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种形式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迅猛发展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增长。但是,任何新经济现象出现,往往不可避免地伴生出新经济犯罪,公司犯罪便是公司这一新经济现象出现后副产品。它严重阻碍了公司法律制度健康发展。鉴于公司犯罪在我国是一种新经济犯罪现象,理论研究成果尚属空白,本文拟在比

  • 标签: 公司犯罪 犯罪行为 刑事立法 犯罪主体 公司制度 刑法典
  • 简介:清末民国时期,我国官方宪法以及宪面世者数以十计,其中每一部宪法出台都会引起世人关注。时至今日,这些宪法仍为学界关注之焦点,研究成果颇多。然就在官方宪法得到高度关注同时,清末民国时另一制宪成果却久为世人所忽视,这就是私拟宪法草案(简称私拟宪)。

  • 标签: 清末民国时期 宪法草案 民初 研究成果 官方 焦点
  • 简介:近年来我国个体极端犯罪频繁发生,个体极端犯罪正成为中国社会所面临现实威胁之一。社会转型期中各种矛盾、压力是导致个人极端犯罪外在因素,犯罪人的人格缺陷是个体极端犯罪产生内在原因。个体极端犯罪动机类型有:谋求经济利益;厌世自杀;报复特定对象;报复社会;激情型;制造个人影响,寻求刺激;复合型动机等。

  • 标签: 个体极端犯罪 发生机理 动机类型
  • 简介:民俗习惯作为文化秩序一部分,本身就是法治建设重要因素。适用民俗习惯解决民事纠纷,是私法自治本质要求,立法局限必要补充,权利救济现实选择,秩序维护内在要求;我国传统社会历来重视民俗习惯,在立法上以其为本,司法中以其为源,通过调处息讼,力求情理兼顾,积累了丰富历史经验;在司法中适当运用民俗习惯,可增强司法灵活度、公信度和认可度。

  • 标签: 民俗习惯 司法适用 机理
  • 简介:1936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公布后遭到社会各阶层广泛批评。作为抗战时期第一次宪政运动唯一成果“期成宪”,则是对“五五宪”所作一次大手术,是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同人在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的话语体系下借鉴西方分权政体某些制衡因素杰作,标志着在那个特定时代中国立宪主义思潮艰难演进。

  • 标签: 中国 立宪主义思潮 "五五宪草" "期成宪草" 分权制衡 宪法
  • 简介:<正>本文分析主要建立在问卷、访谈和其它书面材料基础之上.其中问卷299份(发放314份),问卷对象均为农户当家人。其中男性户主258人,女性户主41人:25岁以下13人,26--35岁70人,36--45岁120人,46岁以上96人;文盲24人,初小71人,高小63人:初中100人,高中35人,大专2人;党员49人,团员26人,群众223人;1989年个人年纯收入1000元以上74人,500元--1000元147人,200元--500元76人,200元以下2人。总的说来,问卷对象各个条件均高于一般水平。根据这些材料,我们着重对农户户主法律意识现状与特点进行一些分析。

  • 标签: 农户 法律意识 问卷调查 法律机构 户主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简介:行刑法治价值结构重心在于保障罪犯人权而非维护行刑秩序,不同法律渊源组成开放、动态和稳定行刑法律体系是行刑法治工程根基和保障,廓清和剖析行刑法治途径为行刑法治深层次推进创造了前提条件.

  • 标签: 行刑法治 法律渊源 价值结构 罪犯权益 行刑权 中国
  • 简介:传统公司法理论和立法旨在突出公司营利责任,而视忽了公司社会责任,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是非常重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公司社会责任已势在必行。

  • 标签: 公司 社会责任 公司法 社会环境 弱者群体利益
  • 简介:民法谦抑性是关于民法性质最抽象概括,具体体现为民法有限性和民法宽容性,有限性意味着民法不对当事人可以通过意思自治决定事项进行强制性规定;宽容性意味着着民法介入主体行为领域时,应当有尊重、保护、扩大民事主体自由和权利极大同情心、自觉心和责任心。民法谦抑性应当通过精神与制度两个层面展现出来,前者是对民法基本原则这一民法精神载体要求,后者是对民法具体制度要求。

  • 标签: 谦抑性 有限性 宽容性 民法基本原则
  • 简介:公章是假?!手枪是真的!是妨碍公务?是故意伤害?是防卫过当?是故意杀人?在一个阳光灿烂日子里。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连获两次嘉奖退伍军人,没有在战争前线倒下,却莫名其妙地倒在了一名公安派出所长枪口下……

  • 标签: 筠连县 派出所 被告人 正当防卫 腾达 被害人
  • 简介:本文在阐明法治国家历史前提、历史岗位等基本问题上,着重论述人治国家向法治国家转化哲学原理、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及其作用机理

  • 标签: 机理 人治国家 法治国家 转化
  • 简介:不当起诉不仅会严重破坏公民正常生活,而且会使国家政治秩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陷于混乱。为了防止公诉权滥用,保障犯罪嫌疑人免受不当起诉,提起公诉必须具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涉嫌指控犯罪。“仅有嫌疑不足以授权国家超越自然权利干涉公民生活,将他们送交审判。”而且,“没有社会能够忍受一个如此无情法定起诉原则:无论指控证据多么薄弱,检察官都需要对每一个案件提起公诉。”

  • 标签: 提起公诉 证据标准 内在机理 犯罪嫌疑人 起诉原则 政治秩序
  • 简介:设立统一监察委员会,对于深入推进我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它既是巩固我国民主体制重要保障,也是推进我国法治反腐重要步骤,是提升反腐法治效益重要手段。设立监察委员会在我国有坚实宪制基础,符合人民主权原则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符合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宪法具体条款也为设立监察委员会预留了制度空间。我国设立监察委员会将按照试点改革、修宪立法、全面推开步骤逐步实现,亦应加强对监察委员会监督制约。

  • 标签: 监察 宪制 法治 廉政 反腐
  • 简介:近现代宪政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产物,但它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政治法律文明发展必然产物,是西方古代宪政文化要素在近现代高度整合结晶,是西方宪政文明发展近现代形态。因此,要全面把握近现代宪政内在本质、生成机制,必须深入探讨近现代西方宪政运动生成和发展深刻历史文化机理,从而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宪政国家建设提供有益历史文化启迪。

  • 标签: 宪政 保障人权 控权 历史机理
  • 简介:司法试验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重要构成部分。自贸试验区法院设立、有机整合ADR机制、法官负责制、尊重商业判断、遵循先例原则、商事惯例成为法源、法律一体适用等构成了自贸试验司法试验系统。而这个系统要发挥充分优势,则无法舍弃其中任何一部分。

  • 标签: 自贸试验区 司法试验
  • 简介:行政诉讼中行政首长出庭应诉,①被学界和实务界认为是破解行政审判难题重要突破口。随着建设法治政府进程日益加快。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已渐近制度化。但是。要使之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完善运行机制、有力效果保障。成为一个成熟而稳定制度,尚需在对其现状作出客观分析和清醒认识基础上,揭示其积极意义和现实可能性。特别是要对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主体、情形、程序制约、庭后总结、监督以及建立行政机关与法院联动机制等问题上进行认真的研究。这无论是对于已经列入立法规划行政诉讼法修改,还是对于实践层面的需要来讲,都显得非常紧迫。

  • 标签: 行政首长 行政诉讼 出庭应诉 机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