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慢性力竭性运动往往引起运动性疲劳。同时也是有氧运动耐力运动员所遵循的训练手段之一。有氧运动耐力运动员骨密度(BMD)水平低,可能是过量的耐力运动,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间接地导致激素分泌失衡,从而破坏了骨生理平衡所致。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其直接的作用,即引起骨细胞的凋亡。本文从细胞凋亡着手,探讨慢性力竭性运动引起细胞凋亡的原因,为消除疲劳,减少运动性损伤开辟一条新思路。

  • 标签: 慢性 骨细胞 细胞凋亡 动员 力竭性运动 有氧运动
  • 简介: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运动性贫血主要是以下三种原因造成的:1)运动引起高血容量反应;2)红细胞机械损伤、破坏、溶血;3)运动员需铁,耗铁剧增,铁吸收或供应不足。高血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的表现,不会造成真正意义上的贫血;而红细胞溶血和铁缺乏对运动员不利,可导致临床意义上的贫血。

  • 标签: 诊断 血容量 溶血 运动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红蛋白
  • 简介: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持续大强度离心运动可能对与骨骼肌损伤修复密切相关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持续大强度离心运动引发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时序与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时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延迟性酸痛的骨骼肌特殊微环境一定程度上刺激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骨骼肌肌节重塑。

  • 标签: 延迟性肌肉酸痛 骨骼肌卫星细胞 生长因子 离心运动 骨骼肌修复
  • 简介:前言多年来国内外普遍在探讨对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测试方法及理论。在运动过程中,心输出量是冠状血流量和心肌氧需量的决定因素。心率及心脏作功指数与心肌氧需量密切相关;氧耗量与最大心输出量直接相关。人们通常用O2max、PWC170试验来评价人体的心肺功能及机能状态。人体器官大部分均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运动时由于大量肌肉活动,增加了O2消耗量和CO2排出量,同时也增加了气体运输和交换的有关机制的负荷,故运动试验可以测

  • 标签: 心脏作功指数 运动试验 心输出量 冠状血流 体育系学生 机能状态
  • 简介:近年来运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力量训练与耐力训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作用。文章综述了两种训练引起的骨骼肌细胞适应性变化。主要涉及力量训练引起骨骼肌肥大的分子机制,有氧耐力运动引起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提升的分子机制。讨论了这两种不同的适应性变化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最后从分子机理层面简要阐述了两种训练的保健作用。

  • 标签: 骨骼肌 力量训练 肌肉肥大 有氧运动 线粒体
  • 简介:近来,骨骼肌葡萄糖转运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十分活跃,但运动刺激骨骼肌葡萄糖转运的信号机制尚不明了。文章就运动刺激骨骼肌葡萄糖转运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和非胰岛索信号转导途径两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在非胰岛素途径),并对二者的交叉作用作简要介绍,以促进对运动调节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研究。

  • 标签: 运动 骨骼肌 葡萄糖转运 信号转导
  • 简介:本研究对比观察3种不同持续时间游泳后及恢复期小鼠RBC-C3bR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的动态性变化。发现:3种不同持续时间游泳后即刻,小鼠RBC-C3bR花环率与安静水平相比均呈显著性下降,而RBC-IC花环率均呈显著性升高;其下降或上升的幅度与运动持续时间成正依存关系。恢复期,种花环率均立即开始恢复,其中,45min组和90min组小鼠运动后恢复期RBC-C36bR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不仅迅速恢复至安静时水平,而且在某一阶段超出安静时水平,力竭组在恢复期呈渐进恢复状态,但至运动后24h未到安静时水平。

  • 标签: 红细胞免疫 小鼠 持续游泳运动 恢复期
  • 简介: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深化体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师范生传统体育教学技能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并实践了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中心,把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教学技能培训和实践创新教学能力培养两个阶段,由基本教学技能重点实践,调控性教学技能尝试实践,模拟教学整合训练实践三个层次来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1+2+3”的实践教学模式,目的是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 标签: “1+2+3” 师范生 体育教学技能 实践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O2O的概念、功能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体育O2O目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方式落后与无法保障用户体验等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扩展体育O2O的人性化功能、拓宽盈利方式与建立用户反馈机制等发展路径,旨在为"互联网+"背景下体育O2O的发展提供理论经验,加快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 标签: 互联网+ 体育O2O O2O营销模式 发展路径
  • 简介:目的:此研究是为了寻找在运动强度范围内,V^·O2与跑速的关系。在乳酸阈(Tlac)之上恒定负荷的自行车运动中,V^·O2在3分钟内还未达到稳定状态,而是持续升高,延迟出现一个较高的稳定状态或力竭。由于运动耗氩量的大部分(V^·O2慢成分)仅被证明在Tlac之上的一定运动强度出现,设想在渐增负荷测试中各阶段持续足够长的时间,V^·O2慢成分将与Tlac同时出现。方法:5名男子做为受试者(平均值±SD,年龄31±2岁,V^·O2peak60.1±5.8ml·kg^-1·min^-1)在8天内进行4次相同的跑台测试.包括完成各持续2分钟的6个阶段,跑速逐级增加0.5km·h^-1,在第一次测试的每个阶段未采手指末梢血以确定Tlac在所有测试中,呼吸气体用Douglas袋采集.分别在每个阶段的3.0~3.75分和6.0~6,75分采集以确定在各阶段中V^·O2的增加(△V^·O2)。结果:每名受试者四次测试各阶段V^·O2平均值被确定出来,方差分析发现△V^·O2有明显增加是在Tlac跑速之上,而不是其下。结论:此研究结果证实,V^·O2慢成分和酸中毒的发生有紧密联系,并证明了在渐增负荷跑台运动中,Tlac之上的强度时,V^·O2与运动强度呈线性关系。

  • 标签: 乳酸 阈强度 跑台运动 V^·O2慢成分 有氧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海拔交替训练对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方法:将长期生活在平原的男子运动员分为两组:高原-平原组和高原-亚高原组。整个训练期间,每周采一次肘静脉血测试促红细胞生成素指标。结论:经过运动负荷和低氧的双重刺激,两组的血液携氧能力都有所提升,但高原-亚高原组的效果比高原-平原组更好。

  • 标签: 高原 亚高原 交替训练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为了研究过度训练状态下心肌组织损害的变化规律,采用建立一般训练和过度训练大鼠模型,应用形态学手段和分子生化技术,对训练后两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内钙含量、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组织匀浆内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和β莆萄糖醛酸酶(Beta-glucuronidase)、磷脂酶A2(PLA2)等指标做了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第4周末,一般训练组和过度训练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内钙含量、MDA和GSH-Px、SOD、PLA2活性和心肌ACP、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未见异常改变(P》0.05).但是第8周末,过度训练组心肌线粒体内钙、MDA含量和(PLA2)活性明显高,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第8周末,心肌ACP和β-葡萄糖醛酸酶明显增加.结果提示过度训练后心肌线料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引起过度训练状态下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过度训练 心肌线粒体 显微镜检查 自由基损伤 磷脂酶A2
  • 简介:目的:探讨枸杞与细胞凋亡以及枸杞、自由基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运动训练提供一个有效的辅助手段,为中药在运动训练和健身中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训练组和药物组,递增负荷游泳运动。测调亡蛋白用免组化,显示肾脏组织中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分布和表达特点,用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分析技术,显示各组大鼠肾脏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论:枸杞、运动使肾脏的抗自由基能力明显增强,枸杞主要通过降低Bax蛋白表达的机制来解除其对抗Bcl-2蛋白、抑制凋亡的作用运动和枸杞可以通过调节Bcl-2/Bax比值来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枸杞 肾脏 细胞凋亡 BCL-2 BAX 自由基
  • 简介:提要:低氧训练指在平原地区采用人工的方法制造低氧环境或让机体吸入低氧气体来模拟高原低氧环境训练的一种训练方法。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适度的低氧刺激,使运动员机体产生强烈的生理生化效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进而使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提高.低氧训练研究是目前体育科研中的热点,发表在《体育科学》2006年第26卷第1期上刘媛媛等人的论文“网织红细胞在低氧训练中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了两种低氧训练手段期间对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变化规律的影响,为筛选低氧训练效果的评价和预测指标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低氧训练 网织红细胞 低住高练 高住高练低训
  • 简介:r—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对运动、感觉、内分泌、镇静、镇痛及生物节律等起重要调节作用。r—氨基丁酸在生理条件下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作者设计了一个新的亲脂性的r—氨基丁酸化合物。采用美国NIH提出的"ADD"程序进行镇静、抗惊厥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新化合物具有镇静,抗惊厥活性。

  • 标签: 运动 镇静 抗惊厥活性 r—氨基丁酸衍生物
  • 简介:由于2、3—DPG的浓度增加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以增加组织的供氧,这时运动中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实际意义。然而,关于体育运动对人红细胞中2.3—DPG的浓度的急性影响,文献报导是矛盾的,有些作者证明运动结束时2.3—DPG浓度有增加,而另一些人却发现在运动时或

  • 标签: 血清酶 磷酸甘油酸 氧合血红蛋白 文献报导 运动强度 乳酸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