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今则……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实惟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1875年,李鸿章上疏给光绪帝点出了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这场大变局,不只在国体、民族上引发了剧烈变化,回首观之,更是中国人民思想、哲学的大革命.六年后,中西书院,即东吴大学的前身,在上海创办,为这场思想革命培养了许多先锋.

  • 标签: 同源 两岸 中国人民 内忧外患 东吴大学 思想革命
  • 简介:世界性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大型金融机构的崩溃对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都有巨大的毁灭力。为避免信贷机构破产对国民经济的消极影响,德国联邦议会于2010年通过《关于信贷机构的重组和规范其破产程序、为信贷机构设立重组基金以及延长股份法上机构责任时效期间的法律》。本文重点介绍了该法《信贷机构重组法》部分,对该法框架下整顿、重组两程序的程序进程、计划内容以及顾问任命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与探讨。

  • 标签: 信贷机构 整顿 重组 金融危机
  • 简介:单一具有市场支配力的企业所采取的忠诚折扣或返利,既是市场中常见的定价策略,也是竞争法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Intel在1999—2009年期间,被指控针对六家下游公司(包括两家中国公司),采用忠诚返利销售政策,以限制AMD的竞争,并分别遭到了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的不同执法。本文基于比较法视角,在对本案事实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的理论框架,以及不同法域的司法裁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力求解释同一案件事实在不同分析框架下得到不同结果的原因,并对中国法上缺乏司法调整的现状,以及已有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执法风格及其制度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反垄断法 返利 折扣 反不正当竞争法 比较法
  • 简介:企业重组是个较为广阔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企业变更的分立、合并和整顿的全部内容,而且还为企业转制注入了中国特色。其内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企业重组是指为保护所有者利益,通过对企业拥有资源的各种形式的组合,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它既包括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和资本重组,又包括管理机构重组、员工重组等内容。狭义的企业重组是指财务重组。它主要包括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和资本重组c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重组的核心内容表现为资产重组,这不仅是由于资产重组的工作量大,而且还在于资产重组会对债务重组和资本重组产生重要影响。所谓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将企业的原有资产和负债依法进行合理划分,通过

  • 标签: 企业重组 应收帐款 企业资产重组 坏帐损失 股份有限公司 资产和负债
  • 简介:本文根据牙釉蛋白(Amelogenin)基因在x染色体第一内含子有6bp缺失的特性,用一对x-y同源引物.扩增x-y染色体特性DNA片段分别为106及112bp,并用PAGE电泳银染显带的方法检测扩增产物.本方法灵敏度高,实用性强.可对2mm~2血痕检材提取的DNA液1/10作出性别判定.对现场提取的生物检材.特别是微量、腐败、陈旧检材,均能较好的作出性别鉴定.室温放置16年的血痕也可检验.实际检案显示本方法简便、有效、无毒,易于推广.

  • 标签: 性别鉴定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当前,资本弱化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反避税规制的重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内外投资者在企业跨国并购重组的利益的诱惑下,以弱化资本为主要避税手段进行避税.税务机关要克服在识别企业并购重组中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方面遇到的困难,有必要借鉴2012年IFA(国际财政协会)年会对债务和权益的区分,为解决税务机关在识别企业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方面奠定基础.

  • 标签: 企业跨国并购重组 资本弱化 债务 权益
  • 简介:本文致力于研究中国税收法律规范对外资企业重组征税的规定。外资企业重组过程中一般会产生一定的获利,即某一方拥有资产的提高,而中国的税收法律规范针对此过程中受让方所接受转让的资产或股权进行征税。随着《企业所得税法》的生效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财税[2009]59号)的颁布,针对外资企业重组征税的优惠政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法规对特殊重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跨国重组涉及了不同国家的征税权,财税[2009]59号对其适用特殊重组限制得更为严苛,使得一些具有合理经济目标的跨国重组难以实现。基于对外资企业重组纳税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思考,文末也简要阐述了德国对此方面规定的现状,希望能为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意见。

  • 标签: 企业重组 59号 特殊重组 跨国重组
  • 简介:国有企业的行为在何种情况下被认定为"行使政府权力",在国家责任、国家豁免、反补贴法律当中均有涉及。三领域均承认"行使政府权力"是企业行为归因于国家的原因,但对政府权力的解释相互冲突。冲突主要体现在区分政府行为与商业行为的"性质论"与"目的论"之争,同时包括对"政府有效控制"要件的要求与国际公法规则在各领域当中的指引作用差异。规则构建的价值目标差异,以及主权国家在规则执行中的利益导向,共同造就了上述差异。中国应当综合各领域对"政府权力"认定的合理因素,积极推进对"政府权力"的和谐解读。

  • 标签: 国有企业 政府权力 国家责任 国家豁免 反补贴 公共机构
  • 简介: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12月18日转发的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5大主要目标,即:(1)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2)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3)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4)到2008年,长期积累的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任务基本完成;

  • 标签: 国有资本调整 国有企业重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混合所有制经济 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策性关闭破产
  • 简介:目前,国进民退潮流较为汹涌,尤其以山西煤炭重组为甚。山西煤炭重组的案例,问题不是出在目的和动机上,而是出在具体行为方式上。山西的煤炭重组基本上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不是一个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如果把山西的案例一般化,以山西煤炭重组为代表的这场国进民退潮流的可能后果是:这场国进民退潮流是30年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倒退,是对前些年提出并实施的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一个反动;目前情况下国有部门的并购重组,使权力和资本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未来的发展和改革是巨大的阻力;造成国有企业无效率和低效率的旧病复发。

  • 标签: 国进民退 山西煤炭重组 国有化与民营化 政府与市场 法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