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老年布鲁杆菌病脊椎炎(BS)临床诊断体系评价治疗方法,以便提高该病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BS患者,按照诊断体系对患者进行病史、临床、影像、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且依据诊断标准确定为确诊病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心脑血管病、低蛋白血症、中重度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症和深静脉血栓。依据是否手术分为两组:药物治疗组28例,药物+手术治疗组42例。两组患者依据VAS评分、影像学评分、临床效果指标对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作为主要随访与评价点。结果7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为(11.82±0.24)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合并症均得到有效控制,药物+手术治疗组患者无复发、断钉、断棒及窦道形成,椎间隙植骨愈合良好,脊柱稳定性佳。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使VAS评分降低(P<0.05),药物+手术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均为0分。两组影像学评分逐渐升高(P<0.05),药物+手术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达到10分。两组临床治愈率逐渐升高(P<0.05),药物+手术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达到100%。结论符合非手术适应证的老年BS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多学科协作、规范化药物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实施手术干预临床治愈率可达到100%,疗效佳。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脊椎炎 规范化 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疗机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和指标进行系统评价,为制定医疗机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对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Web of Science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时至2020年2月。纳入与医疗机构信用评价指标相关的文献和政府文件等。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提取及信息整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分类归纳和描述。结果有13篇涉及医疗机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纳入本研究。文献显示,医疗机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共涉及57个维度;指标体系涉及467个指标,与医疗质量、运营管理、执业审查、医疗费用、综合评价相关的指标共有168个,各维度下选用频次≥3次的指标仅15个。结论目前文献对诚信执业、医疗质量、医疗费用相关的指标选用频次较高,但大部分指标的一致较低,指标设置结构缺乏统一,指标类别划分不合理,政府文件指标与学者研究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缺乏详细的指标说明。应强化医疗机构信用评价理论研究,理清医疗机构信用评价的政策背景,并进一步明晰指标说明。

  • 标签: 医疗机构 信用评价 指标体系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十分常见,通过灵敏的影像学检查在一般人群中的检出率可达到60%以上。大多数患者没有甲状腺相关的临床症状,他们通常在因其他不适就诊检查时发现甲状腺结节。盲目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活检可能造成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但未能充分完善甲状腺结节活检也可能导致临床漏诊甲状腺癌。最近的临床指南提倡在甲状腺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用更保守的方法来评估甲状腺结节,即通过临床和超声征象决定活检的必要。此外,最新证据表明,对于活检无法得出确切结论者,可以通过超声风险分层或其他辅助检查(分子标记物、甲状腺细胞学第二诊疗意见)的联合评估进一步明确甲状腺癌的风险和管理策略。本文总结了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充分评估的临床意义,重点介绍了与明确甲状腺癌风险的诊断试验相关的临床证据,并强调了在甲状腺癌风险不确定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选择倾向的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标准。方法2018年3—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科护士长、压力损伤管理小组专科护士等18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在检索手术相关压力损伤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制订函询表。采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对各级条目进行删除、合并、修改,确定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各级评价指标及权重。结果本研究共进行2轮专家咨询,其中专家判断系数为0.989,专家熟悉系数为0.956,专家权威系数为0.973。2轮函询结果中,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09~0.138。最终构建的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8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通过Delphi法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可用于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的评价,有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手术室 压力性损伤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专家咨询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奥马哈系统构建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方法基于文献研究,结合奥马哈系统、内容分析、交叉映射法以及专家小组会议初步拟定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2019年1—3月,对15例来自肿瘤医疗、肿瘤护理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最后形成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2019年4—5月,选取某肿瘤专科医院30例肺癌化疗患者对延续护理评价体系内容进行重要评定。专家的积极性用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采用专家权威系数(Cr)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意见的集中程度采用重要赋值表示。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第2轮专家函询Cr为0.80,一、二级指标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00和0.160(P<0.001),专家、患者评定意见均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62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护理评价体系内容科学、合理,可为有效实施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肺肿瘤 化疗 延续性护理 奥马哈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筛选对结核病诊断有辅助意义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的临床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上海市肺科医院和上海市东方医院的102例结核病患者[男49例,女53例,年龄为40.0(24.0,48.5)岁]、100例就诊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经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检测为阳性者[男55例,女45例,年龄为44.0(37.0,52.0)岁]和96名健康体检者[男55例,女41例,年龄为43.0(32.2,52.8)岁]。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别检测其血浆中的小分子代谢物,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变量投影重要(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及单变量统计分析t检验方法筛选活动结核病患者血浆中主要的差异代谢物,并对代谢差异物进行单变量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值及用于结核病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所有样本检测得到10 266个变量,经人类代谢组数据库检索定性,初步鉴定出1 153种物质。3组样本两两比较后,将同时满足VIP>1和P<0.05的差异代谢物绘制韦恩图,得到的交集中含有38种主要差异代谢物。ROC曲线评估38个主要差异代谢物对活动结核病的诊断效能,发现乳酸、多巴胺、9-十五碳烯酸及12,13-二羟基亚油酸在诊断活动结核病时,其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2、0.98、0.94和0.94,特异度均大于90%,敏感度均大于80%,4种代谢标志物联合诊断活动结核病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为94%。结论筛选出的4种代谢标志物乳酸、多巴胺、9-十五碳烯酸及12,13-二羟基亚油酸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结核病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诊断效能评价
  • 简介:摘要慕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关于医学慕课的评价备受关注。本文基于文献研究确定医学慕课评价模块,通过案例研究提取医学慕课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完成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应用元决策软件完成了指标权重的计算,最终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及其权重以及26个关注点的医学慕课评价指标体系。用于修正指标内容的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22和0.910,内容效度分别为0.974和0.923,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信效度,能够为医学院校开展医学慕课建设和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医学教育 医学慕课 评价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我国当前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此防治策略的落实,最终目的是开展"精准补碘"。但是,目前"精准补碘"的实施面临一些困难,主要是如何精准衡量个体碘营养。本文从机体碘的摄入、机体碘水平、机体碘的排出三个方面探讨了目前衡量碘营养指标的架构以及各类指标的优缺点、衡量指标的金标准、各指标的应用范围和联合应用。

  • 标签: 个体碘营养 科学补碘 精准补碘
  • 简介:摘要本文以电网实物资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围绕电网实物资产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电网实物资产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等观点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科学原则,实用原则,健康水平指标,退役报废指标等内部因素,旨意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 标签: 电网实物 资产评价 指标 体系
  • 作者: 王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河北省荣军医院 放射科,河北保定050899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诊断中采用DR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颈椎病患者研究(2022年1月~2022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DR检查,对照组30例给予X线检查,分析不同方案检出率、诊断效能。结果:(1)检出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2)诊断效能:观察组灵敏(49.94%)、特异性(71.43%)、准确(66.67%)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结论:DR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效果确切,可提高检出率及准确率,亦可为医师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值得借鉴。

  • 标签: 颈椎病;DR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颈椎曲度异常
  • 简介:摘要肾脏是维持血钾平衡的最主要器官,多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肾小管排钾功能障碍,导致血钾升高,使得高钾血症成为儿童肾脏疾病容易伴发的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肾高钾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临床医师尤为重要。

  • 标签: 高钾血症 肾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ICU姑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ICU实施高质量的姑息护理提供指导。方法2020年9—11月,通过查阅文献、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设计函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20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专家应答率分别为80%、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73;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98、0.176。最终确立的ICU姑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95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姑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对我国ICU实施及发展高质量的姑息护理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姑息护理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ICU姑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ICU实施高质量的姑息护理提供指导。方法2020年9—11月,通过查阅文献、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设计函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20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专家应答率分别为80%、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73;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98、0.176。最终确立的ICU姑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95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姑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对我国ICU实施及发展高质量的姑息护理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姑息护理 德尔菲法
  • 作者: 陈佳佳 童莺歌 刘苗苗 黎晓艳 成燕 柴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4期
  • 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310036;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杭州 310006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310036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312000 ,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 323000 ,浙江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杭州 310014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1508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医院评价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提供有效工具。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2月以Donabedian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法构建原始指标,通过小组讨论法构建初级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5名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展开2轮咨询,构建最终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构建的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结构、过程和结果3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0.4、0.4;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占前3位的分别为镇痛效果(0.266 7)、疼痛评估与再评估(0.160 0)、镇痛治疗(0.160 0);三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占前3位的是中重度活动疼痛发生率(0.143 9)、中重度静息痛发生率(0.079 2)、镇痛健康教育充分率(0.073 0)。2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15,2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0.25(P<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全面、科学合理,能体现术后疼痛管理多环节及多学科合作的特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疼痛,手术后 疼痛管理 质量指标 德尔菲方法 Donabedian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系统考核为主的师资遴选体系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前期准备、培训、系统考核实施与授权等步骤遴选出护理带教师资队伍参与日常护理带教,再通过自制"护理师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表"问卷分别对参与师资遴选者、管理者及同事、实习生三方分别进行调查,比较其对师资遴选体系应用前后的教师素质及带教质量的评价。结果参与师资遴选者、管理者及同事、实习生三方均认为以系统考核为主的师资遴选后的教师思想素质、个人能力、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均优于遴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系统考核为主的师资遴选体系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效果良好,值得在实践中推广运用。

  • 标签: 系统性考核 师资遴选 护理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齐齐哈尔医学院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且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通过课堂提问、疑难病例讨论、新进展报告、试题库测试、书写见习笔记、学生间模拟问诊配合床边问诊、学生间体格检查配合床边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临床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出科考核和毕业考核等措施,建立以课堂评价、见习评价、实习评价的促学评价体系,培养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涵建设,进一步促进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通过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的成绩分析,2018年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通过率较2017年显著提高,理论成绩通过率提高23.31%,技能成绩通过率提高0.79%。说明促学评价体系在临床课程教学实践中发挥了指导作用。

  • 标签: 促学评价体系 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 效果评价
  • 作者: 李娜 李马超 肖彤洋 闫宇涵 李晓琴 刘海灿 万康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省新发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 51811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32503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长沙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410005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PstS1和HspX蛋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和疫苗候选抗原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分子克隆表达和Ni2+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获得重组目的蛋白PstS1和HspX。收集健康志愿者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志愿者血液样本及其背景流行病学资料,以重组PstS1和HspX蛋白作为抗原,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分别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和分泌IFN-γ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重组PstS1和HspX蛋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结果重组PstS1和HspX蛋白均能特异性刺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体内较多的效应T细胞分泌IFN-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组PstS1和HspX蛋白作为ELISPOT诊断抗原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2.11%(35/38)和65.96%(31/47),68.42%(26/38)和91.49%(43/47)。重组PstS1和HspX蛋白也具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反应,但仅HspX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PstS1和HspX蛋白均具有较好的细胞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优势抗原。两者均具有较好的细胞免疫诊断性能,同时也是较好的潜在抗结核疫苗候选抗原。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PstS1 HspX 免疫优势抗原
  • 简介:摘要当前多种新型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亟需遵照5R原则,多学科合作建立有效的诊断管理体系,即针对恰当患者,在恰当时间开展恰当的检测、进行恰当的报告和解读。诊断管理可充分发挥常规技术和新型技术的优势,最大程度改善临床实践、节省医疗花费,遏制耐药的发展。

  • 标签: 微生物学技术 诊断管理 抗微生物药物管理
  • 简介:摘要实习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主体在实习医院,学校的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难以将其纳入其中。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按照"以核定点、以点串线,问题导向、持续改进,全面推进、分层诊改"的思路建立了"五点七线"式实习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体系并推进实施。通过两年的实践,在实习教学管理、实习生基础知识提升、增强带教和学习意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学校和医院双方诊改理念的养成,提升了实习管理效率和实习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教育 诊断与改进 实习教学 研究与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拟建立麻醉护士术后谵妄评估培训体系评价培训效果。方法选取本中心麻醉护士16名,性别不限,进行系统化术后谵妄评估培训。术后谵妄评估培训体系包括问卷调查、理论授课、模拟访视、临床观摩、独立评估、集中答疑、效果评估、随机抽查。分别于培训开始前、独立评估第4周结束时进行术后谵妄知识水平测试。于独立评估第1和4周时计算麻醉护士和培训小组术后谵妄诊断率、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麻醉护士与培训小组术后谵妄诊断情况进行一致分析。于培训结束后第3个月的第1周进行评估结果抽查,计算麻醉护士与培训小组术后谵妄诊断率,并进行一致分析。结果与培训第1周比较,培训第4周时麻醉护士术后谵妄知识问卷分数和评估敏感度升高(P<0.05),术后谵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培训小组比较,麻醉护士培训第1周术后谵妄诊断率降低(P<0.05),培训第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第1和4周,麻醉护士与培训小组术后谵妄评估一致分析的Kappa值分别为0.676、0.954(P<0.01)。培训结束后第3个月的第1周,麻醉护士与培训小组术后谵妄评估一致分析的Kappa值为0.862(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术后谵妄评估培训体系,实现了对麻醉护士术后谵妄的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谵妄 护理评估 教育 麻醉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