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儿童外伤性迟发性破行林学平(福建省体工队医疗所350003)从1987年到1991年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0例儿童全部以轻微受伤数天后出现一种迟发性跛行而就诊。患儿跛行或跑步时跛行加重,患肢外观延长,无痛或轻微疼痛。尤其在集训运动员中发现两例(网球、体操...

  • 标签: 外伤性 股骨头 迟发性 髓关节 手法整复 少年儿童运动员
  • 简介:瑞典哥德堡大学P·伦斯托姆博士在《运动医学》上撰文,论述过度运动综合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伦斯托姆指出: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特别是运动强度的不断加大,致使患过度运动综合的运动员日趋增多。

  • 标签: 运动强度 运动医学 斯托姆 瑞典哥德堡大学 肌肉力量 肌肉损伤
  • 简介: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使学生既能有效地掌握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又能激发求知欲

  • 标签: 启发性原则 体育教学 教学效果 激发求知欲望 知识的理解 唯物辨证法
  • 简介:本人在实践中采用垂直牵引下做推拿治疗50例,提高了治疗效果,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35~65岁,治疗十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十日,半年后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垂直牵引 推拿 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太极拳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分成太极拳组(HTC,n=24)、高血压对照组(HP,n=16),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NP,n=16)。HTC组进行12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60min/day,6days/week)。在0、6、12周检测受试者的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lD)。结果:太极拳锻炼前,HTC组和HP组SBP、DBP显著高于NP组,但EDD显著低于NP组(P〈0.05),EID无显著差异。6周、12周太极拳锻炼后HTC组SBP、DBP较锻炼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HP组;EDD显著高于锻炼前,并显著高于HP组(P〈0.05);但锻炼前后EID无显著变化。结论:太极拳锻炼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但对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没有影响。

  • 标签: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原发性高血压 高频超声 太极拳
  • 简介:对61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牵引、定点测旋复位、针灸、按摩及理疗等治疗。结果61例中,治愈38例占62、30%.有效21例占34.43%,无效2例占3.27%,总有效率96.72%。综合治疗虽然没有使突出物明显改变,但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及体征消失,认为治疗改变了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相对住置,消除或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或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和水肿,调整化学失衡,纠正关节紊乱,恢复腰椎力学结构。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根 综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 改变 治疗后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不同体育运动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作用。方法:将64名轻度和中度抑郁患儿随机分成四组,设计不同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的运动方案,为期18周的运动干预。结果:患儿在CDI、EPQ、CES-DC量表相关因子均有所下降,第6周运动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均分差异显著(P﹤0.05);7-18周运动干预后效果显著(P﹤0.01);躯体症状和活动迟滞因子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人际关系因子组间差异显著(P﹤0.01)。集体性运动干预效果优于独立性运动组;中等强度、高频率运动优于低强度、低频率运动组。结论: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留守儿童"患儿的抑郁因子都存在干预效果,设计运动方案趋向于集体性和竞争性运动形式与情景,长期坚持体育运动锻炼对"留守儿童"患儿身心健康及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留守儿童 抑郁症 体育运动干预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