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7月31日,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推进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上海检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上海司法改革先行试点全面启动。上海的改革方案设定了5年过渡期。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努力实现审判体制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

  • 标签: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改革试点工作 司法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 深层次问题 司法公正
  • 简介:随着北京、山西、浙江三地进行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监察官制度也浮出水面.近日,媒体披露了北京、山西、浙江三地的试点情况.继京、晋表示探索建立监察官制度,浙江省纪委、监察委更明确表态,监察委全部内设机构工作人员将纳入监察官的适用范围.浙江省纪委、监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将积极争取探索建立监察官制度,将监察委员会全部内设机构工作人员纳入监察官的适用范围,建立与监察官等级序列配套的相关制度.

  • 标签: 相关制度 监察官 改革试点 工作人员 内设机构 浙江省
  • 简介:<正>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办学形式的探索,转制试点校就是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近10年来,转制试点校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利弊的论争延续不断,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学术探讨成果越来越多,归结起来主要

  • 标签: 地位分析 点校 行政管理关系 教育法制 人事关系 行政合同
  • 简介:近年来,人民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力度,但由于受司法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难以触及。2011年11月19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执行权划分为执行实施权和执行审查权,

  • 标签: 法院执行 社会力量 最高人民法院 试点 执行实施权 创新力度
  • 简介:试点性改革与试错性试验的制度变迁方式是促成现代化制度形成的理想路径之一,又因制度的全新性与陌生性加大了直接立法的难度,这迫使相关主体选择借由试点改革寻求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建章立制的道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导的试点改革实践推动了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入法,立法后新一轮的试点改革又逐渐促进制度基于实践检验途径的优化。羁押必要性审查试点改革从主体、范围、程序、期限、方式、救济等维度全方位铺开。试点过程围绕可行性、最佳性及制度设计方案形成了激烈论争。整体上,试点实践效果明显、试点创新值得肯定、全局优化景象值得鼓励,且"入法"也显示了试点改革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试点时空跨度有限、改革力度欠缺、制度化程度不足等局限。"新法研究热"强化着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制度反思,"新法实施欲"又推动着新一轮试点改革;不过,"一羁到底"的状况并未因此得以根本扭转,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发展的理想模式应当是最终脱离检察机关控制的轨道而走向中立的司法审查道路,以真正展示制度的魅力。

  • 标签: 羁押必要性 检察审查 司法审查 试点改革 制度变迁
  • 简介:一、关于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进展情况2003年1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决定在黑龙江、上海、江西、湖北、重庆、陕西六省市开展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6个试点省市严格按照国务院精神和司法部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稳步推进,新型的监狱管理体制初步建立,监狱执法得到了强化,执法环境明显改善,监狱生产发展顺利,教育改造质量进一步提高,改革的效果日益显现,也确实得到了广大警察职工的积极支持和衷心拥护.

  • 标签: 监狱体制 改革试点工作 2003年1月 监狱管理体制 国务院 指导意见
  • 简介:北京市于2003年7月1日在3个区县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同年12月1日试点范围扩大到9个区县,2004年5月1日试点工作在全市18个区县全面铺开。截止2006年6月底,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1204名,解除矫正5819名,现有5385名,其中缓刑2788名,占51.8%;剥夺政治权利1494名,占27.7%;假释940名,占17.5%;暂予监外执行127名,占2.4%;管制36名,占0.6%。

  • 标签: 社区矫正 北京市 剥夺政治权利 暂予监外执行 试点范围 服刑人员
  • 简介:税收法定原则是隐含在宪法文本之中的重要法律内容。在现代法治国家,征税权与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征税权的行使必须尊重市场经济。在房产税改革中只有坚持税收法定原则才能让改革于法有据,并在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互动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渝沪房产税改革试点没有法律依据,无法通过税收法定原则之门。这与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公权轻私权的文化背景、行政主导税改的历史惯性和税收调控经济的过度信仰密切相关。征收房产税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当前中国的改革趋势,但必须坚持税收法定原则,首先进行房产税立法。

  • 标签: 税收法定原则 法律保留 房产税
  • 简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在检察工作中增设了一条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监督检察工作的新途径,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贯彻群众路线的要求。当前,人民监督员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有关制度安排尚有待于实践的检验,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针对甘肃省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 标签: 人民监督员制度 试点工作 基本情况 建议和措施
  • 简介:司法实践中,当前公职律师的试点工作存在缺乏权威部门的统一协调推进、公职律师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公职律师的管理模式有待完善、公职律师的职责行使不扎实等问题。对此,立法机关应当通过适时修改《律师法》,明确公职律师法律地位;总结试点经验,加强公职律师体制建设;完善管理模式,推动公职律师管理制度创新;推行垂直管理,保障公职律师法定职责行使等措施,推动公职律师制度的发展完善。

  • 标签: 公职律师 试点调查
  • 简介:近三十余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革并非自上而下的休克疗法,而是多层级循序渐进的改良结果。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经验—立法”的改革模式为刑事司法改革注入了正能量,刑事和解制度的成长即是这一改革模式的成功范例。试点改革作为回应型法的中国范式,以法律实用主义为指导思想探求特定时空下的社会需求,以期为法律改良注入养分。诚然,试点方法不是完美的改革工具,立法部门需要对其加强程序性规范,良性发挥试点的试错机理,促进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良性互动,借此形塑本土化法治资源,为司法改革贡献智识力量。

  • 标签: 刑事和解 试点方法 回应型法 法律实用主义 司法改革
  • 简介:本刊讯10月14至15日,由四川省法学会、四川省法官协会主办,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的2015年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试点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法学会会长韩忠信、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海萍、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所长黄太云等同志,四川大学龙宗智、左卫民,中国人民大学陈卫东等教授,以及来自上海、重庆、江苏、广东、辽宁等地方法院的刑事法官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 标签: 刑事庭审 实质化 中国人民大学 法官协会 韩忠 陈卫东
  • 简介:为检验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方法,推动建立更加科学的案件质量评估机制,促进提高办案质量,从2012年起,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连续3年在部分省市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试点,2014年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过三年试点,各地对评估目的和意义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评估的主要做法日渐成熟,很多省市制定了本省(市)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但对案件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评估结论的运用等问题,很多地方还存在一些疑问,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 标签: 法律援助 评估试点 工作报告 证据运用 评估目的 评估结论
  • 简介:2014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就《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若干规定》公开徵求意见。这是继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依据联合公告的原则性规定,分别发布相关实施细则之後,沪港股票互通试点的又一重要规定。《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证券服务公司的设立、职责、行为准则,以及证券公司、登记结算公司各自的职责及业务规则。

  • 标签: 股票市场交易 试点 上海证券交易所 登记结算公司 服务公司 中国证监会
  • 简介:2015年年底以前进行的司法领域授权改革试点工作,主要有四种情形:司法机关授权试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试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批准试点以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试点。这些试点工作在授权主体、授权方式、授权程序以及试点成果评估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推动司法改革试点工作的规范化,就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厘清不同授权形式之间的差别,明确授权的主体,进行具体授权,明确试点突破现有法律的地方,并采取开门试点的方式,以打消社会疑虑,推动改革共识的形成。改革成果的评估,应以是否能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评判标准,并引进中立第三方、诉讼参与人等作为评估的主体之一。建议中央相关部门在尊重司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授权改革试点的立法工作,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 标签: 改革试点 授权主体 法治与改革 司法规律
  • 简介:为进一步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品质与效率,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9月3日通过了决定。

  • 标签: 刑事案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制度 认罪 试点
  • 简介:当前,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作为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改革,是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强化人权司法保障的具体措施。2014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决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8个城市依法有序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一年多来,试点改革取得了哪些经验,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程序设置?基于此,本刊特邀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围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试点探索与理论建构”主题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 标签: 程序设置 刑事案件 试点 司法体制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简介:2014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定,授权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在全国18个城市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根据授权,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自愿认罪,当事人对适用法律没有争议的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盗窃、诈骗、抢夺、伤害、寻衅滋事等情节较轻,依法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或者依法单处罚金的案件,进一步简化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相关诉讼程序。

  • 标签: 刑事案件 试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 诉讼程序 最高法院 事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