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在司法实践中,电子证据面临来自真实性方面的巨大挑战。法律界长期存在"易失真论"与"极可靠论"的争执。案例统计分析和座谈调研发现,传统观念分歧的背后隐藏着重大的偏见与偏差,亟待正本清源。基于法律与技术的交叉研究表明,认识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应当从原件、具象、整体和空间的理性立场出发,遵循系统性原理、电子痕迹理论与虚拟场理论。同传统证据相比,电子证据具有更良好的真实性保障。这构成电子证据的理性真实。树立这一新观念,有助于推动配套制度的创新。我国应当构建关于电子证据真实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判断标准,改造"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规则;在鉴定制度方面,应当开发超越纯技术领域的溯源性鉴定等新型鉴定方法。

  • 标签: 电子证据 电子数据 真实性 证据规则 司法鉴定
  • 简介:在中国警察制度近代化历程中,官员是个不容忽视的政治群体。他们的警政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中国近代警政制度的创建和发展。首先是驻外使节对西方警察制度的日记式介绍,客观真实地展现了先进的警察制度的样态;其次是湖南维新派借鉴日本警政制度首次在地方实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再次是督抚大员的倡警言论促成了西方警察制度在中国的正式建立,标志着传统治安体系开始向现代警政制度的转型;最后是出国考察宪政的大臣的警政引领了随即而来的全国自上而下的警政制度建设。这四个阶段中官员群体的警政观念,不仅展示了中国警察制度近代化的最初历程,亦体现了官员群体的思想认同和政治协作对政治制度改革的重大影响,对当代法治建设具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官员群体 警察 巡捕 警政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民众生活的迅速改善,各级政府形成了一种发展与绩效。这种发展与绩效激发政府和民众创造财富的热情,实现了大国崛起,但由于缺乏法治理念的指导、法治规则的约束和法治方式的运用存在一陷。但为一笔重的历史上需要适的形作出质变。基于法治国家的背景,确立科学的发展与绩效需要重申法治理念,加强国家职能以促进领导干部民主、开明、负责任的理念和理性、宽容、长远的社会主流价值,通过博弈、交流和沟通实现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完善融合激励与惩戒的法治规则之制定和实施,并强化公权力运行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具体法治方式的运用。

  • 标签: 发展观 绩效观 法治理念 法治规则 法治方式
  • 简介:翻开《明大诰》,会发现这位以严刑峻法著称的皇帝内心也有仁慈的一面,他的仁慈源自于对底层百姓的真切怜悯。一句将心比心,是他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中国古代皇帝有数百人,有几人能做到如此向天下人吐露心声?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杰出帝王,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 标签: 《明大诰》 法律观 朱元璋
  • 简介:19世纪末,中国知识人在探求中国富强之道的过程中,注意到宪法和立宪政治对国家实现富强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宪法-富强”延绵一个多世纪.中国立宪史上的“宪法-富强”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富强为体,宪政为用”,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晚清,部分清廷官员和知识人相信“宪法-富强”,但很多人是借此论证实行立宪政治的必要性,说服清廷实行立宪政治;宪法-富强”在民国沉寂的原因是宪政已有孙中山设定的发展路径,再无须论证宪政之性质、作用与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宪法-富强”重现,是为了凝聚全国人民,给革命政权提供合法性.

  • 标签: “宪法-富强”观 宪法 富强 中国立宪
  • 简介:在后现代哲学家那里,哲学变成解释学,历史哲学变成历史诠释(解释)学。统一历史解释的消解、个性化的历史想象,消解了对过去的统一解释。历史阐释完全趋向个人化,每个单个的个人成为单子,没有相互理解与意义共享的可能,必然导致历史解释的多元化、个性化,必将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

  • 标签: 历史 解释学 文本 共享 意义
  • 简介:侦查错误是指侦查机关或侦查人员在侦查阶段,根据侦查情势的变更,基于认知偏差而作出与案件客观情形或法律规范不符的认知或行动,因而未能达到侦查目的的一种状态。选取锚定效应及其产生的偏差、选择性信息呈现及其产生的偏差以及群体思维及其产生的偏差这三种常见的导致侦查人员出现侦查错误的认知科学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三种情况产生的偏差制定相应的预防机制,可以有效减少侦查错误的产生。

  • 标签: 侦查错误 认知科学 预防
  • 简介:专利权保护的目的在于平衡发明创造人、专利利用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但我国现行专利制度存在重资本轻劳动、忽视二次创造的权益以及在权利救济过程中利益失衡等弊端。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从社会实践出发,提出了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具体性等特点的公平,能够弥补洛克劳动理论、黑格尔人格思想的缺陷。在马克思主义公平的视角下,通过回归“按劳分配”的原始财产分配规则,拓宽二次创造的权益以及完善“侵权不停止”的救济规则,能够解决专利权保护的困境。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公平观 专利权 利益平衡
  • 简介: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撤销父母监护资格的案例近几年屡屡发生,法律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监护资格的撤销也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备受瞩目与期待的《民法总则》第36条对监护资格撤销理由作了从严的规定,既彰显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力度,又体现对家庭完整与隐私的尊重。因为在家庭这一典型的私领域,父母基于人伦天性,对未成年人之照顾在法律上应推定符合未成年人之最佳利益,相应其监护资格不容轻易被撤销。即撤销父母监护资格的法定理由具有从严的必要性,而域外立法的共性也是如此。此外,撤销父母监护资格会产生诸多危害,所以我国转变撤销父母监护资格的理由具有科学性。

  • 标签: 监护资格撤销 法定理由 严格 科学性
  • 简介:2017年,司法部党组决定将深化监狱体制改革纳入司法行政体制改革任务,要求从底线安全向治本安全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治本安全的提出,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反映了监狱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青海监狱系统推进“三化”建设应有之义。明确治本安全“本”之所在,正本清源,对于进一步巩固监狱体制改革工作成果,理顺管理体制,回归监管改造主责主业,推动监狱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监狱体制改革 国家安全观 治本 青海 路径 本源
  • 简介:在涉及科学知识的规制决策中,如何既借助专家知识,又防止专家的专断,是现代规制科学面临的核心难题。美国通过制定《联邦咨询委员会法》以及《阳光政府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制决策科学咨询的法律制度,对各种咨询委员会的设立、职能、组织、运作和终止进行了规范,有效降低了科学建议形成过程中产生偏见的可能性。考察美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科学咨询的法律制度,能够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咨询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知识镜鉴。

  • 标签: 美国法 风险规制 科学咨询 食品安全
  • 简介:在法庭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普遍存在“开花多、结果少”的现象,一方面是不断有新的科研项目取得突破、在公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推广和深化应用,科技人员从事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法庭科学领域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经验做法,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从落实政策、完善机制、加强服务、加大奖励、发展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法庭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用-体化 全链条设计
  • 简介:在中国,“情理法”观念或思想贯串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代.近代沈家本、现代谢觉哉,各代表一大转捩点.处在中西、新旧两个转捩点上的沈家本,一方面努力寻找中西法律、法学之“形成基础”的差异性一经验与学理,俾其互补;另一方面更注意发掘中西法律、法学之“构成基础”的共同性-情理,使其互鉴;得出“新学往往从旧学推演而出”,“然大要总不外‘情理’二字”,及“无论旧学、新学,不能舍情理而别为法也”的重要结论,并提出“融会贯通”中西的策略,形成了建基于传统并希图超越传统的新型“情理法”.“情理法”是古代中国的法哲学问题.当今的我们,要促进这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思想、理论得到拓展、升华,使其在全新的环境下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标签: 沈家本 情理法观 薛允升 樊增祥
  • 简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全面把握其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又要领悟蕴含其中的科学方法论,包括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民本思维等科学思维,不断提高新时代政法工作领导水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