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环境犯罪,是在新形势下频发的一种犯罪形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于该种犯罪,各国都在其法律中规定了打击方式和杜绝形式,我国也在1997年《刑法》第六章中规定了相关罪名。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我国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现实,这就需要从理论角度对完善环境刑事法规提供借鉴。目前,学者们对该类犯罪的范围、主体、责任等研究较多,但对其客体,即法研究较少且成果不一,文章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环境犯罪的法为国家的生态安全权和公民的生态安全权,为完善环境刑事犯罪体系提供立法思路。

  • 标签: 环境犯罪 环境犯罪法益 国家生态安全权 公民的环境权
  • 简介:我是一个普通的职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最后选学了法律,并成为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的一名学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对一个案件议论纷纷,有的同志说:'你不是在学习法律吗?给我们讲讲清楚。'这难住了我,我真说不清楚呀。于是,我认真翻阅、钻研了教材的有关章节,而后向他们阐述了

  • 标签: 益深 社会主义法律 权大于法 法学理论 “一切向钱看” 流氓案件
  • 简介: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对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法律性质存在着极大的争议:中国认为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有拘束力的条约,美国却否认这一点。这种争议的结果既严重损害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权威性,更严重阻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根据国际条约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特别是从条约的基本特征、美国国内法关于条约的定性、三个联合公报的履约情况等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表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定无疑是有拘束力的条约。基于此,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寻求维护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权威性及其条约性质的法律对策。

  • 标签: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条约法 有约必守 法律后果
  • 简介:<正>上海市《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责任人处理办法(试行)》日前正式实施。《办法》对国有资产损失及责任人作了界定。规定的处理方式分四档:一、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数额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或者损失数额不足5万元,但占企业实收资本额(或股本总额)的10%至20%的,对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警告、记过处分。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数额20万

  • 标签: 国有资产损失 当事人 行政处罚决定书 人大常委 损失数额 责任人
  • 简介:<正>在美国约有一百万囚犯,其中约有2%的囚犯在私营监狱里服刑。美国50个州中有13个州存在私营监狱,根据他们和国家之间签订的合同,这个行业的经营者每年产出2.5亿美元利润。美国改造集团是美国最大的私营监狱公司,下属有23个私营监狱(约占私营监狱总数的三分之一)共有1.3万张犯人

  • 标签: 私营监狱 财产案件 农民集体 检察院 收费标准 检察机关
  • 简介:<正>人大确定一号议案制定国家《反腐败法》上海代表团张仲礼等31位代表经过严肃思考,向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建议制定国家《反腐败法》的议案。张仲礼,现任上海科学院顾问,连任六至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谈到这次领衔建议制定《反腐败法》,张老说,从世界上看,已有许多国家制定了《反腐败法》或《惩治腐败法》,张老认为,凡有不受制约的权力存在的地方,就必然有不良分子利用权力谋私乱为。因此,从长远角度看,制

  • 标签: 反腐败 律师事务所 监狱报 责任保险 不正当价格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
  • 简介: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的争论主要在实质的犯罪概念和实质墟法性领域。在实质犯罪概念领域内的争论主要是为了解释现行刑法和指导刑事立法;在实质违法性领域内争论的功能是为符合构成要件行为的正当化提供解释依据。按照中国刑法理论体系,讨论法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只能在实质的犯罪概念领域中进行。

  • 标签: 法益侵害说 规范违反说 实质的犯罪概念 实质违法性
  • 简介:为了更好地监督县政府28个组成部门完成好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靖边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实施了“两一评一公开”监督办法。近日,该县人大常委会根据本办法组织县政府组威部门“一把手”报告了2011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2012年重点工作任务安排,

  • 标签: 人大常委会 监督办法 公开 创新 “一把手” 完成情况
  • 简介:行为无价值论如欲告别道德主义的羁绊,就应该承认犯罪是违反行为规范进而指向法的行为。在这个意义上的行为无价值论是“新规范违反说”和“法侵害导向性说”的统一体。既然违法性兼具行为规范违反和法损害(实害或者危险)的双重性质,那么,像一元的结果无价值论(纯粹的结果无价值论)那样,只将法置于违法性评价的核心,完全不考虑行为本身的不妥当性的主张,存在诸多显而易见的缺陷,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规范违反和法损害共同决定违法性的有无及其程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要从属于行为;在对法概念的具体使用上,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之间存在一些实实在在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得行为无价值论总体上呈现出与结果无价值论不同的理论面貌,而且最终导致两派在犯罪成立范围、认定犯罪的思维过程、犯罪和刑罚的关系、刑法和社会的关联度上都不相同。因此,分析行为无价值论的法观,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

  • 标签: 行为无价值论 结果无价值论 法益概念 方法论
  • 简介:<正>身体棒棒的赵连玉主动要求退休,他的朋友全都愕然:才47岁就退休了?赵连玉有自己如意的小算盘:尽管读过研究生,教过大学,但在珠海中级法院干了近10年的他还只是个副科级审判员,年收入也就是5万元。退休后自己开律师行,年收入少说也是50万元,相差至少是10倍。按照有关政策,30年工龄退休每月还可领取90%的工资及社会保险,大约有2000多元,就算当律师赚不了钱,也无后顾之忧。

  • 标签: 会计法 公务员工资 研究生 社会服务令 仲裁费 低消费
  • 简介:“普适价值”和“普价值”两个概念应该明确区分;并非所有民族的所有文化都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适用性总是受到时代和民族的限制。同时,当今人类所普遍认同的一些“普价值”诸如“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等等,其相互之间并不是完全并列的关系,而是存在着逻辑和层次的区分。

  • 标签: 中华文化 普适价值 普世价值
  • 简介:<正>既不合法也不人道北约空袭无视四项国际法北约袭击塞尔维亚既不合法,也不人道。至少有四项国际法遭到了无视。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禁止在一个主权国家没有侵略别国的情况下对其动武。北约自己的条约声称它是一个防御性组织,只有在其成员国遭到侵略的情况下才必须动武。还有1980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它禁止动用强迫手段和武力来迫使任何国家签订一项条约或协定。另外,1975年的赫尔辛基协议最后文件保障欧洲各国领土边界不受侵犯。

  • 标签: 银行卡 国际法 人民警察 赫尔辛基协议 拒不执行判决 被告人
  • 简介:清代社会中子孙杀伤祖父母、父母的逆伦案件,[1]违逆礼法、大悖孝道,不仅是对家族内部伦理关系的违犯,还是对整个王朝统治基础、秩序和合理性的挑战。民间观念中对这类劣行深恶痛绝,以致排斥、畏惧。官方立法则定有最严酷之凌迟极刑惩处,即使患有疯疾而无自我行为约束力的病人也不例外。对于案件恶劣性质的强调,造成了唯恐避之不及的官场心态,导致州县官讳饰案件的情况多发,影响及于民国初年。

  • 标签: 案件 清代 官方 畏惧 民间 伦理关系
  • 简介:2018年元月,年过六旬的齐国华拿到了省文明办颁发的大红纪念证书,其内容是他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光荣入选“陕西好人榜”。这是他继2003年11月被评为全省烟草系统精神文明先进个人,2014年9月获得宝鸡市第三届银奖孝子,2015年12月获得“渭滨好人”等殊荣之后,又一次受到的褒奖。人们不会忘记,有关齐国华编写印发的许多歌谣,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以及孝老帮困助人为乐的动人事迹,经过省市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可算是报纸有文、电视有影、广播有声的人了。

  • 标签: 齐国 陕西 大爱 精神文明 先进个人 烟草系统
  • 简介:环境问题的频频爆发对现代法治提出了挑战,刑法作为最后的保障法因其坚持“国家一个人一社会”的三元利益结构而广受诟病。生态法作为环境危机形势下刑法现代化应当追求的重要价值,应当成为刑法法四元利益结构的重要部分,以满足环境刑法体系、利益结构及刑法保障属性的要求。在此前提下,应当扩展刑法保护的理念,延伸其保护对象,扩充环境犯罪类型,进而细化相应的量刑及处罚的标准。生态法的提出给传统刑法的理念、模式带来挑战的同时,其融人也为刑法的现代化变革提供了契机。

  • 标签: 生态法益 刑法 现代化
  • 简介:防卫行为侵害第三者法包括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防卫行为的结果发生于第三者,对此应采用综合分析说,视具体情况分别成立紧急避险、假想防卫或普通犯罪。第二种类型是侵害者利用第三者之物,防卫者反击时损害该物的情况,这应成立正当防卫。第三种类型是侵害者将第三者的人身作为工具加以利用,防卫者反击时伤害到第三者的情况,这也属于正当防卫,但在成立条件上应从严解释。第四种类型是防卫者利用第三者之物导致该物损害的情况,对此需视情况分别成立紧急避险或正当防卫。

  • 标签: 防卫行为 第三者 法益 侵害
  • 简介:环境税不以收入为主导目的,而以环境保护为根本使命,这一税之本性造就了“归责→应”的环境税二元机理,也导致了量能课税原则在环境稅法场域的全面失灵。量课税原则考量、权衡由特定主体就受益承担相当税款的运作思路,不仅与环境税立法目的高度契合,而且与环境稅制机理深度互通,既可涵盖环境税归责面向,又可辐射应层级,还能营造归责和应两造机理的交互机制。得益于量课税原则,环境税定性规范与定量规范已超越税收要素理论,渐成体系化理论。与此同时,环境稅征管规范使得量课税原则不断丰实和延展,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和普适性。故此,由量课税原则担当环境税法结构性原则,呼应财政性税法中的量能课税原则,既具有税法理论上的必要性,又具有税制机理上的可行性,还具有规则改进与实施上的操作性。秉持量课税原则,以客体、税率和特别措施为内核的环境税实体规范可期进阶,以环保部门定位与权责配置为中心的环境税征管规范有望改进。

  • 标签: 环境税 量能课税 量益课税 归责 应益
  • 简介:侵权法中的法区分保护具有思想和技术两个层面,分别对应着是否要区分保护以及如何区分保护这两个不同的问题。就是否要区分保护而言,法区分保护思想是一种制度共识,具有体系理性和价值理性,仍值得肯定。就如何区分保护而言,以制定法实证主义为方法基础的德国法规范技术会带来保护不足等问题;我国侵权法并未采取此种规范技术,妥当的解释方案应以动态系统作为方法基础,以“具有法律相关性的损害”概念作为规范前提,认为规范中隐含了法的区分标准是法的价值和社会典型公开性,容纳了多元化的考量因素,并承认实质性的论证规则,授权司法者进行更为动态和弹性化的综合权衡。

  • 标签: 侵权 保护对象 法益区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