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激和应对方式对癔球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80 例癔球症患者资料,完成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包括生理综合评分(PCS)和心理综合评分(MCS)],主观应激问卷10(PSS-10),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并分析基线特征、应激、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和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癔球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受损,既往慢性病数、年龄及应激、面对、回避影响患者的PCS(F=3.647,r=-0.263、-0.634、0.249、-0.329,P值均<0.05),而收入、婚姻状况及应激、面对、屈服影响MCS(F=1.963、5.764,r=-0.312、0.384、-0.360,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应激与PCS、MCS均呈显著负相关(t=-3.883、-9.708,P值均<0.01),面对与PCS和MCS呈显著正相关(t=2.030、2.798,P=0.044、0.006),屈服与MCS呈显著负相关(t=-1.585,P=0.025),年龄与PCS显著负相关(t=-2.736,P=0.007),收入与MCS显著正相关(t=2.497,P=0.013)。结论高龄、低收入、应激水平高、采用屈服应对、减少面对应对均可降低癔球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应激,心理学 生活质量 癔球症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电子器件制造员工生活满意度现况,并分析职业应激对其的影响,为实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2016年6至12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电子器件制造企业员工2 251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员工的人口学资料、职业相关资料,并采用简明工作要求-自主模型(job demcond-control model,JDC)、付出-回报失衡模型(effort-reward imbanlance model,ERI)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well-being index,WHO-5)调查员工生活满意度,分析员工生活满意度现况以及JDC、ERI职业应激各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调查对象中生活满意度低者773名,检出率34.3%(773/2 251)。是否外来务工、用工合同类型、周工作时间(h)、工作制、是否接触危害因素、患慢性疾病和所有职业应激因子水平组间低生活满意度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危害因素、工作付出高和工作内在投入高为电子器件制造员工低生活满意度的危险因素(OR=1.544、1.376、1.788,P<0.05)。非外来务工、工作回报高、自主程度高和社会支持高为电子器件制造员工低生活满意度的保护因素(OR=0.606、0.390、0.615、0.622,P<0.05)。结论企业对员工加强危害因素防护教育,重视接触危害因素、工作付出高的员工,提高工作回报、自主性和员工社会支持,提高员工生活满意度,建设健康企业。

  • 标签: 职业应激 电子器件制造业 生活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绪效价对早期生活应激和非早期生活应激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筛选出早期生活应激被试(早期生活应激组,n=30)和非早期生活应激被试(非早期生活应激组,n=30),比较两组在不同效价的情绪状态(积极、消极、中性)下爱荷华博弈任务中的决策表现。用SPSS 23.0软件对各条件下的两组被试决策表现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随后的Sidak或Dunnett T3事后检验。结果(1)早期生活应激的组别主效应显著[F(1,58)=4.35,P=0.04,偏η2=0.07],早期生活应激组比非早期生活应激组更倾向于风险规避[(27.20±6.95)次,(23.53±9.18)次];(2)情绪效价的主效应显著[F(2,116)=3.45,P=0.04,偏η2=0.06)],两组被试在消极情绪下产生了比积极情绪下更强烈的风险偏好[(26.38±9.09)次,(23.88±7.58)次]; (3)早期生活应激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F(2,116)=0.72,P=0.49,偏η2=0.01],情绪对早期生活应激组和非早期生活应激组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基本一致。结论早期生活应激和情绪效价均会对个体的风险决策产生影响,情绪效价对决策的影响并不会随着早期生活应激的有无而变化。

  • 标签: 早期生活应激 情绪效价 风险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在社会情境操控的情况下比较不同性别早期生活应激个体冒险行为的差异。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筛选出160名大学生被试(男生78人,女生82人),根据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的得分将被试分为早期生活应激组(n=80)和非早期生活应激组(n=80),再将两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有同伴在场组(n=80)和无同伴在场组(n=80)。研究采用2(早期生活应激,非早期生活应激)×2(有同伴在场,无同伴在场)×2(男,女)的试验设计。所有被试进行模拟冒险行为任务,以被试在任务中选择"前进"且未撞车的次数作为冒险行为的衡量指标。使用SPSS 22.0软件对各条件下的冒险行为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以及随后的Bonferroni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早期生活应激的主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52)=162.06,P<0.01,偏η2=0.52)。无论有无同伴在场,早期生活应激个体冒险行为均多于非早期生活应激个体[无同伴在场:(59.11±11.48)次,(34.91±7.42)次,P<0.01;有同伴在场:(59.24±8.59)次,(55.08±10.32)次,P<0.01]。早期生活应激与同伴在场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152)=65.35,P<0.01,偏η2=0.30),非早期生活应激个体在有同伴在场的情况下,冒险行为多于无同伴在场时[(55.08±10.32)次,(34.91±7.42)次,P<0.01],而早期生活应激个体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24±8.59)次,(59.11±11.48)次,P>0.05]。早期生活应激、同伴在场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152)=5.92,P=0.016,偏η2=0.04),在有同伴在场的情况下,女性早期生活应激个体冒险行为多于非早期生活应激个体[(53.91±5.12)次,(46.30±4.57)次,P<0.01],而男性早期生活应激个体与非早期生活应激个体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75±7.42)次,(62.27±7.78)次,P>0.05]。结论早期生活应激对个体冒险行为的影响与有无同伴在场及性别有关。

  • 标签: 早期生活应激 同伴在场 性别 冒险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童年应激和成年应激的关系以及对成年精神健康状况的叠加影响。方法通过网络和电话访谈,采用童年创伤问卷、自编终生应激事件表、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DSM5-L1CCSM)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成年健康志愿者(n=239)和精神障碍志愿者(n=387)的童年应激、成年应激和成年精神健康状况;依据童年-成年应激匹配情况分组:童年-成年应激阳性匹配组(n=108)、童年-成年应激阳性非匹配组(n=240)、童年应激阴性成年应激阳性组(n=100),童年应激阳性成年应激阴性组(n=79)和童年-成年应激均阴性组(n=99);比较分析不同分组的应激水平和精神健康状况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童年应激、成年应激和精神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童年应激阳性比例为68.2%(427/626),成年应激阳性比例为71.6%(448/626),童年-成年应激阳性匹配比例为17.3%(108/626)。不同应激分组在除性别外的所有其他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受教育年限、童年应激阳性和情感虐待是成年应激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成年应激阳性数与童年应激阳性数的交互作用(P<0.001)、成年应激阳性数与童年创伤因子的交互作用(P=0.001)和应激分组(P=0.002)对DSM5-L1CCSM总分和SDS总分有影响。结论童年应激对成年应激有易化作用,重复经历与童年应激同类型的成年应激会显著恶化成年精神健康预后,童年-成年应激阳性匹配是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童年应激 成年应激 精神健康状况 匹配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配偶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身体应激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行肾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配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身体应激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与干预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常规组血压及心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肾移植手术患者采用配偶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过度身体应激,对促进其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配偶护理 肾移植术 心理状态 身体应激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建立潜艇艇员生活应激量表结构的测量模型。方法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参考已有的应激量表并通过个人访谈、专家评定,提出潜艇艇员生活应激量表结构共包括4个维度92个条目的研究假设。在对562名潜艇艇员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假设。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潜艇艇员生活应激量表结构共包括“理化应激生活作息应激、管理应激、家庭烦恼应激、社会隔离应激、自我管理应激”6个维度32个条目,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各适配度指标在经过修正之后达到了良好的标准(χ2/df=1.435,拟合优度指数=0.849,比较拟合指数=0.959,近似误差平方根=0.045,增量拟合指数=0.960,Tucker-Lewis指数=0.954,赋范拟合指数=0.878),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外在质量,而且各个潜在变量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收敛效度(组成信度为0.854~0.929,平均变异数萃取量为0.500~0.688),说明测量模型内在质量与潜在变量的潜在特质均较佳。结论潜艇艇员生活应激量表结构共包括6个维度,且测量模型中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这6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量表结构较为合理。

  • 标签: 潜艇艇员 生活应激 测量模型 探索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简介:摘要严重烧伤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参与烧伤后免疫功能紊乱和烧伤后高代谢的发生发展。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是抑制严重烧伤早期应激反应的主要手段,可减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减少烧伤脓毒症风险。此外,良好的创面处理、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和胃肠道功能保护、睡眠管理等综合手段均有助于减轻烧伤后应激反应。研究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机体多种应激和内分泌激素及免疫格局改变,探索烧伤后高代谢的发生机制和调控手段,针对严重烧伤后镇静镇痛策略以及应激和高代谢管理等达成共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严重烧伤救治成功率。

  • 标签: 烧伤 代谢 镇痛 镇静 应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住院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21例纳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2017年3~12月住院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17例纳入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况及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认知、角色、情绪、社会、躯体5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状况,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心理应激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的预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 —12月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5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入院1周内)及随后1个月时分别使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对其进行调查。结果457例AMI患者住院期间A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1.29%(143/457)、42.23%(193/457)和29.98%(137/457);1个月时AMI患者PT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0.20%(138/457)、10.50%(48/457)和26.48%(121/457)。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在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β=0.11,P<0.05)、焦虑(β=0.16,P<0.01)、抑郁(β=0.25,P<0.01)对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的焦虑、抑郁分别对1个月时的焦虑(β=0.34,P<0.01)和PTSD(β=0.16,P<0.01) 、抑郁(β=0.59,P<0.01)和创伤后应激障碍(β=0.25,P<0.01)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应激障碍的高警觉、再体验与分离症状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应加强对AMI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及时疏解其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有效降低其后期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 标签: 应激障碍,创伤后 焦虑 抑郁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交叉滞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大车祸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并探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因车祸伤住院的患儿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住院期间两组患儿均实施相同的心理护理,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观察组实施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表(PCL-C)、儿童版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创伤后成长评分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维度、屈服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大车祸儿童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实施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儿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促进患儿创伤后成长。

  • 标签: 儿童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成长 应激系统理论 心理护理 车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气对创面愈合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在第3、7天采集创面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H2O2对原代分离的人成纤维细胞进行氧化刺激,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活性氧(ROS)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t检验评估组间差异。结果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更短[(11.17±0.68) d比(13.67±0.94) d,t=4.792,P<0.01;(11.17±0.68) d比(13.33±0.47) d,t=5.814,P<0.01]。在H2O2介导的氧化应激下,经富氢培养基处理的人成纤维细胞活力较标准培养基高[(58.64±15.19)%比(29.13±4.07)%,t=3.250,P<0.05]。加入Nrf2特异性抑制剂后,经富氢培养基处理的人成纤维细胞Nrf2荧光表达降低(0.44±0.06比1.64±0.33,t=8.632,P<0.01),HO-1荧光表达降低(0.42±0.06比1.36±0.14,t=15.130,P<0.01),细胞活力降低[(112.81±20.05)%比(156.41±10.78)%,t=4.692,P<0.01]。结论氢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 标签: 氢气 创面愈合 成纤维细胞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个体经历创伤事件后以高警觉、闪回、回避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现就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综述。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诊断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应急救援人员执行任务过程经历灾难恐怖、暴力和伤亡等创伤事件,是创伤应激障碍的高风险人群。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创伤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但以应急救援人群为对象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分别从心理干预、药物干预、职业技能和心理培训、社会支持等方面对现有应急救援人员创伤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应激 救援作业 应激障碍,创伤性,急性 应急救援人员 干预
  • 简介:摘要目前关于精神应激性心肌缺血疾病的诊疗规范尚未建立。临床常见患者有症状,但是缺乏心肌缺血时刻的临床证据。随着围绕精神应激性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主题的研究不断出现,冠状动脉微循环狭窄或冠状动脉微血管痉挛越来越引起重视。现以精神压力为切入点,分析精神应激性心肌缺血的发病情况和特点,从心肌炎症反应、血管收缩、内皮功能障碍、交感神经传导、遗传因素角度阐述其病理机制。

  • 标签: 压力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个体经历创伤事件后以高警觉、闪回、回避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现就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综述。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诊断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应激性心肌病多参数心脏MRI等影像表现1例。患者女,55岁,胸骨左侧第8肋至后正中线间弥漫性胸痛。冠状动脉CTA、超声及心脏MRI电影序列示左心室心尖段运动减弱,收缩期心尖段收缩不明显,呈“球形扩张”;黑血T2脂肪抑制像示左心室心尖段局部心肌信号增高;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参数均明显减低。患者近期有近亲去世。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分析,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

  • 标签: Takotsubo心肌病 应激性心肌病 心碎综合征 心肌应变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现代临床特色针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相关文献,为后疫情时代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参考。目前,针灸治疗PTSD的特色针法主要包括张氏安神醒脑调肾针法、孙氏通督调神针法、严氏疏肝调神针法及郑氏温通针法。各针法在诊疗思路、选经取穴、操作方法等方面虽略有差异,但诊疗思路均以调神、疏肝为主;选经取穴规律均为重脑穴、疏肝气、调心神、健脾肾;操作方法均较多应用电针,单纯常规针刺治疗较少。

  • 标签: 应激障碍,创伤后 针灸疗法 特色针法 疫情 流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浙江省某纺织厂工人职业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浙江省某纺织厂505名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和回收505份问卷,有效问卷为495份,有效回收率为98.0%。使用中文版《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和《工作内容问卷》(JCQ)调查工人职业应激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不同分组的构成比差异用χ2检验,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对职业应激的影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RI分析结果显示,高、低职业应激人员分别占30.1%(149/495)、69.9%(346/495),不同的工种和工龄工人的职业应激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纸管工和纺丝工的高职业应激检出率分别为47.8%(11/23)和44.8%(30/67);工龄>5年工人的高职业应激检出率为46.4%(13/28)。JCQ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工种、工作模式、每天工作时间和工龄的JCQ类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种对ERI定义的职业应激情况有明显影响(P<0.05),纺丝工发生职业应激的风险是卷绕工的2.151倍。结论纺织行业不同工种作业人员职业应激风险存在明显差异,应针对不同工种采取不同的职业应激预防控制措施。

  • 标签: 纺织工业 职业应激 工作要求-自主问卷 付出-回报失衡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