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鼻腔筛查对于MRSA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MRSA鼻腔筛查与MRSA手术部位感染的文献。纳入文献时间从数据库建立到2019年3月。使用诊断实验质量评价表(QUADAS-2)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软件进行分析,结局指标为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39 831名患者。MRSA鼻腔筛查对于诊断及预测MRSA手术部位感染的灵敏度为37%(95% CI:27%,48%)、特异度为95%(95% CI:94%,96%)。阳性似然比为7.98(95% CI:6.37,10.0),阴性似然比为0.66(95% CI:0.57,0.77),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99.3%,DOR为12.0(95% CI:8.62,16.8)。异质性来源于MRSA筛查时使用的鉴定方法(PCR法/细菌培养法)。Deeks漏斗图显示,纳入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MRSA鼻腔筛查对于筛查MRSA手术部位感染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可用于排除MRSA肺炎,患者鼻腔未定植MRSA,则发展为MRSA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性较小。所以,MRSA鼻腔筛查可作为规范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的一种有效管理工具,尤其可用于减少无鼻腔定植者的经验性治疗。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鼻腔筛查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MRSA感染肺炎患者85例,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41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44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指标(体温复常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分、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体温复常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2±0.98)d、(8.83±1.02)d、(11.59±1.82)d,均短于对照组(9.14±1.09)d、(11.45±1.25)d、(12.74±2.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健康SRHM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健康SRHMS评分分别为(90.85±6.49)分、(126.62±7.91)分、(152.68±6.92)分,均高于对照组(80.33±6.41)分、(114.55±8.14)分、(137.51±6.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病房环境与安全、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急救药品与器械评分分别为(15.62±3.49)分、(15.96±3.17)分、(15.74±3.58)分、(16.03±2.93)分、(15.56±3.14)分,均高于对照组(8.51±2.23)分、(9.28±2.67)分、(9.15±2.62)分、(11.05±2.04)分、(9.69±2.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应用于MRSA感染肺炎患者中,可促进康复,改善健康状况,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 肺炎 健康状况 护理质量 康复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和功能,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对MRSA脓毒症患者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科收治的MRSA脓毒症患者21例和健康对照者(NC)11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亚群比例。通过检测PBMC与靶细胞共培养体系中CD107a、CD69、CD16的表达评估NK细胞功能。分选NK细胞,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MP mRNA,使用MMP抑制剂刺激NK细胞,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107a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总NK细胞比例在NC和MRSA脓毒症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A脓毒症患者CD56brightCD16-NK细胞[(5.36±1.02)% vs (4.30±0.89)%]和CD56-CD16+NK细胞[(24.04±2.92)% vs (9.70±1.54)%]升高(P<0.05),CD56dimCD16+NK细胞(71.22±13.03)% vs (87.64±7.05%)]降低(P<0.01)。NK细胞通过不同受体介导相应靶细胞杀伤后,MRSA脓毒症患者NK细胞中CD107a[(33.55±3.84)% vs (25.34±6.20%)]和CD69[(14.96±1.47%) vs (18.80±1.49)%]比例低于NC(P<0.01),CD16 MFI[(247.1±50.31) vs (189.4±57.54)]高于NC(P<0.01)。MMP-1/2/3/9 mRNA在MRSA脓毒症患者NK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抑制MRSA脓毒症患者NK细胞MMP使CD107a比例升高[(33.67±8.03%) vs (25.87±6.23)%,P=0.018]。结论MRSA脓毒症患者存在NK细胞亚群失衡和功能衰竭,这可能与MMP诱导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毒性作用降低有关。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脓毒症 自然杀伤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固有免疫 免疫调控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引起的复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complex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cSST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治疗并被确诊为MRSA引起的cSSTIs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每组49例。利奈唑胺组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43.25±4.90)岁,给予静脉注射利奈唑胺,600 mg/次,2次/d,每次间隔12 h;万古霉素组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43.15±5.25)岁,静脉注射万古霉素,根据患者体质量每次用量15 mg/kg,2次/d,每次间隔12 h。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治疗7~14 d。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抗菌治疗的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安全性。结果在停药时(使用最后一剂药物后第24 h),利奈唑胺组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万古霉素组[85.7%(42/49)比67.3%(33/49),P=0.032],但在随访时(停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相当[75.5%(37/49)比67.3%(33/49),P=0.371]。在停药时和随访时,利奈唑胺组与万古霉素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在停药时两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17占CD4+ 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均P<0.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奈唑胺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万古霉素组患者[51.02%(25/49)比71.43%(35/49),P<0.05];利奈唑胺组的住院时间为(7.6±0.5)d,静脉治疗时间为(5.6±0.3)d,万古霉素组分别为(8.9±0.6)d、(10.4±0.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利奈唑胺是治疗由MRSA引起的cSSTIs的万古霉素的有效替代药物。

  • 标签: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MRSA cSSTIs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