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从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视角来看决策公开,决策公开和公众参与之间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后者有效实施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民主动力。决策公开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有效性,鉴于此,决策公开不完全等同于政府信息公开,决策公开具有动态性、过程性和系统性。因此,除了应遵守信息公开的通行原则外,决策公开还应遵守其特殊的原则。同样,也应从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流程的视角来确定决策公开的范围及例外。

  • 标签: 行政决策 公众参与 决策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过程
  • 简介:外空技术进步、外空活动国际化和商业化等新形势给“发射”概念带来了挑战。由于“发射”概念各个要素发生的变化,传统“发射”概念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前外空活动的需要。在新技术、国际合作和商业化背景下,可以从国际立法、国内立法和合作契约等三个层面作出适当安排,应对空间发射活动发展带来的挑战。

  • 标签: 外层空间法 发射国 责任公约 登记公约
  • 简介:从比较法学、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民法基础理论和我国市场现实情况这些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消费撤回权的最佳立法模式应是仅在严重影响消费自我决定自由的上门推销中对于消费的撤回权采取强制性的规定,而在通过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进行的远程销售和消费信贷合同、人寿保险合同等复杂的消费合同中则应采取任意性规定的立法模式。为此,法院或行政机关在适用修订后的《消费权益保护法》第25条时需特别慎重,应兼顾消费和商家的利益,而不能盲目地倾向消费。未来我国消费撤回权的立法模式也应逐渐向这种最佳模式转变。同时,应相应修改《直销管理条例》第25条,并在一些单行法中针对一些复杂消费合同建立任意性的撤回权制度。

  • 标签: 消费者 撤回权 立法模式 直销 远程销售
  • 简介:从法解释学视角看,“知假买假”也是“消费”,应适用《消法》第55条经营赔偿责任。《消法》第55条所体现的债的问题也颇值得关注;从合同法视域看,《消法》第55条所涉及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或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合同当事人之一经营的责任是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而引发的)缔约过失之债而产生的赔偿责任,《合同法》第113条第2款关于《消法》第55条的特殊规定应当在《合同法》合同效力篇而不是违约责任篇予以规定;从债法角度看,实施欺诈行为并作出“假一赔十”表示的经营,应依缔约过失之债和单方允诺之债的相关规定,分别承担赔偿责任。

  • 标签: 缔约过失责任 消费者 欺诈
  • 简介: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行政决策制度应当包括合法性审查、公众参与、集体决策、风险评估、结果公开、反馈制度等方面。从当前评估的总体情况看,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总体水平不高,行政决策制度建构情况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存在正相关关系。从具体指标的得分看,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建设情况较好,而决策后的反馈制度尚没有普遍建立。

  • 标签: 行政决策 实证分析 评估
  • 简介:监督受托人在保障限制性条件履行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个别情况外,我国宜在多数案件中选任监督受托人进行监督。我国该制度尚处于建立之初,现有的选任模式仍需解决与国内已有规范的衔接问题,有关其资格、能力和独立性问题也需要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在监督受托人职责范围界定方面,我国宜赋予监督受托人更大的权限空间,以促进其功能的积极发挥。

  • 标签: 反垄断法 经营者集中 限制性条件 监督受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