 标签: 举报 内外部举报 服从 雇员的解雇保护 雇员的忠诚义务 雇佣关系中的基本权利
  • 简介:数据独占是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一种模式,要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原创药试验数据独占权利,不依赖该数据批准仿制药的上市申请。数据独占不是TRIPS协定关于数据保护的最低标准,而是由少数发达国家发起,通过贸易谈判、国际协定等向外推行的一项制度。数据独占的优点是有利于明确药品管理部门的义务范围和内容,有利于原创数据持有人举证主张权利,独占期满试验数据可以被使用。但其也可能由于阻碍和延缓仿制药的上市,造成市场的垄断,加重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试验数据 数据独占 不依赖 期限
  • 简介:自从2001年“干预及国家主权国际委员会”的《保护的责任》报告问世以后,保护的责任理论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将保护的责任的范围限定于“保护人民免遭灭绝种族、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的责任”,并明确国家的保护的责任是基础,国际社会提供保护的责任是国家保护的责任的补充,而且国际社会必须在联合国及其集体安全制度的框架范围内提供保护的责任。国际社会在提供保护的责任时,应注重国家的发展,并尽量运用协商、对话等柔性方式。

  • 标签: 保护的责任 人道主义干预 国际人权法
  • 简介:在世界全球化永不停歇的步伐中,人类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并且逐渐超出了国际界限,人权的保护也因而越来越需要国际援助。'保护的责任'理论虽然对人道主义干涉进行了框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道主义干涉对国际社会造成的紧张氛围,但这一理论仍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拓展。'保护的责任'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相悖之处,不仅是该理论一直以来饱受争议的根源所在,也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担忧所在。因此,国际社会在履行保护责任时,一定要以和平与安全问题为先,尽可能多地使用柔性方式,而不是进行武力干预。本文从'保护的责任'的基本理论入手,论及其具体适用标准以及当下我国应采取的态度和对策,探析了'保护的责任'的内涵与外延。

  • 标签: 保护的责任 不干涉内政原则 主权 人权 人道主义干涉
  • 简介:不当解雇根据已由EA,80(1980年雇佣法令)修正过的EPCA(劳工保护统一法令),具有五十二周或更长连续工龄的雇员享有不得被不当解雇的权利。对雇佣期始于1980年10月1日或其后的雇员来说,如果他们的雇主和雇主的子公司在两年间雇佣了二十人或不到二十人,他们的连续工龄必须超过两年才能享有该项权利。这并不意味对享有此权利

  • 标签: 工会组织 连续工龄 雇佣合同 上诉法院 缺乏能力 雇佣人
  • 简介: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速和司法改革的深入,判例愈来愈引起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的重视。尽管学者们角度和主张不一,但都承认判例对我国法治进程有重要意义,司法改革中应该重视判例。本文一方面论述判例的特质和属性,这主要是属于“形而上”的抽象层面,笔者将之归纳为判例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论述判例对我国的价值,或曰“判例在我国的合目的性和合需要性”,这主要是基于我国当前的现状,是“形而下”的具体层面,笔者将之称为现实价值

  • 标签: 判例 价值 司法改革 法治进程 “形而上” “形而下”
  • 简介:在我国物权立法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物权法的基本价值,物权法的基本价值体现了立法者在制定物权法过程中所奉行的基本理念与精神,它明确了我国物权法应实现的目标。物权法的基本价值同时还决定了物权法的规范功能,即物权法所应当具有的作用和应当达到的目标。毫无疑问,物权法和其他法律一样应当体现法律的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益等价值目标。但是,作为一种专门用于解决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人与

  • 标签: 物权法价值
  • 简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经有一句宣言:“保护投资者,就是保护华尔街”。在刘俊海教授看来,我国资本市场当前低迷的症结并非资金的匮乏,而是投资者信心的匮乏。由于投资者权益保护不足,致使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融资、轻回报”,“重效率、轻公平”,“重发展、轻规范”,“重创新、轻诚信”的烙印。因此,没有投资者保护,就没有资本市场的大繁荣大发展。

  • 标签: 投资者权益保护 投资者信心 资本市场 刘俊海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投资者保护
  • 简介: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案》(以下简称『新《环保法》』),首次将环境与健康问题纳入调整范围,确立了我国的环境与健康保护制度,这对於应对环境污染引发的人群健康危害、稳定社会秩序、保障受害人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环境保护法》 健康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保法》 人大常委会 受害人权益
  • 简介:[案例一]原告李某之父死后,李某将其父遗体送到安阳市殡仪馆,办完手续后。商定于1999年12月20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后火化。但是,被告安阳市殡仪馆因工作失误,提前将李某之父遗体火化。为怕原告方知道,殡仪馆遂用另一具遗体冒充。12月20日,李家在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仪式进行过程中,有人发现玻璃棺内的遗体不是原告之父,死者子女上前辨认后。亦确认系他人。顿时,悼念大厅一片混乱。原告及其亲属精神上因此受到极大伤害。原告要求赔偿损失,在《安阳日报》上公开赔礼道歉,确认其父骨灰,退还工作人员所收的小费等。

  • 标签: 法律保护 死者 遗体告别仪式 名誉 尸体 《安阳日报》
  • 简介:公证的价值,是指公证本身所固有的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公证对价值主体的某种效用.公证的价值目标是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公证制度是国家设立的一种预防性司法制度,是国家"为当事人双方提供的不用武力解决争端的方法".①它通过对非争议、非诉讼的既存事项,依法进行真实、合法的判断性证明,从而实现预防纠纷、防患未然、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公证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当事人合法权益 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与社会 主体需要 价值主体 价值目标
  • 简介:犯罪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权利的侵犯.惩罚犯罪、控制犯罪是人权保护的应有之义.然而,惩罚犯罪、控制犯罪语境中的人权保护主要是保护遭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的权利.事实上,在作为惩罚犯罪载体的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的概念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

  • 标签: 人权保护 惩罚犯罪 被害人 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
  • 简介:由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将环境保护推上了新的高度,其在为建立一个高规格的亚太自贸区奠定基石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对中国形成了一道绿色进入壁垒。此次TPP协议环境章节的公众参与、争端解决机制和实体条款都颇具亮点,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如执行力度弱等问题。中国若想要加入TPP谈判,公众参与制度和法律执行力度仍待加强完善。

  • 标签: TPP谈判 公众参与 争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