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从泌尿道微生物群被发现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群可能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发挥作用。一些对女性泌尿道微生态的研究可能会加深对泌尿道健康和疾病的理解。本文主要阐述了女性泌尿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尿路疾病产生的影响。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女性 微生物群 尿路感染 膀胱,过度活动性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与加剧,在患者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推动尿路和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诊治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迫在眉睫。我们要科学规划,大胆突破,引入疾病全程管理、多学科综合诊治等理念,加强尿路和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临床与科学研究,加快推动基层医疗同质化发展,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助力我国尿控事业蓬勃发展。

  • 标签: 尿控 下尿路 盆底功能障碍 规范化 全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冷冻消融(ECA)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采用ECA治疗的9例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6例;中位年龄76(50~88)岁。输尿管肿瘤6例,肾盂肿瘤1例,输尿管合并肾盂肿瘤2例;7例为单侧UTUC,2例为双侧UTUC;6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无孤立肾患者。肿瘤直径(1.53±0.91)cm,临床分期均≤T2期,无原位癌,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所有患者均有强烈保肾意愿。全麻,患者在内镜下同期完成病灶活检、管腔内肿瘤激光切除和肿瘤基底的液氮冷冻消融术。9例中8例行输尿管镜肿瘤冷冻消融术,1例行经皮通道(F12)肾镜肿瘤冷冻消融术。术后3个月随访行输尿管镜检查,后续根据患者情况复查CT尿路造影或输尿管镜。记录围术期并发症、随访结果等。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冷冻消融中位时间为6(4~16)min。中位随访16(4~24)个月,所有患者原发灶处均未出现复发。2例多发肿瘤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输尿管镜时发现原发灶外的新发肿瘤,并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1例术后4个月因心血管意外死亡;1例术后6个月出现输尿管狭窄,予输尿管镜直视球囊扩张治疗,扩张治疗后随访16个月未出现二次狭窄;其余5例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输尿管狭窄。结论ECA治疗局限性UTUC,术后未出现原位复发,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低,是值得探索的新方法,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大样本研究验证。

  • 标签: 上尿路 内镜下冷冻消融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本研究前瞻性收集2020年6—12月北京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骶神经调控术变频刺激(VFS)模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VFS模式治疗难治性尿路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纳入标准:①已植入骶神经刺激系统;②年龄≥18岁;③传统恒频刺激骶神经调控术(CFS-SNM)治疗效果不佳,经反复调整刺激参数仍无法获得满意改善;④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或不耐受保守治疗的患者;⑤试验期间不随意增减影响尿路症状及盆腔功能的相关药物;⑥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各3例。平均年龄55(47~74)岁。3例诊断为OAB,2例诊断为间质性膀胱炎(IC),1例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所有患者升级为VFS模式前接受CFS治疗时间平均20.6个月,均伴有缓解不满意的严重尿频症状。治疗结果显示,4例在恒频期和变频期的日均排尿次数分别为14次和12次,11次和8次,11次和8次,16次和9次;膀胱过度活动症调查问卷(OAB-Q)评分分别为7分和4分,6分和6分,2.5分和2分,4分和3分,均呈改善趋势。2例IC患者在变频期的尿频症状较前加重,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未见明显变化,其中1例在恒频期和变频期的VAS均为6分,1例分别为7分和5分。总体来说,VFS模式对尿频症状的改善程度不劣于CFS模式。对于IC患者,可在获得满意的疼痛管理前提下尝试多组变频参数。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骶神经调控术 变频电刺激 恒频电刺激 膀胱过度活动症 前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沙唑嗪联合托特罗定治疗伴尿路感染的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伴尿路感染的老年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口服多沙唑嗪)和观察组(42例,口服多沙唑嗪和托特罗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存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夜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尿急发作次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PSS、QOL评分及Q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PSS、QOL评分及Qmax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夜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尿急发作次数、排尿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的剩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在排尿开始时的膀胱压低于对照组,膀胱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沙唑嗪联合托特罗定可缓解老年PD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症状,且可有效改善尿流动力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帕金森病 老年人 酒石酸托特罗定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国内外研究相对较少,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临床诊疗、预后因素等方面具有中国特色,有较多有待明确的地方。近年来我们针对该疾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此简单介绍我们选择UTUC这一"小题目"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科学问题的寻找、研究过程的开展、临床与基础转化等方面的经验。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患者特点和预后、中国人群特征性、治疗方式的改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国内外多中心研究5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做科学"大文章"的目的。期待这一系列研究能够为全国同道提供思路和参考,共同提高我国泌尿外科学界对UTUC的诊疗水平。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马兜铃酸 机制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缺乏健康儿童泌尿道症状的相关信息,但该信息对先天性泌尿道疾病患儿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问卷调查来评估尿路功能障碍(LUTD)的情况。方法基于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关于泌尿道功能的定义,对4~15岁未患有胃肠道或泌尿道疾病的儿童进行15项问卷调查,该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问卷答复率为82%(311/377),50%为女孩(n=155)。儿童分为3.5~7岁组(n=136)、8~12岁组(n=127)和13~15岁组(n=48)。女孩泌尿道感染比例高于男孩(20% vs 3%,P<0.001),尿失禁和遗尿的患病率男女大致相等。小年龄组最常见的症状是遗尿(11%),其次为日间尿失禁(10%)。较大年龄组报道较多的是泌尿道感染史(两组分别为12%和17%)和日间尿失禁(两组分别为9%和6%)。结论经LUTD问卷调查并进行评估后发现,日间尿失禁在所有尿路症状中最为常见;女孩泌尿道感染显著高于男孩。

  • 标签:
  • 作者: 郑铎 刘隽垚 岳中瑾 尚攀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 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730030(工作单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 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730030
  • 简介:摘要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是高级别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治疗金标准。由于尿路上皮癌具有多中心的特点,有22%~47%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可有效降低术后膀胱内复发率。目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方案及药物仍参考膀胱尿路上皮癌,还未形成标准的治疗方案。本文对近年来灌注治疗形式及药物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上尿路 尿路上皮癌 膀胱内复发 膀胱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排名第2位的恶性肿瘤,其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占比约5%,亚洲地区可能更多,且78%的UTUC在诊断时存在侵袭性,包括膀胱袖口状切除术在内的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UTUC的标准术式。近年来,得益于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术后辅助放疗也逐步用于UTUC的治疗,但其疗效目前是一个争议话题,本文就UTUC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问题作此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 标签: 放射疗法 辅助放疗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 简介:摘要局部进展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发病率低,诊断困难,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差,相关回顾性研究较少,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基本空白。本文对局部进展期UTUC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及病理诊断、手术治疗、系统化疗(包括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上尿路上皮癌 手术治疗 新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根治术后膀胱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59例确诊UTUC并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19例,女340例。平均年龄(66.5±9.6)(26~93)岁。有吸烟史283例。伴肉眼血尿664例。肾盂癌396例,输尿管癌463例。术前合并肾积水675例。术前行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323例,初次诊断时合并膀胱肿瘤48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UTUC根治术后膀胱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59例中,低分期肿瘤(Tis/Ta/T1期)407例(47.4%),高分期肿瘤(T2~T4期)452例(52.6%);低分级肿瘤(G1/G2级)110例(12.8%),高分级肿瘤(G3级)749例(87.2%)。平均随访17个月,126例(17.2%)出现复发,复发中位时间12个月,其中101例(80.1%)为术后2年内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期(P=0.047)、肿瘤高分级(P=0.043)、术前血尿症状(P=0.023)和术前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P=0.002)与膀胱内复发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期(B=-0.476, P=0.019)、肿瘤高分级(B=0.848,P=0.024)、术前血尿症状(B=0.521,P=0.048)、术前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B=0.521,P=0.002)是术后膀胱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低分期、肿瘤高分级、术前血尿症状和术前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是UTUC患者根治术后膀胱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膀胱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尿路微创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全国87家医学中心行膀胱、前列腺、尿道相关微创手术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按照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分为痉挛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并分析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275例,年龄65~96岁,平均(73.4±6.1)岁。606例(47.5%)发生膀胱痉挛。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痉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便秘、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药物和手术部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民族、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咖啡因摄入、婚姻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310,P=0.007)、男性(OR=0.595,P=0.030)、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药物(OR=0.510,P=0.002)、便秘(OR=0.627,P<0.001)是老年患者尿路微创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越大、男性、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药物、合并便秘是老年患者尿路微创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术前进行针对性干预,可预防膀胱痉挛发生。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泌尿外科门诊老年男性患者尿路症状(LUTS)的现况,探讨LUTS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我国22个城市115家医院的3 217例60岁以上男性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问卷分析。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表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问卷表。通过IPSS评分评估LUTS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共有2 860例(89%)患者存在中重度LUTS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吸烟(P=0.033)、支付方式(P=0.013)为老年男性重度LUT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LUTS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吸烟和支付方式独立相关。我国老年男性LUTS患者就诊意识低、就诊时间晚,需加强国内LUTS的宣教工作。

  • 标签: 下尿路症状 老年人 男(雄)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逼尿肌厚度(DWT)在评估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78例因脊髓损伤引起的成年NB患者为病例组,以40例正常成年人群为对照组。超声测量DWT、尿动力学检测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残余尿量(PVR)及逼尿肌漏尿点压(ALPP)等指标。统计学分析比较DWT与MCC、BC、PVR及ALPP各指标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膀胱容量分别在50、100、150、200、250、300、400、500 mL时测得的DWT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人群(P<0.05)。与低DWT组相比,高DWT组BC明显较低,而DLPP明显较高(P<0.05),组间PVR、M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WT与BC呈明显负相关(r=0.635,P=0.001),与DLPP呈明显正相关(r=0.621,P=0.003),而与PVR、MCC无相关性(r=0.422、0.331,P=0.158、0.341)。结论NB患者DWT增加,DWT与膀胱顺应性呈负相关,而与DLPP呈正相关。应用超声评估NB患者DWT有助于反映NB尿路功能障碍。

  • 标签: 膀胱,神经原性 逼尿肌厚度 排尿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NU)术后病理显示淋巴血管侵犯(LVI)阳性的患者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GC)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95例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0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为63岁,范围为36~81岁。根据LVI情况将其分为LVI阳性组(n=25)和LVI阴性组(n=70)。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OS)时间和无复发生存(RFS)时间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OS和RF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范围为2~82个月。95例UTUC患者中,共死亡20例(21.1%),复发36例(37.9%)。LVI阳性组和LVI阴性组患者在T分期(P=0.046)、淋巴结转移(P=0.032)、肿瘤位置(P=0.019)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积水(P=0.026)、淋巴结转移(P=0.001)、LVI(P=0.001)、化疗周期(P=0.045)与OS相关;肾积水(P=0.031)、肿瘤T分期(P=0.013)、淋巴结转移(P=0.004)、LVI(P=0.001)与RFS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积水(P=0.016)、淋巴结转移(P=0.016)、LVI(P=0.003)与OS明显相关。淋巴结转移(P=0.018)、LVI(P=0.003)和RFS明显相关。由此可见,LVI是OS、RFS的独立危险因素。UTUC患者术后病理LVI阳性组患者行GC方案化疗的OS[LVI阳性组患者平均OS为(40.7±6.5)个月,LVI阴性组患者平均OS为(68.5±3.2)个月,χ2=15.750,P<0.001]、RFS[LVI阳性组患者中位RFS为(31.0±5.7)个月,LVI阴性组患者中位RFS为(58.0±8.8)个月,χ2=10.986,P=0.001]均差于LVI阴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VI阳性更容易出现在高T分期、淋巴结转移、单发肾盂的患者中,为UTUC患者危险分层提供一定依据。LVI阳性的UTUC患者根治切除联合辅助化疗后在OS和RFS上的受益明显差于LVI阴性患者。

  • 标签: 淋巴血管侵犯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儿童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是由于胚胎期肾脏和泌尿道发育缺陷所致,以先天性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表型多样的一组疾病。CT尿路成像(CTU)是指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全尿路造影检查,并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后处理与重建,用于诊断各种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技术。受试儿肾排泄期,当泌尿系统充满碘造影剂时呈高密度显影,与周围低密度软组织形成良好对比,为CTU技术应用于CAKUT患儿检查提供依据。笔者拟就儿童CAKUT种类及发病机制,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比较,CTU检查要点,以及降低CTU辐射剂量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应用CTU诊断CAKUT患儿时,最大限度降低受试儿的电离辐射损伤提供参考。

  • 标签: 尿路造影术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先天畸形 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55~65岁中老年女性尿路症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该人群尿路症状列线图模型,协助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该人群尿路症状的发生率。方法横断面研究,以2013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798例55~65岁的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该人群尿路症状相关基础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该人群尿路症状列线图风险模型。结果在798例被调查的55~65岁中老年女性中,尿路症状患病率为81.08%(647例),尿路感染占比21.48%(139例);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阴道分娩、盆底Ⅱ类纤维肌力、盆腹协调性、心理健康评分为55~65岁中老年女性尿路症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99、2.681、0.895、0.658、1.057,P=0.010、0.030、0.040、0.010、0.038);并利用这5个风险预测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651,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6.9%、58.9%,校正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果与实际患病概率基本相同。结论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55~65岁中老年女性尿路症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该人群列线图风险模型,经验证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能准确、有效地预测55~65岁中老年女性尿路症状发生的风险,从而协助临床医师筛选高风险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55~65岁中老年女性尿路症状的发生率。

  • 标签: 下尿路症状 危险因素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膀胱腹腔镜治疗儿童尿路多发磁珠异物的疗效。方法2019年1~11月对武汉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3例尿路磁珠异物患儿施行下腹部三通道气膀胱腹腔镜异物取出术。对取出磁珠数量、有无磁珠残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是否有尿外渗及直肠损伤、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家长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分别取出31颗、52颗、38颗磁珠,并且均无磁珠残留,平均手术时间60 min,平均出血量4 ml,术后4 h平均疼痛评分4.2分,术后12 h平均疼痛评分1.6分,术后平均住院日5.5 d,均未出现尿外渗、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门诊随访1~6个月,3例患儿均无血尿、泌尿道感染及膀胱憩室等并发症,伤口美观无瘢痕。结论气膀胱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尿路磁珠异物损伤小,操作简便,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气膀胱腹腔镜 膀胱异物 尿道异物 磁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