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凝血栓形成是微导丝电凝技术的重要基础。由于栓塞材料理化性质不同,合金的孔蚀电位大小、金属离子致栓性以及电热效应强度等亦有所差别,这些特性最终通过影响血栓形成和血管内皮化进程等因素决定电凝致栓结果。本文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探讨材料理化性质对电凝致栓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电凝 血栓形成 材料 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血液透析(血透)护士的创新行为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7月24日至8月30日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10 570例血透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公立医院9 460例(男8 918例,女542例),民营医院1 110例(男1 055例,女55例)。比较血透护士的人口学资料及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得分。结果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血透护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月收入、最高学历、血透护龄、聘任方式、职称、职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公立医院血透护士创新行为总分及产生想法的维度得分分别为(3.07±0.66)分、(3.56±0.76)分,均低于民营医院(3.12±0.68)分、(3.61±0.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血透护士取得支持和实现想法2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血透护士创新行为水平均有待提高。民营医院血透护士渴望获得组织支持以提高整体创新行为能力。公立医院血透护士的创新行为能力相比之下更令人堪忧,建议管理者加强引导,以免护理队伍整体思维固化,阻碍专科护理的发展。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士 创新行为 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省剑川县2017年分离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菌株的生化特性、毒力因子等表型,分析该次新发鼠疫疫情性质及来源。方法收集由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中心实验室保存的2017年分离自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大庆村的鼠疫菌3株(JC109鼠、JC109蚤、JC113),可能关联鼠疫菌2株(丽江市玉龙县鼠疫菌LJ01、丽江市古城区鼠疫菌LJ04),对照菌5株(鼠疫菌JC1332、LJ485、BN2636、EV-76,假结核耶尔森菌PST-1)。采用阿拉伯糖、鼠李糖、密二糖、麦芽糖及甘油发酵实验及硝酸盐还原实验对比分析鼠疫菌的生化特性及生态型,结合毒力因子[色素沉着因子(pgm)、毒力抗原(VW)]检测和营养需求实验结果判断鼠疫菌的毒力强弱。结果鼠疫菌JC109鼠、JC109蚤、JC113均发酵阿拉伯糖、麦芽糖、甘油,不发酵鼠李糖、密二糖;且硝酸盐还原实验均为阳性,生态分型属于喜马拉雅旱獭青藏高原型鼠疫菌株。毒力因子pgm、VW检测均为阳性,营养需求类型为苯丙氨酸依赖、谷氨酸不依赖型。与LJ01菌株表型相同、与JC1332菌株表型不同。结论2017年剑川县大庆村分离的菌株与丽江玉龙野鼠鼠疫疫源地菌株表型相同,此次疫情来源可能是由丽江玉龙野鼠鼠疫疫源地的向南扩散输入。

  • 标签: 鼠疫(耶尔森氏)杆菌 毒力因子 生化特性 生态型
  • 简介:摘要纵观脑科学的发展历史,对大脑运动功能的探索始终居于脑科学研究的最前沿。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学术界对大脑运动功能产生与传导的载体及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革新,如从皮质到皮质下结构,从简单连接到复杂功能网络。当前,神经外科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及保护技术的应用在推动对大脑运动功能深入理解的同时,也有助于逐步攻破运动功能区病变的手术壁垒。放眼未来,全面解析大脑运动功能网络性质,大力发展神经外科辅助技术,必将为大脑运动功能研究的发展和神经外科术中的脑功能保护开启崭新的篇章。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及检出率日益增高,甲状腺结节的分子标记物在鉴别结节的性质,术前诊断及患者预后都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归纳关于相关分子标记物及检测手段在甲状腺结节诊治中的更新进展,结论表明甲状腺结节的单个致病分子的研究较为成熟,多分子联合检测手段可提高诊断精确率,同时提供更加可靠的分子依据,指导手术及术后药物治疗。尽管其还未能替代"金标准-病理诊断",但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管理和治疗,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分子检测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不仅体现在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同时也体现在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载体,储氢材料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重点。本文围绕储氢材料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储氢材料的分类及目前储氢的一些方式方法,对于储氢材料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储氢材料 应用研究 含能材料
  • 简介:摘要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计算机辅助内镜下病变的发现和鉴别因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而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出现,极大推动了智能化内镜的发展。结直肠息肉的人工智能化检测,是人工智能消化内镜应用领域中发展最快的方向,近年来不断涌现结直肠息肉智能检测和性质鉴别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计算机辅助诊断和人工智能在结直肠息肉性质鉴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人工智能 诊断,计算机辅助 结肠镜检查 肠息肉 息肉性质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b值核磁共振弥散加强成像(MRI-DWI)在肺部肿瘤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信阳市中医院收治的55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恶性肿瘤组;抽取同期医院收治的55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肿瘤组。全部患者均于入院时接受MRI-DWI检查,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并比较患者基线资料,重点分析不同b值MRI-DWI图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肺部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组不同b值时ADC值低于良性肿瘤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MRI-DWI不同b值诊断肺部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0.70,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当b=500 s/mm2时,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多b值MRI-DWI对肺部恶性肿瘤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当b值取500 s/mm2时,对肺部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

  • 标签: 肺部肿瘤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b值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帧频超声造影(H-CEUS)技术观察浅表淋巴结微循环灌注模式,评价H-CEUS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因怀疑浅表淋巴结异常而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并行穿刺活检术或手术切除取得病理结果的患者39例,对39例浅表淋巴结先后进行H-CEUS、常规帧频超声造影(CEUS)检查,对比观察2种造影模式下淋巴结动脉期微血管灌注模式(向心性、离心性、混合性)显示的敏感度,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超声检查模式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超声造影模式的诊断效能。结果H-CEUS对于浅表淋巴结动脉期微血管灌注模式的显示敏感度优于CEUS。CEUS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87.5%、73.3%、82.1%。H-CEUS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92.0%、85.7%和89.7%。H-CEUS与CEU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13。H-CEUS与CEUS对淋巴结性质的鉴别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pa一致性分别为0.777和0.616。结论H-CEUS可以通过提高造影图像的帧频而获得更高的时间分辨力,对于浅表淋巴结动脉期的微血管构架及动脉期灌注细节显示更清晰直观,可为诊断浅表淋巴结的性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浅表淋巴结 高帧频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式经口胆道镜在诊断性质不明胆管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采用第二代SpyGlass评估的66例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胆管狭窄的影像特点及类型,以病理和长期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评估SpyGlass视觉印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病理、其他影像以及长期随访的结果,20例患者被确诊为胆管良性狭窄,46例为恶性肿瘤。SpyGlass视觉印象的诊断敏感度为100.0% (46/46),特异度为90.0% (18/20),阳性预测值为95.8% (46/48),阴性预测值为100.0% (18/18)。SpyGlass下病变部位发现不规则血管或质地松脆易出血是恶性狭窄最为常见的表现。结论新一代SpyGlass系统能够对多数良、恶性胆管狭窄进行影像特征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胆管狭窄 经口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和助力式弹性成像单独及联合应用在大网膜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8例大网膜病变患者的弹性声像图,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网膜良性病变组和网膜恶性病变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网膜厚度以及杨氏模量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Emean、Emin、Emax)和弹性评分(1~4分),对两种弹性成像单独及联合应用时诊断网膜恶性病变的效能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网膜良恶性病变组杨氏模量值Emean、Emin、E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mean-ROC曲线下面积为0.91,以Emean≥28.94 kPa作为诊断网膜恶性病变的界点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36%、82.99%、88.28%;网膜良恶性病变的弹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3,以弹性评分≥3分作为诊断网膜恶性病变的界点时,助力式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18%、91.49%、87.50%。两种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后诊断网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3%、80.85%、89.06%。结论两种弹性成像技术在网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鉴别网膜病变性质时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助力式弹性成像有较高的特异性,且真实性相对较好,两者联合应用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 标签: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弹性评分法 大网膜病变 超声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病理组织切片抗酸染色阳性对照的简便制作方法,确保抗酸染色质控可靠。方法常规方法是从已证实的结核患者送检组织标本中寻找阳性组织作为对照,但由于能够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的石蜡组织十分少见,因此,我们尝试将培养的结核菌制作成为结核菌蜡块,通过反复实验,找出最优制作方法。结果经过比对,发现利用胸腔积液培养结核菌24 h,再进一步制作成结核菌蜡块的方法最优。此法菌量充足、分布均匀,观察方便,且一次可以制作大量的结核菌蜡块,效果满意。结论利用培养的结核菌制作对照组织,可以完美解决抗酸染色阳性对照问题,保障抗酸染色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手术前后视力及固视性质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IMH患者25例2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手术前后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微视野检查。BCVA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MP-3微视野计测量患眼黄斑12°视网膜光敏感度(MS)、双变量轮廓椭圆面积(BCEA)。采用OCT仪测量患眼黄斑裂孔最小直径(MIN )、基底直径(BASE);应用Image-proplus 6.0图像处理软件测量优选的视网膜注视点(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手术后随访1、3个月时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患眼手术前后BCVA、PRL距离黄斑中心凹距离、MS、BCEA、黄斑裂孔形态的变化。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手术后3个月BCVA与手术前BCVA、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手术前MIN、BCVA、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MS、BCEA与手术后3个月BCVA的相关性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5例25只眼中,男性1例1只眼,女性24例24只眼;黄斑裂孔分期为Ⅲ、Ⅳ期分别为11、14只眼。MIN、BASE分别为(537.68±200.09 )、(905.48±278.79)μm。手术后1个月,裂孔均闭合。手术前及手术后1、3个月,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80±0.17、0.70±0.21、0.60±0.25,MS分别为(22.20±3.86)、(23.60±3.14)、(24.38±2.68)dB,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分别为(537.72±426.05 )、(402.00±395.06)、(236.80±219.54)μm,BCEA分别为(7.90±3.43)、(6.40±2.67 )、(4.80±2.32)deg2。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不同时间BCVA (F=7.047、20.104)、MS (F=1.980、5.390)明显提高,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F=1.265、9.530)、BCEA (F=2.762、13.617)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3个月BCVA与手术前MIN (r=0.810)、BASE (r=0.664 )、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BCVA (r = 0.854、0.940)、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MS (r=-0.548、-0.578)、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r=0.833、0.915)、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BCEA(r= 0.636、0.732)均呈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BCVA是手术后3个月BCVA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结论IMH患眼手术后BCVA、MS明显提高,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BCEA缩小;手术前BCVA、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是手术后视力不良的风险因素。

  • 标签: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视力 固视性质 视野测试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患者临床信息及甲状腺病灶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构建定量诊断列线图模型,以期术前准确预测可疑结节恶性概率,为临床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收集在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6月10日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 3~5类的933例患者共计1 121个结节,按照8∶2随机分为训练集897个,测试集224个。基于逻辑回归分析筛选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并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①经单因素分析初筛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回声、方位、局灶强回声、边缘、后方回声特征、弹性评分与结节良恶性显著相关(均P<0.001),良恶性结节的声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②列线图在测试集AUC为0.903(95%CI=0.862~0.944),并在最大径≤10 mm或>10 mm的结节中分别达到0.889(95%CI=0.832~0.946)、0.960(95%CI=0.925~0.994),显示出较高的诊断性能。结论该列线图能够术前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对最大径>10 mm的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和手术。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 多模态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不同性质医疗机构新生儿死亡情况及死因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河南省18个地市共计62家不同性质医疗机构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比较妇幼保健院与综合性医院新生儿病死率、死亡日龄和死亡原因的异同。结果(1)62家医院共收治新生儿80 780例,死亡311例,整体病死率为3.85‰。24家妇幼保健院共收治患儿33 339例,死亡102例,病死率为3.06‰;其中早产儿54例(52.9%),足月儿48例(47.1%)。38家综合性医院共收治患儿47 441例,死亡209例,病死率4.41‰;其中早产儿111例(53.1%),足月儿98例(46.9%)。综合性医院新生儿病死率高于妇幼保健院(P<0.05)。(2)新生儿死亡主要发生在生后1周内,尤其在生后1 d内。24家妇幼保健院1 d内死亡67例(65.7%),其中足月儿34例(50.7%),早产儿33例(49.3%);38家综合性医院1 d内死亡87例(41.6%),其中早产儿50例(57.5%),足月儿37例(42.5%)。妇幼保健院新生儿1 d内死亡比例高于综合性医院(P<0.05)。(3)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均为肺部非感染性疾病(128例,41.2%),其次为出生窒息(73例,23.5%)和感染(51例,16.4%),但妇幼保健院与综合性医院死因顺位略有不同。(4)对早期死亡(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综合性医院与妇幼保健院足月儿主要死因均为出生窒息,早产儿主要死因均为肺部疾病(主要是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窒息;对晚期死亡(生后2~4周)的新生儿,综合性医院无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主要死亡原因均为感染;妇幼保健院足月儿主要死因为感染,早产儿主要死因为肺部疾病(主要是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妇幼保健院与综合性医院在新生儿病死率、生后1 d内病死率、死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性质医疗机构新生儿加强相应软硬件建设,以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 标签: 新生儿 病死率 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纳米银(AgNPs)杂化的载辛伐他汀(SIM)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评价其体外缓释效果。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SIM的PLGA微球。使用丝素蛋白(SF)并通过其疏水作用对载SIM的PLGA微球表面进行改性;通过静电吸附用壳聚糖(CTS)及AgNPs进一步对微球表面进行改性,制备AgNPs吸附CTS修饰SF包覆的载SIM的PLGA微球。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能谱仪、Zeta电位仪对载药微球进行分析,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所制备的PLGA微球的平均直径约为9.67 μ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能谱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AgNPs杂化后的载SIM的微球;Zeta电位结果表明载药微球处于稳定的状态;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载药微球有较好的体外释放效果,能延缓药物释放速率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结论SF修饰的AgNPs杂化的载SIM的PLGA微球具有抑菌与成骨作用,且表现出较好的体外释放效果,可应用于口腔内的局部缓释给药,在牙周炎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辛伐他汀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银 微球 药物释放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上造成鼓膜急性或慢性穿孔的原因很多,如急慢性中耳炎、外伤、肿瘤、气压伤等。大部分鼓膜穿孔可以自愈,其他不能自愈或病情严重者需行鼓膜修补治疗。本文将从鼓膜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上鼓膜修补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鼓膜穿孔 鼓膜成形术 鼓室成形术 颞肌 筋膜 组织工程 干细胞
  • 简介:摘要瘢痕是创面愈合的必然的病理过程,创面愈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瘢痕形成的机理很多。作者认为真皮缺失、炎症、细胞生物行为是瘢痕形成主要原因。生物材料可以通过真皮替代,创面微环境炎症的调节,愈合细胞的行为学调控在创面修复期来抑制瘢痕的形成,达到改善创面愈合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损伤 创面修复 瘢痕 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