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传记式句子里主语后面的复指代词“者”有指点引人注意的作用。司马迁在《史记》里利用这种“者”为自己的分级框架服务。一般而论,它是传主地位比较高的一个标志,是司马迁给予某些传主的一种待遇。这种“者”有装饰性。

  • 标签: 史记 传记式句子
  • 简介:在科学发现的第一阶段,罗杰斯提出了“直觉模式感”的概念。罗杰斯强调科学试验对检验科学假说的重要作用,但同时指出验证假说所选择的方法必须适用于假说和“直觉模式感”本身。罗杰斯关于科学发现过程的观点,在实践上来源于其长期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在理论上则是对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进一步阐发,而波兰尼的人本主义科学观则是罗氏科学发现思想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在对科学发现的认识中,我们不能低估人类自身潜意识、创造性直觉的作用,但也不能忽略经验对创造性思维的诱导、触发和约束作用。

  • 标签: 科学发现 罗杰斯 模式感 人本主义
  • 简介:邹韬奋先生在不同时期撰有《经历》等三部自传性质的作品,以其内容客观、语言生动而成为现代知识分子自传中的典范。这三部作品真实揭示了一位著名文化人的成长历程,揭示了新式教育的影响,与同类作品比较有其鲜明的个性,并且具有"信史"的性质,为知识分子传记写作提供了借鉴,在传记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邹韬奋 《经历》 自传 传记学
  • 简介:生态批评是一个非常庞杂、开放的批评体系,兼有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性质,它以当代生态整体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视角探讨文学、文化、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试图考察西方生态批评的缘起与发展情况,对其思想内涵及主要特征作一系统的梳理,并简要介绍中国生态批评的兴起及其发展现状。

  • 标签: 生态批评 文学研究 自然 人类中心主义
  • 简介:在西方文化中年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尤其对年轻的女士而言,"Howoldareyou?"是一个禁忌。然而在东方文化中,"老"字却在诸多称谓中表示尊敬,如"老爷","您老"等,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亲密。本文拟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及《当代汉英大词典》为基础,从标记理论出发,探讨"老"字词性、语义的标记性及其英语对等语,从而解决"老"字的英译困难。

  • 标签: 对等语 语料库 标记理论及标记性
  • 简介: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研究者丰富和发展了种类繁多的考试焦虑治疗方法,治疗方向和方式已从临床的转向行为的,最近又转向认知的领域,这在本质上反映了考试焦虑治疗的质的跨越.降低考试焦虑与通过影响考试焦虑提高学业成绩是十分不同的两个过程,未来的考试焦虑者可能从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形成机制的研究中获益.

  • 标签: 考试焦虑 考试成绩 治疗干预
  • 简介: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其独具特色的“传记式批评”实践,在文学批评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因而,以李长之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作品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总的来说,人物品评的萌芽、浓郁的诗性人格和平静而黯淡的笔触,是其“传记式批评”风格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主要方面。

  • 标签: 传记事实 传记式批评 人格与风格
  • 简介:孙中山创立“权能区分”的构想,提出了人民四权、政府五权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不懈的追求和探索。这一构想从理论依据来看,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的基础上;从客观效果来讲,实现“直接民权”是不可能的;从具体内容来看,“五权分立”不能避免西方民主制的弊病,也不能建立一个人民性的共和国。但是“权能区分”构想贯穿始终的是“主权属于人民”,即要实现“直接民权”,让人民获得更多的权力,其思想达到了一个民主主义者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并无二致。

  • 标签: 权能区分 弊病 直接民权
  • 简介:民族立法观是支撑民族立法乃至整个民族法制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立法工作取得的快速发展是坚持科学民族立法观的必然结果。当前指导我国民族立法工作的根本指针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民族立法观。认真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些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民族立法思想对于进一步健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民族立法观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 简介: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考生的年龄、学历、职业、就业及其他一般特点的研究;对自考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方法、影响自考生学业的因素及提高自考生的学习效果的研究;对自考生的一般心理特点、心理健康、能力等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我们应特别加强对所有自考生的各个方面,包括道德品质、心理、学习等方面的更加深入的研究。

  • 标签: 自学考试 自考生 研究
  • 简介:行动研究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张将“行动”与“研究”合二为一,鼓励研究者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对实践活动所遭遇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深受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但是,通过对最近6年有关行动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研究者在应用行动研究方法时,主要存在6种误区:有行动无问题定义、有问题无原因分析、有计划无方案论证、有方案无动态变通、有观察无评价反思、有反思无阶段循环。这些误区主要是因为研究者没有厘清“行动”与“研究”的学术内涵。行动研究中的“研究”当指科学的学术逻辑,而非工作逻辑和生活逻辑;行动研究中的“行动”当指有意图、有准备的行动。行动研究重视系统化的方法探究,既是行动,更是研究。教育研究者在应用行动研究方法时应遵循研究的共同规范,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

  • 标签: 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 认识误区 共同规范 研究评述
  • 简介:四位作者作为AECT2010年会的参与者与组织者,首先对本届年会的主题内容,包括大会的主题报告、分会的研讨交流以及主席论坛的演讲等,做了全面而细致地回顾;然后在深入剖析会议主旨的基础上,根据其亲身经历与体会,论述了对本届年会的感悟与启示,其中包括对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以及对中国大陆教育技术领域所带来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 标签: 教育传播与技术 赛博学习 在线学习 学习动机开放性教育资源
  • 简介:目前,医患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而传统的解决机制难以有效及时地化解矛盾.上海市引入第三方调解的机制契合了社会管理创新理论,为医患纠纷的解决开辟了新道路,也为各地提供了借鉴意义.但实际工作中仍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需从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法治保障几个方面对其加以完善,从而在制度层面上有所创新,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 标签: 医患纠纷 社会管理创新 第三方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