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用多目标优化(MCO)技术提高基于先验知识自动计划(KBP)模型的计划设计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5例已完成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每个病例都采用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随机选择40个病例的调强放疗计划作为训练集1,通过多目标优化技术对训练集1中的放疗计划进行预处理,构建新的训练集2。将初始训练集1和处理后的训练集2作为样本,分别训练得到传统的KBP模型和多目标优化技术精炼后的MCO-KBP模型。在剩余15个病例中随机选择5例作为验证集,其余10例作为测试集。验证通过后用测试集对初始的人工计划以及传统KBP模型和MCO-KBP模型生成自动计划的计划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KBP模型和MCO-KBP模型生成自动计划的靶区剂量(D95%)均能满足临床要求,适形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基本一致(P>0.05),且MCO-KBP模型生成的自动计划中重要危及器官的剂量比传统KBP模型更低(脑干Dmax平均偏低2.13 Gy,左、右腮腺Dmean分别平均偏低1.39、1.59 Gy,左、右视神经及垂体的Dmax分别平均偏低1.42、1.16、1.88 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KBP模型相比,精修后的MCO-KBP模型设计的调强放疗计划对危及器官的保护具有明显优势,利用MCO技术提高KBP模型的计划设计质量是可行的。

  • 标签: 基于先验知识自动计划 多目标优化 放射疗法自动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病区护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排班模型,达到人力、物资协同高效调度,并为计算机排班提供算法基础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力优化调度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定性访谈法了解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护理人力调度中面临的挑战及存在问题,并结合疫情期间轻症病区护理人员排班实际运作情况,在满足不同班型人数需求及患者救治所需的前提下,以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人力资源和防护用品的消耗为目标,确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及相应的参数,通过MATLAB软件建立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并运用CPLEX求解器求解。结果结合访谈结果和实际运作情况,确立了2个目标函数、3个硬约束条件、2个软约束条件及相应的参数。通过构建的模型计算得出,28天所需总人数最少为62人,污染区最少需要52人,其中重症医学科护士、传染科护士和呼吸科护士各7人,能综合考虑且满足疫情救治所需。而疫情期间,轻症病区2020年2月手工排班所需护理人员总数为69人,污染区所需为61人,且不能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结论通过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能够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疗救治中班型较多、不同班型护理人员需求不同、人员结构复杂等排班问题,且节约人力和物资,能够为人力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 标签: 卫生人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排班模型 多目标 软约束 硬约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中以膈肌为跟踪目标实施呼吸同步追踪与金标呼吸同步追踪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患者,包括肺癌8例、肝癌肺转移2例、结肠癌肺转移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有采用金标追踪的计划(RT)和采用膈肌轮廓追踪的计划(DT)。对所有患者实施肿瘤可视化模拟测试。采用Bland-Altman法对两种跟踪方法在每个呼吸时相点进行可视化测试过程的偏移量进行一致性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种追踪计划的最小公差距离、不确定性和最优模型状态下的平均标准偏差、最大标准偏差。结果与RT比较,DT追踪的头脚方向平移的标准偏差为(0.4±2.9)mm,左右方向为(0.3±4.4)mm,腹背方向为(-1.8±6.8)mm。经Bland-Altman法分析,RT和DT追踪之间在头脚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一致性较好,在腹背方向上一致性较差;而同步性仅在头脚方向较好,在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上均较差。模型质量比较结果示,RT追踪不确定性较DT追踪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比(9±4)%,t=-5.24,P=0.001],而二者最小公差距离、平均标准偏差及最大标准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膈肌为跟踪目标实施呼吸同步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在头脚方向上一致性和同步性较好,而在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上较差。在保证靶区在左右方向相应的边界余量下,对于膈肌附近的可视化测试不可见肿瘤采用膈肌作为跟踪目标实施呼吸同步立体定向放疗有潜在可行性,但对于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运动幅度较大者需谨慎。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呼吸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舰载光电伺服设备由于受到横摇、纵摇、艏摇的影响,系统的跟踪精度和鲁棒性下降,并且在传统光电伺服设备速度、位置双闭环控制中,位置环采用双滞后超前调节器需要计算出5个参数,极为繁琐。为进一步提高舰载光电跟踪设备跟踪精度,增强系统鲁棒性,本文对双闭环控制回路中位置环内模控制传递函数进行麦克劳林展开推导出等效的PID控制器,即IMC-PID控制器,并用此控制算法进行仿真试验。通过试验分析IMC-PID控制方式比传统位置环双滞后超前控制方式快,鲁棒性也得到提高。实测方位跟踪误差比传统的位置环滞后超前控制减少了左右,俯仰减少了。

  • 标签: 等效传递函数 等效内模PID控制 跟踪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庭自发性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SN)对视觉眼动系统平稳跟踪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存在SN的急性单侧外周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前庭神经炎26例、Ramsay-Hunt综合征伴眩晕6例、突发性聋伴眩晕14例)行视频眼震图平稳跟踪试验(smooth pursuit test,SPT)和SN检测,以SPT水平跟踪增益、非对称性、波形及SN强度为评定参数,分析SN强度对SPT增益、非对称性、波形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SN向健侧36例(78.3%,36/46),强度范围(2.68~32.53)°/s;向患侧10例(21.7%,10/46),强度范围(2.66~16.54)°/s。根据SN强度将患者分为轻[(0.50~5.00)°/s]、中[(5.01~10.00)°/s]及强(>10.01 °/s)三组,分别为14例(30.4%)、18例(39.1%)及14例(30.4%)。比较总体及轻中强三组向SN快相侧及慢相侧的SPT增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t总=13.338、t轻=6.184、t中=8.436、t强=8.477,P值均<0.001)。比较不同SN强度组间向SN快相侧的SPT增益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39,P<0.001);向SN慢相侧的SPT增益值,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7,P=0.330)。SN强度与向SN快相侧SPT增益值呈负相关(r=-0.433,P=0.003),与向SN慢相侧的SPT增益值无相关性(r=-0.061,P=0.687)。46例患者中SPT波形呈Ⅰ型、Ⅱ型、Ⅲ型者分别占8例(17.4%)、21例(45.6%)和17例(37.0%),对应的SN强度平均值分别为(3.71±0.69)°/s、(7.44±1.88)°/s和(20.04±5.53)°/s,无Ⅳ型波。SN强度与SPT左右增益非对称值呈正相关性(r=0.450,P=0.002),即随着SN强度的增大,非对称性值亦随之增大,SPT左右跟踪的对称性越差,SPT波形越差。结论前庭SN可影响SPT的增益、非对称性及波形,SN越强,影响越大,当SN较强时可出现Ⅲ型波,提示急性外周性前庭综合征也会影响视觉平稳跟踪功能。

  • 标签: 前庭疾病 自发性眼震 眼球运动 视频眼震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全程追踪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用药依从性、自我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用药依从性分别为95.83%(46/48)、97.92%(47/48),均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81.25%(39/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7.144,均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为(7.35±1.42)分,高于对照组的(6.49±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5,P<0.05)。结论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率,改善用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

  • 标签: 心力衰竭 健康教育 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药物治疗依从性 自我效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疾病评估手段的不断发展及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竞相问世,IBD的治疗目标从改善症状和临床缓解,逐渐向内镜应答、内镜缓解以及组织学改善方向演变,更有透壁愈合和组织学缓解等更高的治疗目标被提出。2015年由国际炎症性肠病组织(IOIBD)发起讨论并投票达成的炎症性肠病治疗目标选择(STRIDE)共识明确了IBD的治疗目标,2021年更新的STRIDEⅡ共识提出了更系统更深层次的IBD治疗目标。本文就当前IBD治疗目标的最新定义及其演变和局限性作一论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治疗目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基于反觇标定方法的目标坐标转换进行了精度分析。首先对反觇标定的导引流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流程中每个坐标转换步骤中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转换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通过对一条航路进行导引过程仿真,得到的仿真结果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 标签: 反觇标定,目标导引
  • 简介:摘要Eleanor Chatburn阐述了一次年度哮喘复查是如何成为她运动目标起点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测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的方法及策略,以关爱献血者,保留和稳定献血者队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筛选顺德区既往参加无偿献血,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标志物血清学单项且单试剂检测反应性被屏敝,且符合相应屏蔽项目归队检测间隔时间,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自愿提出归队检测申请的256例献血者,其中2019年申请归队检测132例,男性86例,女性46例,年龄(38.41±5.59)岁;2020申请归队检测124例,男性79例,女性45例,年龄(38.95±6.28)岁。采用2种不同厂家生产的酶联免疫法试剂进行归队检测,根据2019年和2020年申请归队检测献血者结果,比较2019年和2020年符合归队要求的献血者再次献血情况以及永久屏蔽、符合归队情况。结果2019年自愿提出归队检测的献血者双试剂反应性为35例(26.12%)、单试剂反应性为27例(20.45%)、无反应性为70例(53.03%),2020年分别为22例(17.74%)、33例(26.61%)、69例(55.65%),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43、0.176、1.351,均P>0.05)。2019年和2020年自愿提出归队检测的献血者试验血清学检测结果双试剂反应性永久屏蔽、无反应性且符合归队的献血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43、2.087,均P>0.05),但2020年符合归队的献血者归队后成功献血的比例(72.83%,67/92)明显高于2019年(50.57%,44/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8,P<0.05)。结论将献血者屏蔽归队措施应用于检测反应性献血者是十分必要的,对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有效跟踪,极大地提高了成功归队比例,并有效保留了血液资源。

  • 标签: 反应性 献血者 屏蔽归队策略 跟踪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冠心病患者家属心肺复苏术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其应急救护能力。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街道冠心病患者家属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口头健康教育方法,集中讲解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及观摩操作视频。试验组以课堂授课的形式对家属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以模拟操作的形式对家属实行技能培训,每次培训根据患者家属时间采取预约制进行跟踪随访。比较两组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成绩,比较试验组培训不同时间点理论、技能、操作难点得分情况。结果两组培训前理论和操作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培训试验组理论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经过培训,理论、操作技能、操作难点成绩都提高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1个月后有下降,培训后6个月复训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家属实施参与预约跟踪式心肺复苏培训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家属的应急救护能力。

  • 标签: 冠心病 患者家属 预约跟踪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院外跟踪护理干预对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术后院外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46例,女3例,年龄(62.84±6.31)岁。观察组男45例,女4例,年龄(62.37±6.56)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外跟踪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遵医行为、干预前后改良巴氏指数评价表(MBI)评分、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遵医率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P<0.05)。结论院外跟踪护理干预应用于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可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增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自护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成人腹股沟疝 院外跟踪护理 遵医行为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标温度管理(TTM)是具有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治疗措施,其包括治疗性低温、正常体温控制和发热治疗。本共识介绍了TTM分类、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的防治,以推动TTM的同质化管理。

  • 标签: 神经重症 目标温度管理 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30年来,国内外多数指南类文件均将<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对于老年患者则更为宽松。然而,自2015年SPRINT研究发表以来,先后公布的多项研究结果提示应更为严格地管控血压,将其降至<130/80 mmHg可使高血压患者获益更多。而且新近发表的一系列研究结果也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强化降压治疗的安全性。基于这些新证据,建议今后在修订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临床实践过程中更为严格地管控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控制目标值 强化降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