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痛觉的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的活动.基本形式是活体组织细胞受到刺激之后,产生动作电位,形成神经冲动.它既是物质的变化,属于生理学范畴,同时又伴随着心理反映,是精神现象.目前,生物学实验技术,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脑和脊髓神经组织的电活动,进行具体的观察和分析,从而了解它的一些活动规律.但是,意识感觉绝不等同于某一神经细胞单独的兴奋或抑制活动,而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各部位相应神经细胞群共同活动的综合,在意识里总的反映.

  • 标签: 动作电位 中枢神经系统 针刺镇痛 脊髓神经 细胞群 活体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总结,观察预防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中,筛选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分设常规护理组与预见性护理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46例。按照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在不同的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较,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针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骨折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分娩镇痛是指采取某种措施消除或缓解分娩时的疼痛。在分娩镇痛的研究方面进展很快,方法很多,其中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国内外麻醉界公认的效果较好,较广泛的方法。包括连续性硬膜外阻滞、产妇硬膜外自控镇痛、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可行走硬膜外阻滞。

  • 标签: 分娩 镇痛 椎管内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带教低年资医师行麻醉镇痛下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简称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简称超引法)。方法回顾分析专人应用超引法和无痛人流术后带教老师复查宫腔法(传统法)带教64名主治医生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带教情况。结果超引法带教学生中1/30名考核时出现宫腔有残留,传统法2/34名考核时出现残留,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而被带教学生主观感觉评价,超引法:评价非常好21人,传统法:评价非常好10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引法带教无痛人工流产被带教者感觉评价好,考核时出现宫腔残留病例无增加。应用超引法带教无痛人工流产术是可行的。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带教 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护理教学中普外科手术患者镇痛护理的指导与实施。针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的镇痛需求,结合护理教学实践,旨在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和实施策略,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 标签: 护理教学 普外科手术患者 镇痛护理 指导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需要PICC的80例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形成、非计划性拔管、康复情况及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血栓形成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血栓消失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总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静脉流速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新生儿 导管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因素有环境因素、患者因素、质量因素、条件因素等。本研究通过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临床实践研究改良进针角度、持针方式、利用输液器内负压等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皮肤损伤小,同时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临床实践
  • 简介:静脉输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方法。但如果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或处理不当,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诱发输液反应。在输液反应中,以发热反应最为常见。现将发热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做以下浅谈。

  • 标签: 静脉输液 发热反应 病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医院内重要的药物配制部门,而进修药师的带教模式对于提高药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修药师的带教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了目前常见的带教模式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旨在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修药师的带教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运动损伤之一,部分人在其损伤后选择手术重建,重建术后的康复对恢复膝关节的功能以及预防膝骨关节炎有重要意义。在术后康复中,股四头肌的激活训练、双侧腘绳肌的平衡性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尤为重要,也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练习。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静脉留置针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方法,该方法具有疼痛少、使用方便、避免反复穿刺等优点,有助于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但是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并发症发生,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负担。因此,临床上如何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掌握相关技术,留置期间根据临床症状判断留置时间,做好留置针的常规护理,采取有效措施对并发症加以预防。本文主要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总结对护理相关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使用方法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仔猪阉割是一种常见的养猪管理措施,旨在控制性成熟引起的不良行为和异味。本文通过综合研究文献和实践经验,对仔猪阉割技术及术后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阉割技术包括开腹阉割和切割阉割两种方法,其中开腹阉割常用于高龄仔猪,而切割阉割适用于早期阉割。术后注意事项包括伤口处理、抗生素应用、饲养管理、行为观察等方面,以确保术后的恢复和健康发展。本文旨在为养猪业从业人员提供有关仔猪阉割技术和术后管理的参考。

  • 标签: 仔猪阉割 开腹阉割 切割阉割 术后注意事项 养猪管理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使用,合理的运用留置针,会减轻因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以某医院儿科病区两个月住院使用留置针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研究选择置管部位、置管、固定留置针、冲封管的护理等护理措施对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医院业务水平。

  • 标签:
  • 简介:术后由于麻醉和血管神经的损伤以及留置导尿等原因导致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功能障碍,膀胱难以顺利恢复排尿功能,出现尿潴留现象,特别是年老体弱的病人,经过硬膜外麻醉和腰麻后,导尿管持续引流,膀胱长时间空虚,引起膀胱肌张力减弱,排尿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术后尿储留,术后尿潴留西医采取导尿冲洗膀胱等药物治疗,部分病人可以恢复排尿功能,但是,有近半数病人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排尿功能,易引起膀胱逆行感染,患者经历手术和术后生活上的不便以及疼痛等多重打击,心理压力非常大,表现十分痛苦.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实践中,针对术后尿潴留的发病原因查阅许多资料,通过大胆实践,不断探索,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的方法对105例术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术后尿储留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近几年人工耳蜗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给重度聋、极重度聋甚至全聋患者带来了福音,许多经过康复训练的小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进入普小和普幼学习。成功的手术是使这些聋儿回到有声世界的基础,术后长期科学的康复训练是使他们回归和参与社会的必备条件。

  • 标签: 人工耳蜗手术听觉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分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4月于我科住院手术的17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5例,观察组在ICU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病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ICU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和患者生存率,同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ICU 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