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电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电极距三尖瓣隔瓣距离(DTV-L)等指标定量评价起搏电极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LBBP术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19~89岁,平均年龄(65±16)岁。总结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根据术中起搏电极的植入位置将病例分为高位间隔组(14例)、中位间隔组(17例)和低位间隔组(18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病例电极植入位置(DTV-L)及植入深度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可在超声心动图中显示电极尖端位置,LBBP电极植入室间隔的深度平均为(8.13±2.10)mm,距左心室面距离平均为(2.25±1.79)mm,不同组间电极植入深度及距左心室面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病例DTV-L结果比较,高位间隔组电极明显小于中位间隔组[(10.79±6.62)mm vs(17.59±5.23)mm,P<0.05],中位间隔组则明显小于低位间隔组[(17.59±5.23)mm vs(32.83±8.99)mm,P<0.00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73,P<0.001)。结论超声心动可用于LBBP电极的定位评价,DTV-L等参数可作为LBBP电极定位评价的量化指标,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左束支区域起搏 起搏电极 超声心动描记术 X线透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患者的全视野ERG (ff-ERG)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AZOOR的42例患者62只眼(AZOOR组)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眼底均无明显局限病灶。62只眼中,BCVA<0.1者16只眼,0.1≤ BCVA≤0.5者27只眼,BCVA>0.5者19只眼。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并通过眼科详细检查排除包括屈光不正在内的所有眼部病变的正常志愿者40名8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眼均采用德国Roland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行ff-ERG检测。分别记录暗适应0.01 ERG、暗适应3.0 ERG、暗适应3.0振荡电位、明适应3.0 ERG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各反应诱发出的波形峰时及振幅。两组之间ff-ERG各反应峰时及振幅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AZOOR组组内不同BCVA患眼之间ff-ERG各反应峰时和振幅的比较采用方差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ZOOR组暗适应0.01 ERG b波(t=3.601、-6.120)、暗适应3.0 ERG a波和b波(t=2.627、-4.263、3.719、-5.866)、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t=-6.625)、明适应3.0 ERG a波和b波(t=3.762、-3.612、3.648、-3.739)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t=-3.832)峰时均明显延迟,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ZOOR组组内不同BCVA患眼比较,其暗适应0.01 ERG b波振幅(F=3.950)、暗适应3.0 ERG a波峰时和b波振幅(F=4.408、4.876)、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振幅(F=4.295 )、明适应3.0 ERG b波振幅(F=4.344)以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振幅(F=4.48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各反应波形峰时、振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0.1≤BCVA≤0.5及BCVA>0.5者比较,BCVA<0.1者暗适应0.01 ERG b波、暗适应3.0 ERG b波、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明适应3.0 ERG b波和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振幅均明显降低,暗适应3.0 ERG a波峰时明显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ZOOR患者ff-ERG表现为各反应峰时延迟、振幅降低;BCVA越差,ff-ERG各反应振幅降低程度越明显。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视野测试 视网膜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影像学检查通过人体脏器的扫查,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信息,而超声心动能够实时评价心脏解剖结构、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信息。三维超声心动、应变成像等定量评估方法以及超声增强显影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为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了丰富信息。本文主要通过超声心动新技术在心脏移植等新领域的应用来阐述其重要性,从而指导治疗。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增强显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心脏移植
  • 简介:摘要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分别从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规定及基本要求、空间布局与模式、设计与装修要求等三方面着重介绍了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上的理念。其建设要满足各专业的功能需求,考虑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和安全方面的各项规定及要求,兼顾舒适与美观。

  • 标签: 医院管理 医院设计和建设
  • 简介:摘要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信息化平台构建是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高效运营的基础和保障。区域实验室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环节,其建设有助于增强医学检验服务的可及性、实现区域检验资源高效配置、缓解老百姓重复检验和提升区域内检验水平。在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前提下,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求和流程设计应遵循互联互通和共享互认原则。

  • 标签: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 计算机安全
  • 简介:摘要区域性牙发育不良是一种牙釉质和牙本质均发生缺陷的罕见牙齿发育异常,因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被称为阴影牙或鬼影牙。常表现为一个象限内的数颗乳牙和恒牙严重发育异常,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口腔功能障碍。本文报告3例区域性牙发育不良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治疗进行分析。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本病的发生特点、疾病表现、诊断要点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做一总结,结合病例进一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帮助临床口腔医师更好地诊治该疾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住院采用LBBAP方式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6例患儿(男1例、女5例)的临床资料、起搏心电图及参数并进行随访。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6例患儿年龄9~14岁,体重26~48 kg;三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右室心尖起搏术后伴心功能下降1例;1例患儿心功能降低,余5例心功能均正常;QRS波时限(95±13)ms;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Z值为1.85±0.65。起搏心电图V1呈右束支传导阻滞样,QRS波时限(111±20)ms,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0,P>0.05)。起搏阈值为(0.85±0.26)V,感知(15.0±4.3)mV,阻抗(717±72)Ω。3例可记录到P电位。起搏钉至左心室激动时间为(56±5)ms,不同输出电压下数值恒定。术后超声提示电极均位于室间隔左心室心内膜下。随访无心肌穿孔、电极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儿术后3个月阈值、感知及阻抗分别为(0.60±0.09)V、(16.1±3.9)mV、(662±78)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者LBBAP术后3 d恢复正常(45%比57%)。术后3个月LVEDD Z值降至(1.1±0.3),较术前明显减小(t=2.383,P<0.05)。结论LBBAP可实现窄QRS波起搏,接近生理性起搏,起搏参数稳定,可快速、有效地纠正长期心动过缓所致的左心扩大及长期右室心尖起搏所致的心功能低下及心脏扩大。较大年龄儿童行LBBAP近期安全性、有效性好,远期潜在风险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安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其中21例表现为孤立性的胃底静脉曲张;有20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导致RPH的原发疾病中,胰源性疾病21例,非胰源性疾病5例。RPH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对于单纯临床表现不足的患者,可选择辅助检查加以诊断,在治疗上,应该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 标签: 门静脉高压,区域性 脾静脉 胃底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跨区域专科联盟文化整合要点,以促进紧密型医联体的文化融合,探讨促进该模式高效运转的策略。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于2019年2月18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基层医院192名职工的基本情况和医院文化自评情况;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于2019年2月21日通过对联盟医院院长进行深入访谈,并分别对核心医院到基层医院医疗支援半年以上的7名医生、基层医院5名医生和2名护士长开展焦点小组访谈,了解联盟医院文化整合的方向、要点、成效和挑战;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录音资料和访谈文稿。结果基层医院职工对组织公民行为、医疗质量和团队导向满意度较高,其自评医院文化各要素原始得分平均分分别为3.755、3.754和3.698;但他们自觉创新、弱等级导向不足和激励机制不够,其自评得分平均分分别为3.469、3.391和3.297。医技类职工和学历在本科及以上职工的自评总分均较低,分别为3.029和3.202。医院文化整合的方向是加强技术指导和对医患的关爱,并且在人才培训、科研创新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合作与支持;而整合的关键要点是接纳。目前制约该模式高效运转的问题来自医保政策、物质资源政策、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与支援、绩效管理这些方面。结论实现跨区域专科联盟的紧密型医联体的文化整合应通过价值观、制度、行为和物质这些维度的相互作用实现,应重视发挥政府主导和统筹作用,完善配套管理。

  • 标签: 紧密型医联体 跨区域 专科联盟 文化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卵圆孔未闭(PFO)的经胸超声心动声学造影(c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TEE)诊断数据进行分析,探讨cTTE和TEE检查的结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8月至2019年6月疑诊PFO相关疾病、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行cTTE及TEE检查的患者1164例。分析TEE、cTTE及二者联合方法对PFO的检出率,cTTE对右向左分流起源以及分流量的诊断评估结果,TEE对PFO形态结构特点的诊断结果。结果1164例患者分为先兆偏头痛(MA)组314例、无先兆偏头痛(MO)组219例、隐源性脑梗死(CCI)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79例和其他病变组352例。cTTE和(或)TTE检出PFO 282例(282/1164,24.2%)。4组不同临床分组间PFO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4,P<0.001),其中MA患者PFO检出率最高(98/314,31.2%)。1164例患者中764例接受了cTTE检查,检出PFO170例(170/764,22.3%);816例患者接受了TEE检查,检出PFO 221例(221/816,27.1%)。412例患者接受了cTTE和TEE联合检查,检出PFO125例(125/412,30.3%)。接受cTTE检查的764例患者中,cTTE检出右向左分流者474例(474/764,62.0%)。其中170例PFO右向左分流患者中,分流量为大量者居多(101/170,59.4%);383例肺循环右向左分流患者中,分流量为少量者居多(185/383,48.3%);79例二者合并存在者,分流量为大量者居多(54/79,68.4%)。TEE检出的221例PFO患者中,均可记录PFO宽度,平均宽度为(1.61±0.92)mm,狭长形态PFO78例,平均长度为(10.53±3.52)mm。TEE检出分流132例,其中左向右分流122例,右向左分流1例,双向分流9例;检出房间隔膨胀瘤14例,左心房房间隔袋20例,瓣膜丝状物41例。结论MA、CCI和(或)TIA患者PFO检出率高于MO和其他疾病患者。TEE与cTTE联合应用可提高PFO检出率。cTTE对于右向左分流的检出以及右向左分流起源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PFO相关疾病患者中,PFO右向左分流多为大量,半数以上存在肺循环右向左分流,在检查中需注意鉴别。

  • 标签: 超声造影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卵圆孔,未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及其亲代的角膜地形特征及对应指标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父母48人(96只眼)为试验组,男性23人,女性25人,年龄(44.14±1.70)岁;纳入无圆锥角膜的屈光不正患者父母44人(88只眼)为对照组,男女各22人,年龄(42.81±4.03)岁;并进一步在两组中按性别进行分组。另将试验组子代26例(49只眼)圆锥角膜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18.83±2.74)岁。两组受试者及圆锥角膜患者均行视力及Pentacam角膜地形检查,并做Belin分析。收集基础指标包括:平坦曲率K1、陡峭曲率K2、最大曲率Kmax及散光,角膜最薄厚度(TP)及前/后表面高度(Ef/Eb);及Belin分析指标: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偏差值(Df/Db)、厚度进展偏差值(Dp)、最薄点偏差值(Dt)、相关厚度偏差值(Da)、总偏差值(Do);最小/最大/平均厚度进展指数(PPImin、PPImax、PPIave),及Ambrósio平均/最大相关厚度指数(ARTave/ARTmax)。并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的统计意义;对比两组诊断指标异常值的比例,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比各诊断指标对圆锥角膜亲代的鉴别价值。采用偏相关分析发现圆锥角膜患者与其亲代间参数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通过亲代指标推测子代患病情况。结果试验组中筛查出1例(2.08%)阳性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前表面参数K1、K2、Kmax、散光度数、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角膜厚度分别为522.00(493.00,542.75)、540.00(523.25,559.50)μm,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8.00(4.00,11.00)、5.00(3.00,8.0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15,-3.307;P<0.05)。另外,两组除Df外,其余Belin分析指标如Do(Z=-4.551,P=0.000)、PPImax(Z=-3.959,P=0.000)、ARTave(Z=-4.792,P=0.000)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lin分析指标中试验组可疑指标比例为对照组的1.5倍,病理指标则近3.0倍。ARTave指标对圆锥角膜亲代人群的整体鉴别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而PPImax灵敏度最高(0.854),Eb特异度最高(0.837)。圆锥角膜患者与其亲代间多个角膜地形指标具有强相关性,二分类回归分析发现母亲Do、Eb 、TP指标及父亲Do、Kmax指标是影响子代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子代中表现出85.6% 的诊断率。结论圆锥角膜患者亲代的角膜地形检查结果中角膜前表面指标正常,但角膜厚度较薄、后表面高度增高;Belin分析指标除Df外均出现异常,可疑及病理指标占比升高;该人群角膜地形检查结果拥有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特征。相对传统指标,ARTave对该人群的亚临床圆锥角膜鉴别价值最高。圆锥角膜患者与其亲代之间的多个角膜地形指标强相关,母亲指标的Do、Eb、TP与父亲指标中Do、Kmax预测子代患病情况价值较高。(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56-464)

  • 标签: 圆锥角膜 角膜地形图 眼前半段 角膜 成像 三维 角膜测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筋膜平面阻滞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外周神经阻滞不同,筋膜平面阻滞不要求看清楚目标神经,只需了解筋膜的解剖,即可预测阻滞效果。文章对腹腔筋膜间隙解剖和液体流通关系及相关筋膜平面阻滞技术进行综述,探讨并明确了腹腔筋膜间隙的解剖和胸腹部筋膜平面液体的流通关系,从而精确地把握药液扩散和阻滞平面与范围,获得良好镇痛并避免危险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好筋膜联通关系能扩大相关区域麻醉技术的发展范围,未来需要更多麻醉医师去探索筋膜平面阻滞技术及解剖层次。

  • 标签: 筋膜间隙 腹膜后间隙 解剖 区域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确放疗技术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调强放化疗后局部区域复发模式、复发部位与放化疗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06-2014年治疗的局限期SCLC患者482例,其中125例治疗局部区域复发,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和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法多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全组复发患者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46.4%、14.7%,中位生存期23.40个月。中位进展时间12.96个月,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1.50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45.0%、23.0%、10.0%。原发灶复发67例(53.6%)、区域淋巴结复发21例(16.8%)、原发灶+区域淋巴结复发28例(22.4%)、对侧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复发9例(7.2%),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96、24.76、23.23、18.66个月,2年生存率分别为49%、52%、46%、11%(P=0.000、0.004、0.008)。6例(4.0%)患者靶区外孤立淋巴结复发,其中5例位于锁骨上区域,1例(0.8%)野外孤立淋巴结复发。结论局限期SCLC放化疗后局部失败部位主要为肺原发灶,更好的分割剂量和靶区范围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 标签: 肺肿瘤/放化疗法 放射疗法,调强 复发模式
  • 作者: 薛阿琳 邵叶波 洪雅君 李时鸿 顾建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综合办公室,厦门 361015,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现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综合办公室),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办公室(现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党委办公室),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为响应国家号召,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人民群众扎堆大城市、大医院就医的问题,厦门市和复旦大学采取"市校合作、同质管理"的创新模式,合作新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该院于2018年1月全面开诊,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负责运营,两院作为跨区域紧密型医联体,在行政架构、医疗质量、人才培养、信息管理方面采取同质化管理。目前已建成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快速提升了厦门乃至周边地区的医疗水平。作者重点介绍了医院同质化管理的实践并分析遇到困难及解决策略,以期为跨区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紧密型医联体 跨区域 同质化管理 市校合作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区域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全院各个科室为研究对象,选择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弃物管理、抗菌药物应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五项进行分区域细节管理。对医院外科、内科、妇产科、老年科、中医科、儿科、感染科主要科室,以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患者满意度为评价方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管理质量越好。结果管理后医院外科、内科、妇产科、老年科、中医科、儿科、感染科的医院感染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抗菌药物应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分区域细节管理后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区域细节管理后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区域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安全性和环境卫生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增强。

  • 标签: 分区域 消毒隔离 医疗废物 手卫生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室间隔穿孔的影像学与电学特征,探讨规避室间隔穿孔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的患者40例,术中使用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超声心动及CT检查有无室间隔穿孔,分为穿孔组(7例)及非穿孔组(33例),比较两组术中心室导线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功能等指标。结果穿孔组与非穿孔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导线感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孔组的导线阻抗趋向低于非穿孔组[(707.000±170.321)Ω对(822.727±225.071)Ω,P=0.208],穿孔组的导线阈值略高于非穿孔组[(0.843±0.310)mV对(0.797±0.303)mV,P=0.7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感知、阈值、阻抗等参数不足以判定是否发生室间隔穿孔,需寻找更有效方法以协助判断,提高左束支区域起搏导线植入的安全性。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左束支起搏 室间隔穿孔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乳和配方奶两种喂养方案下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胃电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喂养方案分为母乳组和配方奶组,在出生时(第1天)、1周(第7天)、2周(第14天)、3周(第21天)分别进行餐前、餐后胃电监测,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电特点,并比较两组患儿胃电差异。结果共纳入7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组40例,配方奶组38例,两组患儿生后2周、3周餐后胃电平均幅值高于餐前,并且随着日龄增加平均幅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随着生后日龄增加而增加,母乳组生后1~3周餐后胃电正常慢波百分比高于配方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胃电主频均较低,且两组不同时间餐前、餐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餐后主频均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生后早期肠内喂养可能会增强极低出生体重儿胃主动收缩能力,故提倡生后尽早开奶;母乳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电成熟的作用优于配方奶,故提倡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奶尽量选择母乳。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母乳喂养 胃电图 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