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雅》是明末方以智费数十年之力而著成的一部重要的训诂著作。全书借鉴《尔雅》分目、释词之例,贯穿“因声知义”原则,考证名物、训诂、象数、音声,虽似类书,但主于折中音义,在内容、体例、释词方式及原则方面多有新创,成为雅著作系列中较为重要的一部;更因其开清初朴学著述之风而呈现独具的训诂史价值。

  • 标签: 《通雅》 体例 释词 因声求义 训诂学
  • 简介:摘要: 训诂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的一个分支 , 训诂是研究古书词义的学科 , 使用训诂在解释古代词义的时候 , 能够从语法和修辞方面 , 从语言的角度帮助解释古代文献 , 是阅读古代文献时重要的参考。训诂的训指的是对词义进行解释 , 训诂的诂指的是用现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当今中学语文教师对训诂了解尚浅 , 纵观当前中学课本 , 出现一字多释、错释等诸多不利教学的现象。

  • 标签: 训诂学   语文教学
  • 简介:语义观是对语义的性质、语义的构成单位以及构成单位的内部结构和组织形式、语义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中国训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语义中心的观点。当代语言研究,特别是汉语词汇语义学的建设必须从中国训诂中汲取营养。

  • 标签: 语义观 中国训诂学 语义中心观
  • 简介:必寻其源、本立道生的传统上文谈了训诂与古代学术的第一个传统:必征诸实、形象可感的传统。现在谈谈第二个传统:必寻其源、本立道生的传统。历来的学术大师,不论其派别如何,都强调"必寻其源"。潘耒在为顾炎武的《日知录》作序时指

  • 标签: 说文 古代学术 戴震 训话 学术大师 段玉裁
  • 简介:黄侃和杨树达作为近代语言转型时期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其训诂既有体现他们时代背景的略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文章从广义训诂的角度,比较黄、杨二氏在训诂体系、汉字形义理论、形音义关系、声训研究、新训诂、方言研究、《说文》之学等七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 标签: 杨树达 黄侃 训诂学
  • 简介:上古神话研究中训诂方法的误用、滥用状况令人担忧。文章在对《后土后稷神农蓐收考》一文中典型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要使训诂从“专家之学”成为古文献解读的通用工具,在神话研究领域应注意训释对象的界线、同音替代中音系和语源上的限制以及训释本身的局限。

  • 标签: 神话 训诂 专家之学 通用工具
  • 简介:<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陈中凡《汉魏六朝散文选》(中华书局)注此句为:“尝,曾。与人,为人。佣耕,受人的雇佣,替他耕地。”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注此句为“佣耕,即雇农。与人佣耕,做人家的雇农。佣通作庸,役也。”陈注“与人”为“为人”,“人”指地主。王注“佣耕”为“雇农”,把动词性的偏正词组“佣耕”,解成名词性的词组了。注“与人佣耕”为“做人家的雇农”,把“与人”的“与”当作动词,把“人”指地主,作定语了.

  • 标签: 史记 动词 汉魏六朝 古代汉语 战国策 偏正词组
  • 简介:训诂的诸多内容中,词义的训释是重点,这部分释义为训诂释义。它是运用已知的词语解释单个或多个词语的一种语言活动。训诂释义以训条为研究对象,由被训释项和训释项组成。它分单词训释与多词训释两类。训诂释义并不是训诂方法。训诂方法主要是对各种词义、字义的探求和研究,训诂释义只是从各个角度、或详或略地表述词的意义和内容。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 标签: 训诂释义 内涵 表述
  • 简介:学术界对《毛诗正义》训诂研究多集中单篇论文中,主要在"文势"、"疏不破注"、释经特点及体例、语法、修辞、词汇及注释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总体来看研究角度相对单一,缺少系统的综合研究。

  • 标签: 《毛诗正义》 训诂研究 综述
  • 简介:<正>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其“敷陈详核、征证丰多、枝叶扶疏、原流粲然”而成为中国文论的空前杰作。古今学者从文学、哲学等角度对此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于《文心》在训诂方面许多宝贵探索则鲜有提及,有待于后来者的补苴。

  • 标签: 刘勰 训诂原则 《文心雕龙注》 《文心雕龙》 释名 文体
  • 简介:训诂,古今学者对它有多种解释。我最欣赏的是黄典诚在《训话概论》中说的:“按通俗的说法,我看就管它叫古代汉语解释法。”这种“古代汉语解释法”,是我国传统学术中一个很重要的学科,于研读古籍和探讨语言有巨大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学科,在先秦时期儒家经典《论语》和《孟子》中就涉及到了训诂的不少问题。本文拟就《论语》和《孟子》中训诂的方法问题,分类举例略加说明,诚盼方家指正。‘

  • 标签: 《论语》 《孟子》 训诂方法 古代汉语 举隅 子曰
  • 简介:"清阳"于《洛神赋》中没有确切统一的义释。文章结合不同版本的注释,讨论"扬""阳"的通假关系,结合《诗经》注释,研究分析"清阳"词义。

  • 标签: 清阳 清扬 通假 训诂 词义
  • 简介:“险”是古汉语的常用字,通过对文字构形的考察,“险”字不见于甲骨金文,而见于战国秦汉简牍中。在古文字中,《郭店楚简·老子甲》简5中的■可读为“深”,《上博(七)·凡物流形》中的“佥”字应读为“俭”,而楚文字的“■”应是“险”字较早的来源,已表危急之义。而“险”在训诂意义中,本义应为下陷较低之地,引申指艰难、危险,而不作为坡地等的专有名称。

  • 标签: 构形 本义 训诂
  • 简介:<正>一位老先生说:我教了一辈子书,虽无所成就,但能以不写别字,不读错音,不误解词义而自慰。这位老先生所达到的境界,岂止自慰,应是值得自豪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传授汉语文字的基础知识,不写别字,不读错音,不误解词义,本是一项基本功。然而要做到这点,又谈何容易,做不到那就要误人子弟,问心有愧了。怎么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有在教书的同时,坚持进修,以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向无涯的“知”不断求索。

  • 标签: 语文教师 “已” 训诂 《说文解字注》 中学语文教师 词义
  • 简介:杜子春《周礼》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训诂范式。这个范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定字形,释字义,标音读,正句读和说名物制度。在训诂方法方面,揭示本字与借字关系,以通俗的同义词解释生僻词,以双音节词解释单音节词,用反说法解释,用对比法解释,变换视角解释,用方言解释。在正音读方面,有以本字组词注音、以同声旁字注音和以他字注音。在说名物制度方面,有行为过程描述法、对比解说法和引用文献证明法。

  • 标签: 杜子春 《周礼》 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