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红色荧光mCherry在衣原体中稳定表达的方法,并使用荧光菌株Cm-mCherry构建有效的衣原体感染模型。方法构建含有红色荧光mCherry的重组质粒pmCherry::CM,利用氯化钙法将pmCherry::CM转化至衣原体质粒缺失株CMUT中,经过筛选与纯化得到荧光菌株Cm-mCherry。Cm-mCherry感染HeLa229细胞后观察包涵体中红色荧光的发光情况,并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比较,评估细胞感染模型构建是否成功;Cm-mCherry感染小鼠后,通过测定下生殖道载菌量、冷冻切片观察上生殖道衣原体红色荧光、分离生殖道评价输卵管积水发病情况,确定Cm-mCherry的感染力、侵袭力与致病性,评估动物感染模型构建是否成功。结果红色荧光mCherry在转化株Cm-mCherry中稳定表达,红色荧光标记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一致度高;Cm-mCherry小鼠感染模型中,感染率为100%(10/10),下生殖道载菌量可稳定保持高水平,在上生殖道冷冻切片中可观察到带有红色荧光的包涵体,输卵管积水发病程度与Cm野生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Cm-mCherry有较好的感染力、侵袭力与致病性。结论成功建立红色荧光mCherry在衣原体中稳定表达的方法,转化后的荧光菌株Cm-mCherry有较好的感染力、侵袭力与致病性,可用于衣原体细胞、动物感染模型的构建,为研究衣原体感染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

  • 标签: 红色荧光蛋白 mCherry 衣原体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IRES末端序列的不同,构建4个GFP表达强度不同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后续流式检测或成像提供基础。方法利用脑心肌炎病毒IRES的转录效率依赖于其末端的基因序列,通过重叠PCR方法将IRES与EGFP融合成4个不同连接方式的片段,然后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NGFR中;PCR扩增NGFR片段,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IRES-EGFP前面;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NGFR-IRES-EGFP转染293T细胞,分析EGFP的表达比例和平均荧光强度(MFI),同时分析NGFR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4个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NGFR-IRES-EGFP;在293T细胞转染4个逆转录病毒载体,24 h和48 h时EGFP的表达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但荧光强度却有明显不同,同时NGFR的表达没有明显不同,说明IRES与EGFP之间加入不同的核苷酸序列,会使EGFP的荧光强度呈现明显差异。结论EGFP的表达强度受IRES与EGFP之间序列的影响,不同强度EGFP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实验要求。

  • 标签: 翻译起始 真核生物mRNA 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 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红色荧光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假体感染(PJI)临床株,探究工具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和初步应用可行性。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手段构建mCherry红色荧光表达质粒,通过电转化和噬菌体转导构建红色荧光标记金葡菌PJI临床株。通过生长曲线检测,体外成膜和生物量分析和荧光强度测量鉴定工具菌生物学特性。采用RAW264.7细胞株、工具菌建立共培养模型。采用该模型示踪不同锌离子浓度处理的巨噬细胞对于荧光PJI金葡菌吞噬能力。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使用Gibson系统成功构建了荧光表达质粒pRMC2-pts-mCherry,并且使用噬菌体Phage11将该质粒成功导入金葡菌假体感染临床株ST1792。较之于野生株ST1792,荧光金葡菌ST1792-pRMC2-pts-mCherry两者的生长曲线没有统计学差异(F=0.012,P>0.05)。在0.5%葡萄糖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G)内,两者的生物膜光密度(OD)值分别为(3.700±0.003)和(3.715±0.042)(t=0.6056,P>0.05);10%滑液中生物膜OD值为(3.682±0.084)和(3.648±0.095)(t=0.474,P >0.05)。使用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检测荧光强度,24 h荧光强度为(1.95± 0.04)、48 h荧光为(1.94±0.13)、72 h荧光强度为(1.95±0.04),荧光强度72 h稳定(F=2.944,P>0.05)。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评价发现,使用锌离子浓度30~60 μmol/L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处理RAW264.7 24 h,可以促进其吞噬金葡菌,其中30 μmol/L吞噬率为(44±4)%(t =4.75,P<0.01)、45 μmol/L吞噬率为(45±6)%(t=4.086,P<0.05)、60 μmol/L离子处理的巨噬细胞,其吞噬率为(38±4)%(t =4.786,P <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红色荧光临床PJI金葡菌,并验证其用于PJI相关体外吞噬研究的可行性。

  • 标签: 葡萄球菌,金黄色 假体相关感染 荧光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染色与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ALK)蛋白的表达。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诊断为肺鳞状细胞癌的90例石蜡固体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标本ALK蛋白表达情况,对检测结果中呈阳性表达的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进一步检测,观察阳性标本信号分离显示情况。结果90例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共有11例标本呈阳性表达,其中ALK蛋白呈强阳性3例(3.33%),中等阳性3例(3.33%),弱阳性5例(5.56%)。对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呈阳性的11例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进一步检测,弱阳性及中等阳性标本未检测出EML4-ALK基因融合;强阳性表达标本检测结果显示超过15%细胞出现信号分离,具有EML4-ALK基因融合。结论EML4-ALK基因融合在肺鳞状细胞癌中少量表达,分子检查中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判断ALK结果较为困难,对其阳性表达判断不准确;荧光原位杂交对不同类型的ALK染色标本检测,只有免疫组化结果呈强阳性表达的标本才显示EML4-ALK融合基因,该法为临床病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免疫组化染色 荧光原位杂交法 肺鳞状细胞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
  • 简介:摘要无创产前检测虽已广泛普及,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作为产前诊断"金标准"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耗时且费力。荧光原位杂交作为一种借助非放射性荧光信号对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无需细胞培养,分析周期短,能够快速诊断13、18、21、X、Y等染色体的非整倍性异常,有助于解决以核型分析为主的产前诊断服务能力不足、诊断周期长等问题。为规范国内实验室产前荧光原位杂交各技术环节,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产前筛查与诊断实验室室间质评专家委员会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室间质评委员会特组织专家制订了本共识。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产前诊断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t,NIRF)下甲状旁腺自体荧光强度(fluorescence intensity,FI)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评估NIRF技术在术中辨认甲状旁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手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35例,年龄18~74岁。测量术中甲状旁腺、甲状腺及背景在NIRF下的FI,并统计NIRF和白光检出甲状旁腺的枚数,用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标准化甲状旁腺FI与临床变量的关系,用χ2检验分析NIRF和白光对甲状旁腺检出率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中,标准化甲状旁腺FI大于标准化甲状腺FI(1.72±0.68比1.25±0.40,t=6.555,P<0.001)。标准化甲状旁腺FI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体质量指数、术前血Ca2+、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无关(P值均>0.05)。标准化甲状旁腺FI与疾病类型有关(F=2.636,P<0.05),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标准化甲状旁腺FI(0.70±0.28)低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1.86±0.70)、PT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1.69±0.49)和NG(1.64±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3、-1.129、-2.019,P值均<0.05),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FI(1.34±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8,P>0.05)。PHPT、PTC、NG和PTC合并NG的标准化甲状旁腺FI,两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外3例SHPT,NIRF对甲状旁腺的检出率高于白光下的检出率[98.32%(117/119)比84.87%(101/119),χ2=13.974,P<0.001]。在SHPT中,NIRF对甲状旁腺的检出率为25.00%(3/12)。结论近红外荧光下甲状旁腺FI不受其他临床变量的影响,除SHPT外,NIRF技术可提高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能力。

  • 标签: 甲状旁腺 荧光强度 影响因素 检出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精准外科理念下采用荧光造影剂染色引导手术在外科各个领域得到蓬勃发展,它具有帮助指导外科手术,并为外科医师提供实际可见的荧光显像的作用。临床上,荧光造影剂可用于显示肿瘤轮廓并且识别度高,实时引导手术,定位淋巴结转移,发现微小转移病灶,并在术中识别重要的解剖结构,避免可能发生的副损伤。人们对于能介导外科手术的荧光造影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对经典荧光造影剂如吲哚菁绿、亚甲蓝等的研究和外科应用拓展,以及对新型靶向荧光造影剂如叶酸受体靶向造影剂、基于单克隆抗体的荧光靶向造影剂和智能造影剂等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本文将从经典荧光造影剂和新型靶向荧光造影剂两个方面来对荧光造影剂的研究与外科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荧光染料 外科手术 荧光造影剂 荧光引导手术 荧光成像
  • 简介:摘要术中神经定位困难常可增大神经损伤的风险,从而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如何在涉及神经的手术(如复发性腮腺肿瘤、前列腺等手术)中准确定位神经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术中实时定位神经的方法众多,其中荧光成像技术具有高灵敏、易使用、低成本、无辐射的独特优势,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就荧光成像技术在神经定位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标签: 立体定位技术 神经 光学成像 荧光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解偶联蛋白(UCP)属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线粒体载体蛋白家族,主要包括UCP1、UCP2和UCP3等。研究表明,UCP通过脂质褐变过程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细胞分泌锌-α2-糖蛋白刺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诱导脂质褐变并表达UCP1,促进肿瘤的生长。磷脂酶C样蛋白1可上调UCP1表达,消耗异常脂质,使肿瘤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抑制肿瘤的迁移和侵袭。另外,肿瘤抑制因子p53的辅助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β能增强p53缺乏的脂肪细胞中UCP1的表达,UCP2的上调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p53介导的细胞凋亡,激活活性氧系统,增强肿瘤的活力和增殖能力。

  • 标签: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质类 肿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磷脂酶C样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编码X蛋白促进甲胎蛋白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评估肝癌患者HBV感染与否与AFP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在PLC/PRF/5肝癌细胞系中转染HBV、HBx及P53真核表达质粒,36 h 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检测HBV和HBx对P53和AFP表达的影响,以及P53对AFP表达的影响;在PLC/PRF/5细胞中转染包含AFP基因启动子和沉默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改变明确沉默子区域,再将包含沉默子的报告载体与HBV/HBx质粒共转染PLC/PRF/5细胞,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的改变验证HBV/HBx对AFP基因沉默子区域的作用;用ChIP实验验证P53在AFP基因沉默子区域的结合,并证实HBx对P53与作用序列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统计分析发现HBV感染与AFP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HBV阳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值总体中位数为296.8 ng/ml,而HBV阴性患者的AFP总体中位数为71.5 ng/ml(P=0.02),HBV阳性肝癌患者的AF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V阴性肝癌患者;P53可以抑制AFP表达(P<0.001),而HBV和HBx均能抑制P53表达(P=0.0011、P=0.0027),并促进AFP表达(P=0.0014、P<0.001);HBV和HBx可以作用于AFP基因沉默子区域,促进基因转录(P<0.001、P=0.0019;P=0.0046、P=0.0015);P53与AFP基因沉默子的结合作用能够被HBx所够削弱。结论HBx可通过抑制P53表达,并且抑制P53在AFP基因沉默子区域的结合,以此促进AFP基因转录,并进一步促进AFP蛋白表达。

  • 标签: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X蛋白 甲胎蛋白 P53 转录调控
  • 简介:摘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中,淋巴结清扫效力和吻合口血供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期和近期有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也是术者的关注要点。近年来,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逐步应用于胃肠手术中,在术中淋巴结定位和吻合口处血管造影等方面效果明显。本文对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经典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具有周期短、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度强等特点,是检测染色体异常及基因变异的常用工具之一。一个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医疗安全管理的基础环节,是保证FISH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和及时的前提。该文结合作者工作体会对如何做好FISH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了介绍,旨在提高FISH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建设。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25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女性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发热、下肢皮肤红色痛性结节、肺部团块影,多部位病理活检后明确诊断为结节性脂膜炎及机化性肺炎,经糖皮质激素有效治疗后成功接受父供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白血病 结节性脂膜炎 机化性肺炎
  • 简介:摘要红色阴囊综合征(RSS) 是一种不明病因的慢性难治性生殖器红斑,其临床特点是阴囊前侧持续性红斑,可累及阴茎,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和)烧灼感,少数严重者可表现为重度感觉过敏。虽然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存在具体发病机制不清,认识不足,易误诊,治疗不规范等问题,本文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治以及预后作一综述。

  • 标签: 阴囊综合征 红斑 灼痛 瘙痒
  • 作者: 刘泽龙 欧志君 区景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广州 510080;血管疾病诊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 广东省血管疾病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血管疾病诊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 广东省血管疾病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是体内重要的血浆脂蛋白,可以通过参与胆固醇逆向运输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发挥抗炎、抗氧化及抗凋亡等功能。多年来研究者们认为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一些有关HDL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及人类遗传学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矛盾的结论。这些研究提示在心血管等疾病状态下HDL的蛋白成分可能发生翻译后修饰,导致其丧失原有功能,甚至获得促炎、促氧化的特质。本文就目前疾病状态下HDL发生蛋白成分修饰的机制及其功能改变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脂蛋白类,高密度脂蛋白 蛋白质加工,转译后 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为适应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需要而在其自身极化层面上发生谱系变化模型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TME中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提供参考。方法取绿色荧光(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并已建成近交系的Foxn1nu.B6-CAG-EGFP/SU裸小鼠骨髓细胞,分别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CSF-1)、IFN-γ+LPS、IL-4诱导下,培养出M0、M1和M2亚型,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和极化蛋白,并进一步与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U3共培养。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原始骨髓细胞和条件培养基培养出的M0、M1和M2都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后,普通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11C和CD206标志蛋白表达都呈阳性,CD68只在M1巨噬细胞上为弱阳性,CSF-1和CSF-1R在各亚型细胞上都呈强阳性。在共培养的干细胞球体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细胞浸润,并发生了吞噬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绿色荧光裸小鼠的髓源性巨噬细胞谱系模型,包含M0、M1和M2亚型,都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表达共同的标志蛋白和极化相关蛋白,具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吞噬功能,可用于与肿瘤细胞之间相生相克表征的研究,特别是需要示踪研究时,可通过巨噬细胞发出的绿色荧光进行识别。

  • 标签: 巨噬细胞谱系 荧光示踪 绿色荧光裸小鼠 巨噬细胞极化培养 巨噬细胞标志蛋白 吞噬功能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47岁,因反复右上腹胀痛6个月入院。既往剖宫产手术史。腹部彩超提示:胆囊结石,MRCP提示:胆囊结石,右副肝管显示毗邻胆囊颈管。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解剖胆囊前、后三角,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注意保护右副肝管,胆囊管近胆总管侧、胆囊动脉近心端用可吸收生物夹夹闭,胆囊管胆囊侧用1-0丝线结扎、切断胆囊管,胆囊动脉远心端用电凝凝闭,胆囊床用电凝分离。胆囊从脐上缘戳孔处取出。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pMDT-18克隆质粒载体的基础上,构建实用型的能够稳定转染甲型流感病毒RNPs并且可体外定量检测的RNA聚合酶I荧光报告系统。方法设计并人工合成人RNA聚合酶I启动子、小鼠终止子序列及毒株A/Puerto Rico/8/34的NP基因的UTR,利用嵌合PCR方法将绿色荧光(eGFP)基因与上述元件体外连接,形成小鼠终止子-3’UTR-eGFP-5’UTR-人RNA聚合酶I启动子报告元件,将报告元件克隆至不携带任何启动子的pMDT-18质粒载体中,构建实用型RNA聚合酶I荧光报告质粒,转染稳定表达流感病毒A/Puerto Rico/8/34 RNPs的HeLa细胞,观察荧光表达及测定相对荧光度。结果该系统在转染HeLa细胞后,无任何荧光产生,而转染稳定表达流感病毒A/Puerto Rico/8/34 RNPs的HeLa细胞后24 h、36 h、48 h和60 h均有荧光产生,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强。结论成功构建了实用型RNA聚合酶I荧光报告系统,有助于提高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拯救效率、研究流感病毒聚合酶功能以及探索UTR多态性对特定基因的复制或转录的影响机制,为流感工作者在病毒分子机制领域的研究搭建了可靠的技术平台。

  • 标签: RNA聚合酶I 流感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 简介:摘要肺癌发病率、病死率高,在其早期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目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是肺癌微创治疗的主流术式,但手术过程中,肿瘤组织难以分辨、引流淋巴结难以定位、肺段界线难以识别等挑战使得术者难以完全切除肿瘤。近年来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与电视辅助胸腔镜相结合,在术中定位肺部结节、标记前哨淋巴结、识别肺段界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肝脏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切除,而能否在术中实现精准定位肿瘤、界定切缘是影响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自2009年由Ishizawa首次应用于肝肿瘤切除术以来,在肝脏肿瘤的分型、识别、定界等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其仍存在探测深度有限、假阳性等缺陷,尤其是对肝硬化患者的使用规范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