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一、建国初期私营报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在建国进程中,中共中央对私营报业实行了区别对待的政策:没收军管反动报纸,保护进步报纸,对中间性的报纸允许登记后继续出版。据1950年3月新闻出版署统计,全国共有报纸336家,其中私营报纸58家(另有公营报纸257家),占总数17%左右,这里面包括解放后准许继续出版的(如《大公报》)、批准恢复的(如《文汇报》)和新创办的(如《亦报》)。估算下来,当时中国私营报纸数目约在60家左右。但到当年6月底,私营报纸数目减为43家,到11月底为39家,到12月底为34家,到1951年4月底为31家,到8月下旬,只剩25家。其中除了少数如天津《博陵日报》因出现歪曲政策报道而被停刊外,主要是两种结果:一是由于报纸销路下降、广告减少,经营难以为继而停办;一是公私合营被改造为党报。……

  • 标签: 建国初期 私营报业 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 新闻事业史 公私合营
  • 简介:本文讨论西方人留下的有关中国现代初期的影像资料,将它们分为“帝国范式”和“人文主义范式”,作为现代性的媒介,影像所依据的观看方式与主导的社会机制与文化机制有关,是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借由新视觉媒介从单纯的“被西方人观看”到“通过他人的目光反观自身”,开始了将现代性意识形态是,这个过程是充满矛盾的,现代性理念中的压制因素成为任何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题。

  • 标签: 现代性 观看与被看 实证主义视觉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