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从事电视教学46年,我一直关注着电视屏幕。就电视新闻传播来说,从电影胶片时代、模拟再现时代,到现在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其间我感受过那些渐变的过程,也迎接过突变的震撼。电视屏幕可以看作是一个流动的生命体,它总是在前进和变化之中,让我这个始终关注着电视的人,真是感慨颇多。

  • 标签: 历史记忆 长江 感悟 现代 电视新闻传播 电视教学
  • 简介:1983年,大型电视专题纪录片《话说长江》出现在中央电视台荧屏上。在当时那个全民奔向“四个现代化”的宏大背景下,这部充满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以及文化反思精神的电视作品,立即成了大众寄托现代化梦想的最好载体。“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电视片中的这一曲《长江之歌》几乎被当作了“中国之歌”,在各种公众场合、各种仪式场合、各种激情场合被反复颂唱并作为哪个时代的音乐记忆之一流传至今。

  • 标签: 音乐记忆 长江 “四个现代化” 中央电视台 电视作品 反思精神
  • 简介:长江,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正在变动中的当代中国的缩影。古老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亘古不变”与“万象更新”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一直吸引着电视人的目光。1983年8月,25集大型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的播出,掀起了一场持久的“长江热”,以40%的收视率创造了中国电视的收视奇迹。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06年7月,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承制、制作周期长达两年的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央视一套隆重播出,再次引起了广大观众、业界与学界的关注。该片以饱满的激情,立体、多维、全景式地展现了长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壮丽景象和人文景观,以强烈震撼的视听冲击力凸显出魅力长江的新形象,充分挖掘了长江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符号所蕴含的自然、人文、社会、历史价值,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荧屏上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力作。本期“个案研究”邀请了《再说长江》的几位主创者和专家,就《再说长江》的由来、创作历程、历史文化意义及电视艺术与传播价值作了深入的探讨。

  • 标签: 长江 大型电视纪录片 中华民族精神 历史与现实 对话 中国电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长江日报》推出的“人与社会”专版,从多方面努力,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提高可读性,博得广大读者的好评。这个专版面向广大市民读者群,有着鲜明特点,首先是以敏锐的思维发现问题。一九八七年九月,深圳南海酒店在武汉市招聘五十名服务人员,两天时间报名者就达八

  • 标签: 《长江日报》 服务人员 新闻出版报 生活材料 编稿 高工资
  • 简介:中央电视台最近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的确是一部巨献之作。它题材重大,主题厚重,规模宏大,我看后既振奋不已,也感慨良多。虽然这种振奋和感慨由多方面原由汇聚而成,但有两点非常突出:第一,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大台,它把记录中国改革建设的伟大实践,始终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而20年前的长江和20年后的长江,正是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一个真实缩影,这样的前后对比拍摄,可以清晰地凸现中国发展的主脉;第,它同样也真切记录了中国的电视和中国电视人可喜的成长史,

  • 标签: 大型电视纪录片 长江 “再” 中央电视台 中国改革 伟大实践
  • 作者: 文/杨春燕
  • 学科: 文化科学 > 传播学
  • 创建时间:2020-12-07
  • 出处:《文学欣赏》 2020年第3期
  • 机构: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说的是神农有一个神奇的肚子,不管吃下什么,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肠胃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生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处开白花常绿树嫩叶时,吃下去的叶在肚子里从上到下,感觉特别,好像在肚子里排查什么,于是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神农尝试百草,经常中毒,全靠茶叶来解毒。
  • 简介:春茶茶季短。在春茶集中采摘之前,茶农们都会早早安排好一个茶季的采摘计划,比如请多少茶工,先从哪片园采摘。春茶的采摘要和时间赛跑。采茶是一项精细活儿,一般会选一芽、三叶,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先行采摘,据查,平均每500克成品茶约有芽头8000-10000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仲秋时节,金风送爽;江城武汉,万刊云集。9月14日上午,在中西部最大、全国第三的展览场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首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盛大开幕。展厅外,人头攒动,开幕式简短而庄重;展厅内,1.3万种海内外期刊在展会上亮相,近50万种图书文化产品参展。展会期间举办期刊传媒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国际版权高峰论坛等系列论坛、专家讲座,以及汽车文化节、演武大会等各类文化活动100多场次。其间,共有30万读者前往展馆参观。现场销售、订货额达3.4亿元。参展单位共达成各类交易意向30多项,金额3亿多元人民币。三天的期刊盛宴,真正展现了我国期刊20年来的发展成就和中外期刊合作交流的成果,

  • 标签: 博览会 期刊 武汉 交易 中国 侧记
  • 简介:在《间谍之》中,律师多诺万,一名出色的保险律师,经历了与苏联间谍交涉、面临美国公众质疑、只身一人前往东德进行换俘,面临了许多艰难的选择,遭遇进退两难的困境,甚至成为了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共同的敌人,他不仅面对了舆论压力,且生命安全也受到了威胁,甚至连累家人陷入危险之中,他经历了困顿与迷茫、找寻与受挫、觉醒与坚定,不断地超越自己,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实现了自我。

  • 标签: 自我实现 理想人格 爱国主义
  • 简介:2008年中国遭遇大喜大悲,大冰灾、大地震,大悲重创大地,但公民爱心大井喷。来自民间的捐赠款物,曾一度超过各级政府下达的财政资金,媒体也纷纷加入慈善大潮,加强报道、组织募捐。而早在2002年,《武汉晚报》慈善报道就开始系统化,其爱心公益专栏——“扶助行动”,如今已在不断创新中走向成熟。以报道引起社会关注,以新闻的力量整合社会财富,在慈善事业中不仅做传播主体,而且做行为主体。到2009年4月,“扶助行动”正好满7周岁时,

  • 标签: 《武汉晚报》 慈善事业 社会财富 媒体 捐赠款物 财政资金
  • 简介:生成新闻的源头——社会在变,新闻流程的终端——受众在变,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新闻采集者、编排者、传播者,不得不变,而且应该是主动求变。只有他们的求变、创新,才能真正使新闻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这种求变、创新的精神,同样充分体现在第九届长江韬奋奖参评者的身上。

  • 标签: 新闻创新 韬奋 长江 评选 新闻采集 传播者
  • 简介: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席卷了中国报业,尤其是市场化发展较为成熟的都市类报纸,纸价高涨、销量下降、广告萎缩是摆在各家都市报社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武汉的都市报为例,阐述了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都市报必须另辟蹊径,在内涵式发展上,要优化报业集团资源,加强经济报道力度,探索集约化发展之路;在外延式发展上,要依托报网融合,促进都市报与各类媒介的融合,并遵循经济规律,实现都市报的多元化经营。

  • 标签: 金融危机 都市报 报业集团 媒介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