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路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 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苏州 215006
  • 简介:摘要自2020版《中国多发性骨髓诊治指南》出版之后的2年里,又有4个新药获批用于多发性骨髓的治疗,分别是用于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的第3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第2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核输出蛋白抑制剂塞利尼索以及用于骨髓骨病治疗的地舒单抗。除此之外,达雷妥尤单抗在初治不适于移植患者的适应证获批;新药获批速度的加快以及医保政策的改变、国产仿制药品的出现均使得药物可及性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抗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靶点的抗体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均在美国获批用于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的治疗;其他双特异性抗体等种种措施使得多发性骨髓患者的生存不断提高,距离部分患者治愈的目标正在不断接近。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指南 修订
  • 作者: 张菡偌 白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兰州 73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病专科中心,兰州 73005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病专科中心,兰州 730050
  • 简介:摘要2016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将浆细胞骨髓归为成熟B细胞肿瘤的一种,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过度生成,极少数是不产生M蛋白的未分泌型。浆母细胞型骨髓是浆细胞骨髓中具有侵袭性的亚型,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浆母细胞型骨髓患者肩胛肿物及椎体肿物标本中所见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其免疫组织化学、血清学检查及临床特征等作相关介绍。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各阶段多发性骨髓的临床研究有较全面地报道。文章对高危冒烟型多发性骨髓(HR-SMM)、新诊断多发性骨髓(NDMM)及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RRMM)的治疗,特别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的关键研究进行介绍,以指导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为Ⅰ~Ⅱ期研究,并且观察时间尚短,需要通过长期随访及扩大样本的Ⅲ期研究结果进一步确定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英国骨髓联盟风险评分(MRP)针对初诊多发性老年骨髓(NDMM)患者是否具有评估预后、指导临床的意义。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就诊的年龄≥65岁的NDMM患者应用MRP评分,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组,分析其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中位年龄69(65~84)岁,中位随访时间13.3(1.2~43.4)个月,MRP评分低风险组22例、中风险组13例、高风险组28例,三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38.4、25.1和21.2个月,2年PFS率分别为83.9%、60.0%、45.6%(P=0.177),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100.0%、90.0%、74.6%(P=0.049)。高、中、低风险组患者发生2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20例(71.4%)、7例(53.8%)、8例(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46);发生3级及以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17例(60.7%)、5例(38.5%)、5例(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9,P=0.025)。中、高风险组分别有6例(46.2%)、19例(67.9%)出现化疗中断、延迟或更换方案的情况,比例高于低风险组(31.8%,χ2=6.543,P=0.038)。结论对老年NDMM患者进行MRP评分具有可行性,MRP评分可用于预测患者发生化疗不良事件等,且对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MRP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MM)患者骨髓细胞膜表面Notch1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9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38例MM患者,同时选取18例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初诊时(治疗前)、缓解期(治疗中达最好疗效的时期)、进展期(疾病进展期)骨髓细胞表面以及对照组正常浆细胞表面Notch1表达水平。分析疗效,并对MM患者各期与对照者Notch1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8例MM患者中,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6例(15.8%),完全缓解14例(36.8%),非常好的部分缓解10例(26.3%),部分缓解6例(15.8%);2例(5.3%)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死亡,故36例患者进行了Notch1检测。MM患者初诊时、缓解期、进展期骨髓细胞表面及对照组正常浆细胞表面的Notch1表达率分别为(13.1±3.9)%、(2.7±1.2)%、(5.4±1.7)%、(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4,P<0.01),MM患者初诊时、进展期Notch1表达率高于缓解期(均P<0.01),而缓解期骨髓细胞表面Notch1表达率高于对照组正常浆细胞表面Notch1表达率(t=2.219,P=0.038)。结论Notch1信号通路在MM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检测Notch1对MM的监测、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 Notch1
  • 简介:摘要骨髓肾病即管型肾病,是多发性骨髓急性肾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游离轻链与管型肾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快速持续降低提示着较好的肾脏预后。对于严重肾损害的管型肾病患者,血液净化联合有效的化疗,可更好地清除体内游离轻链,改善肾脏预后。近年来血液净化如高截留量透析、高通量透析等治疗管型肾病一直是研究热点,但最佳治疗方式尚未确认。本文探讨了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游离轻链清除及管型肾病治疗方面的进展。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急性肾损伤 血液净化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多发性骨髓的要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金域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实验诊断室2019年1-6月确诊的多发性骨髓患者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要点,随访14例确诊患者治疗后疾病转归。结果14例患者中,血红蛋白最低为47 g/L,最高105 g/L,平均73 g/L;患者年龄范围54~85岁,平均67岁。根据欧洲血液学会议分型标准确诊为小浆细胞型(Ⅰ型)4例,幼浆细胞型(Ⅱ型)6例,原浆细胞型(Ⅲ型)2例,网状细胞型(Ⅳ型)2例。确诊对症治疗后,14例患者症状、体征、血常规相关检验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骨髓细胞百分比均下降或明显下降,符合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标准。结论多发性骨髓患者常伴有贫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部分患者起病慢、首发症状不明显、无典型体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检出异常浆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 白血病,浆细胞 骨髓检查 红细胞 贫血 诊断,鉴别 体征和症状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新型靶向治疗等生物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开辟了多发性骨髓(MM)治疗的新领域。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同种异体CAR-T、抗体偶联药物(ADC)及靶向BCMA的双特异性抗体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及较好的安全性。文章结合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的相关报道对MM免疫治疗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成熟抗原 抗体偶联药物 双特异性抗体
  • 简介:摘要IgE型多发性骨髓非常罕见,预后不良。本文结合文献复习报告一例IgE-κ型多发性骨髓诊断及治疗过程,通过规范治疗,获得了较好反应。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Ig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扶正培元方辅助改良VA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M蛋白、骨髓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5月96例M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改良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扶正培元方辅助治疗。2组均治疗3个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VAS量表对骨痛程度进行量化评分,采用氧化酶法检测SCr,采用氰酸盐法检测HbAlc,以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钙水平,以免疫扩散电泳法测定M蛋白水平;行骨髓穿刺制作骨髓涂片测定骨髓细胞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2、γ-干扰素、IL-4、IL-10水平。观察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3%(39/48)、对照组为62.5%(3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4,P=0.041)。治疗第1、3个周期,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t值分别为4.674、13.328)、骨痛评分(t值分别为4.505、11.398)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Cr(t值分别为4.452、10.039)、血钙(t值分别为4.578、4.15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HbAlc(t值分别为5.290、8.87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M蛋白(t值分别为11.145、33.812)、骨髓细胞(t值分别为6.415、19.73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L-2(t值分别为4.922、8.789)、γ-干扰素(t值分别为5.610、8.88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L-4(t值分别为4.709、6.784)、IL-10(t值分别为5.287、12.82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41.7%(20/48)、对照组为62.5%(3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4,P=0.041)。结论扶正培元方辅助改良VAD方案可有效缓解MM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骨痛程度,促进骨髓细胞减少,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化疗耐受性。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扶正培元方 改良VAD方案 中医证候积分 骨痛 M蛋白 骨髓瘤细胞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涂片、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及细胞遗传学检测在初诊多发性骨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天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初诊的多发性骨髓患者280例,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骨髓穿刺,并进行骨髓涂片、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FISH、细胞遗传学检测,比较各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280例患者中,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中位浆细胞比例高于骨髓涂片(20例,0.675比0.300)及流式细胞术(47例,0.650比0.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83,P<0.01;Z=-5.947,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CD38、CD138、κ、λ、CD56、CD19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280/280)、100.0%(280/280)、57.5%(161/280)、42.5%(119/280)、62.1%(174/280)、19.3%(54/280);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中CD38、CD138、κ、λ、CD56的阳性率分别为98.9%(277/280)、98.2%(275/280)、57.5%(161/280)、42.5%(119/280)、62.1%(174/280);两种检测方法对相同检测指标的检测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行FISH检测的患者基因异常检出率为69.9%(93/133),其中直接荧光原位杂交(D-FISH)异常检出率为42.9%(57/133),CD138磁珠分选系统(MACS)-FISH异常检出率为82.7%(110/133)。行G显带检测的患者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为38.5%(85/221)。FSIH,尤其是MACS-FISH,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高于G显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97,P<0.05)。结论骨髓涂片、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流式细胞术、FISH(尤其是MACS-FISH)、细胞遗传学等多种检查方法综合应用更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的诊断,并可能对预后判定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检查 涂片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原位杂交,荧光 细胞遗传学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在诊断部分删除了活动性骨髓诊断必须血/尿免疫固定电泳阳性,增加了少见类型骨髓的描述;对危险分层部分进行了细化;对于难治复发患者治疗增加了包含卡非佐米、泊马度胺、塞利尼索方案的推荐,仍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支持治疗部分增加了血栓预防的推荐以及地舒单抗在骨髓骨病中的应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指南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近2年有多个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新药在中国获准上市,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relapse/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治疗可选择性越来越多,《中国多发性骨髓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在该部分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方案的耐药性给出了适当的治疗方案的推荐。为了便于血液科医师更好地选择合适的RRMM治疗方案,现对此部分内容作以下解读。

  • 标签: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 定义 治疗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的生物学异质性使患者临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根据预后因素进行危险度分层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相当关键。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预后标志物不断更新,从最初的Durie-Salmon分期和国际分期体系(ISS)到细胞遗传学和荧光原位杂交,并进一步随着基因表达谱和二代测序、蛋白质组学和糖代谢组学领域的发展逐渐深入。但日新月异的技术和临床实际应用仍存在一定偏差,"双打击"或"三打击"骨髓的提出,在识别超高危患者上有一定优势,相信未来随着更多预后分子标志和用于治疗反应预测标志物的发现,多发性骨髓的精准预后分层将日益成熟。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指南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随着靶向治疗、CART细胞免疫、自体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新方法的引入,多发性骨髓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期有了显著提升。同时,针对多发性骨髓的诊断技术,尤其是深层次的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临床检验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多发性骨髓的诊断、预后评估标准和实验室检查方法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实验室技术 预后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MM)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骨髓浆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目前诊断方式主要依赖M蛋白的检测和有创性骨髓穿刺活组织检查,常规影像学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分子影像技术为MM的无创性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法。全身MRI具有很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可以显示骨髓浸润和血管情况;18F-FDG、乙酸盐、胆碱、蛋氨酸等代谢显像具有较高灵敏度;免疫PET显像则为患者筛选特异性靶标进行靶向或免疫治疗,并在治疗后进行有效的疗效评估。该文对MM的分子影像学,尤其是免疫PET显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分子成像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多种新药的应用,多发性骨髓(MM)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几乎所有的患者最终仍会复发。而微小残留病(MRD)的持续存在被认为是疾病复发的根源。因此,对MM患者进行MRD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有助于MM的疗效评价、加速临床试验、动态危险分层,进一步指导治疗策略,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文章将对不同MRD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在MM中的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微小残留病 生存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