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正>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量刑偏差比较严重,这已经引起不少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并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对策,但是对法官量刑的自由裁量权与量刑偏差的关系,却缺乏必要的和深入的分析。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法学界同仁。

  • 标签: 自由裁量权 法官 法定刑 量刑偏差 刑法分则 犯罪事实
  • 简介:中德两国的离婚法定理由各自具有一系列不同的特点.对两国离婚理由的异同的比较能够揭示我国离婚法定理由的成就与不足,并进而提出构建我国未来民法典亲属编离婚理由的立法建议.

  • 标签: 离婚法定理由 比较 立法建议 离婚理由 法定理由 中德
  • 简介:刑事错案产生的心理偏差主要包括因惰性、经验等感情因素而导致的心理偏差和因错误的价值取向导致的心理偏差。这些心理偏差分别表现在侦查阶段、检察环节和审判阶段,并导致刑事错案的形成。校正刑事司法中的心理偏差,应当更新侦查机关侦查思维,转变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理念及方式,转变审判机关的审判理念,并弱化外部环境对司法人员心理偏差的影响。

  • 标签: 刑事错案 心理偏差 矫正
  • 简介:在认知心理学上,一般将直觉视为一种信息的加工处理机制,即根据输入的信息来准确、快捷地输出处理的结果。在法律发现的过程中,直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法条的获取、结论的预设和权衡、法律解释等方面。由于直觉机制依赖于法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且受到人类认知规律的束缚,因而作为法律发现方法的直觉主义可能产生偏差,进而需要通过职业准入、诉讼程序等制度对直觉偏差进行控制。在法教义学的视阈下,通过引入校正程序和正当化程序,可以将直觉主义法律发现模式彻底改造成一种可被接受的司法决定模式,即“直觉—校正—正当化”。

  • 标签: 直觉 法律发现 司法决定 偏差控制
  • 简介:法律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法律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而流行的经济学方法论却容易催生一种被科斯称为"黑板经济学"的学问。这种影响已经扩散和蔓延至法律经济学。本文从区分两个版本的科斯定理出发,尝试梳理不同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法学和经济学的不同之处,来重构法律经济学的发展道路。本文的目的在于倡议一种好的法律经济学,一种结合经济学的抽象分析工具和法学基于经验主义的案例分析传统的法律经济学。

  • 标签: 法律经济学 方法论 科斯定理
  • 简介:为了促进司法鉴定理论和技术的交流,推动司法鉴定的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经司法部批准,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继'2011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后,将于2013年5月举办'2013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作专题演讲并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大会报告、分领域交流等形式,展示和交流近年来在司法鉴定领域中的研究、鉴定、标准化建设等成果和经验。会议信息如下:

  • 标签: 司法鉴定理论 实践研讨会 理论实践
  • 简介:陪审制度是现代司法审判的一个重要制度,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试点领域。本文以实验研究为主要方法,以博弈策略和认知实验的结论,对陪审员关于案件事实的判断能力和公正性方面进行了实证及哲理的分析,从而得出普通人陪审员具有相当的判断能力和公正性的结论。同时,本文简要介绍了西方行为法学派已有关于陪审员的认知偏差模式及相关的研究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日后陪审制度的实证实验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尝试提出可供研究的重点方向,如法官指示、陪审团模式与大小、个体与团体、证据规则和表决规则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陪审改革试点工作及今后的陪审制度建设具有部分参考意义。

  • 标签: 陪审特性 认知偏差 行为实验
  • 简介:在案件事实认定过程中,基于个人经验和知识结构等各种前见的差异,法官可能作出不同的认定。受先入为主、司法理念混乱等因素的影响,法官在事实认定过程中可能会被不合理的前见遮蔽视阈,产生前见偏差。要减少前见偏差,需要法官自身予以反思以及外部制度的督促约束。法官在反省修正自我的前见偏差时,首先要把事实认定中潜在的逻辑推理过程呈现出来,然后要对推论前提和推论过程进行反省。在外部制度的设置上,可以通过设置案件事实论证制度和法官事实裁量权制度来防范和控制法官前见偏差的产生。

  • 标签: 前见偏差 事实认定 事实论证 事实裁量权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置法治知识课程。中小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法治启蒙的任务,法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必然会影响法治教育的实施效果。中小学法治教育应确立以从'法制'到'法治'转变为主线的价值取向,注重从'法律知识传授'到'法治意识培养';从'消极被动学法'到'积极主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要求'个人守法'到'国家守法'。

  • 标签: 中小学法治教育 价值取向
  • 简介:2012年《刑事诉讼法》根据鉴定活动的本质特征作出多处修改。但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的转变并未带来实质的符号权力减让,“有专门知识的人”之意见呈现进退维谷的尴尬,相关角色定位混乱。实践乱象的背后,是“以印证为中心的整体主义证明模式”所承载的“知识-权力”话语与“认知-行为”理论所产生的交织与耦合。刑事司法场域的微观权力网络之中,知识与权力的互动需要由“支配-被支配关系”转向“互动关系”,并在降低法官认知流畅度的同时,提示其启动理性认知系统对感性认知行为进行监控与修正。

  • 标签: 刑事司法证明 鉴定意见 有专门知识的人 知识-权力 认知-行为
  • 简介:自白补规则作为一种刑事诉讼的证明规则,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虽有原则性的规定,但却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予以深化,并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不同处理。关于补证据的补范围,一般认为须对法益侵害后果等犯罪客观要件进行补才谓充分。关于补的程度,“专门性知识原则”及“被告人身份同一性补”为较高的要求,不能达到时则须对自白的亲历性、自白与其他证据是否有矛盾、能否排除合理怀疑及自白的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进而判断自白的真伪。关于共犯口供的补问题,在没有其他补证据能补犯罪客观要件的情况下,一般认为如果三名以上共犯的供述自然、真实,且在犯罪细节上能相互印证,并排除非法取证情形的,应可认定案件事实。

  • 标签: 自白补强规则 补强范围 补强程度 共犯口供补强
  • 简介:必然因果关系说与偶然因果关系说是我国刑法学界对刑法因果关系的主流学说,但其在具体司法运用中却很难操作。为此,我们提出了“控制作用力说”,即只要所造成的结果是在行为人的行为控制、支配之下产生的,则该行为与此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如果该行为对结果的产生不存在支配作用力,则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至于对过失犯罪中注意义务范围的理解,我们认为,只要在适用中坚守刑法的紧缩性,对被告人作出相对有利的处理,进行一些扩大解释,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

  • 标签: 张伟强 交通肇事案 案情 判决 法理评析
  • 简介:证据规则是规范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可靠性证据的规则,其一含义包括需要补的证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具有弱点和需要补的证据须由法律规定三方面。在司法誓实践中,根据来源和内容可以将补证据分成同源补证据和异源补证据,实体补证据和程序补证据。在运用补证据规则时,应当正确把握补证据适用范围、作用和补程度,正确分析各种补证据的效力,同时作好补证据的收集和公诉过程中的举证。

  • 标签: 补强证据 规则 种类 运用
  • 简介:华,原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曾任光明日报副总编、民主与法制社总编,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文的编辑。一辈子都在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王老,追求新闻的客观、公正与真实。面对日益泛滥的假广告,尤其是事关千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假医假药广告在大众传媒上公然叫卖,比比皆是,而无人监管,王老呼吁:要像重视打击“假新闻”那样重视打击“假广告”。

  • 标签: 传媒公信力 广告 王强 新闻出版署 新闻出版工作 民主与法制
  • 简介:今年以来,黑龙江省林口县检察院案管中心将统计报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归纳和总结,纠正业务科室办案人员填录案卡不当20余处,严格规范了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填录标准,并就常见的问题整理后发至内网,方便各业务科室能够对照相应问题及时整改.该院案件管理中心自顺利完成了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与AJ2013软件的正式衔接工作后,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和总结,采取了几项措施,使统计报表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标签: 业务应用系统 统计报表 案件管理中心 黑龙江省 办案人员 衔接工作
  • 简介:时隔近一年,经过修改后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近日再次全文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其中,拟取消行政拆的规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本义是增强司法权晕,在强制拆除之前设置一个程序,以此制衡政府违法野蛮拆迁。

  • 标签: 司法权 行政 意义 公众意见 国有土地 强制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