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群育是一种促进群己和谐、培养人的处群、合群、善群的教育。新加坡的群育遵循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指引,与其他各育特别是德育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融合、渗透于课程教学及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之中,并十分注重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我们需要重视群育的育人功能,将群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宝贵的教育资源,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等。

  • 标签: 新加坡 群育 公民道德教育 经验 启示
  • 简介:培养教育博士应坚持以理论和政策为依据,以实践能力为宗旨,以价值引领和实现为目的。目前,教育博士能力培养的困境主要有认识偏颇、质量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学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为此,应采取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和改革课程等对策。

  • 标签: 教育博士 研究能力培养 对策
  • 简介:基于中国2005和2010年投入-产出表,本文从国民经济整体和各经济参与主体两个层面,初步分析了教育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对其它产业,中国教育发展滞后,与国民经济整体关联度较低,呈现出“相对独立”的特征和趋势;(2)教育发展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结构;(3)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但相对国内需求水平而言还较弱。

  • 标签: 教育 宏观经济效应 投入-产出分析
  • 简介:在美国,课程大纲被视为教师教学的“承诺”与师生之间的“合同”。本文对美国课程大纲的理念、要件与特征作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课程大纲编制、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剖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 标签: 课程大纲 理念 要件 特征 美国经验
  • 简介:非政府组织在改善欧美新移民子女教育、金砖国家和极不发达国家流动儿童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融合办公室框架下的合作模式、美国非政府组织联合体模式、印度小型非政府组织办学模式及国际非政府组织非正式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及融合课程革新都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非政府组织 国际教育改革
  • 简介:从通用地位和体制性地位两个方面,依照职业类型和单位类型指标,本文对高校毕业生初职地位的影响因素与开放性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代际流动呈现出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的特征;家庭背景优势能够跨越劳动力市场分割,在两类地位指标中得到传承;社会关系虽然会影响初职地位,但却不是家庭地位传承的机制。

  • 标签: 代际流动 高校毕业生 初职 地位获得
  • 简介:从道德教育目标、方式和环境等几个层面考察分析日本在道德教育中处理知与行、直接方式与间接方式、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关系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作为思考中国道德教育之借鉴。

  • 标签: 日本的道德教育 经验与教训 借鉴
  • 简介:文章利用SYS—GMM法,基于1992—2012年城市动态面板数据,就职业教育对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促进了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其中,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而非初等职业教育发挥了积极影响,且2001年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最大,但到2001年后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城市看,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但在县级市却未表现出现类似影响。其中,职业教育在2001年前对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则是在地级城市中发挥较重要的影响。相对于地级城市,省会城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在2001年前对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在2001年后高等职业教育则表现得最显著。样本期内,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初等职业教育均未在提高城镇化质量方面有明显影响。

  • 标签: 职业教育 城镇化质量 中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