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龄曾经是翟理斯《华英字典》最主要的合作者,但在该字典第一版出版后又成了该书最激烈的批评者,最后竞被视为翟理斯和《华英字典》的“敌人”。通过考察庄龄与《华英字典》的上述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华英字典》的形成过程及其两个版本之间的某些重要变化。

  • 标签: 庄延龄 翟理斯 《华英字典》 文学作品
  • 简介:基于ERS体理论研究发现,在意义方面,“刚刚(刚)”指称事件时间和参照时间之间主观性的短暂时段,在不含其它时间词的单句中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现在;“刚才”指称说话时间之前客观性的短暂时段,在单句中不能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过去。在体意义方面,与体助词“了”共现时,“刚才”引入情状变量句子表经历体,“刚刚”不能引入情状变量;与体助词“了”不共现时,“刚刚”引入情状变量句子表将行体、动态/静态起始体以及静态完成体,“刚才”不能引入情状变量。

  • 标签: 参照时间 刚刚(刚) 刚才 时与体 情状变量
  • 简介:模糊逻辑模型和交股模型是心理语言学有关言语感知研究中解释言语听辨机制的重要模型理论。模糊逻辑模型运用模糊逻辑和原型的两个概念生动明确地描述了言语听辨的过程和言语在记忆中的储存情况。交股模型将各个层面的因素及影响都包括在言语听辨的过程中。然而,这两个模型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模糊逻辑模型主要强调语音因素的作用,而交股模型则误将听辨过程看作是去除交股中与目标词不相似词的过程。本文通过对两个模型局限性的解析,将二者的优点重组,以寻找一种更为合理地解释言语听辨过程的新途径。

  • 标签: 模糊逻辑模型 交股模型 心理语言学 言语感知研究 言语听辨机制 局限性
  • 简介:从语法意义和语法表现形式的关系来考察,汉语动词尚未形成完整的体标记形态系统,也没有时制范畴."了、过、着"是体()意义的综合句法标记,不能看作后缀或词尾.汉语的体意义是通过词汇手段或词汇一语法手段表示的,语境和上下文对确定动作时间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的、正(在)、呢、来着"不用来指示时间或表达体意义,而是起元语言确认(断定)功能,应看作词汇手段.

  • 标签: 动词 时体标记词汇一语法手段
  • 简介:本文认为时间结构包括量、时点和时段三个主要方面。文章对《史记》的量成分、时点成分和时段成分进行了详细描写和穷尽性统计,揭示了《史记》时间表达的全貌,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确凿的数据。

  • 标签: 时量 时点 时段
  • 简介:体研究可采用“剥离法”确定“体”的本质功能,并可设置基础语境认识“体”。对应不同的形式层次,有不同宽度的体,不能以附着于动词或句子而简单决定“动相”与“事相“。“完句”等因素剥离后,显现“了”的本质功能:“了1”应是动作的“完成”,而非“实现”;“了2”是“说话为止的新情况实现”。某些“体”中含有主体性关注,应可分离出“样貌”(Posture)因素。

  • 标签: 时体 事相 动相 完成体 “剥离法”
  • 简介: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国际经济,政治、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而不同国家、民族间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都离不开翻译交际的桥梁。然而,本文将从汉藏新闻翻译如何达到使听众更加易懂的效果,怎样才能达到所谓翻译途径中不可或缺的标准性,以及在新闻稿篇翻译应注意的几项问题进行简要概括。

  • 标签: 藏汉新闻 翻译 问题
  • 简介:事件演化即事件在篇章中依次变化,是篇章推进的主要手段。结合物性结构理论,同一话题下与不同话题间事件演化可构建出一套语义模型,该语义模型着重刻画事件间基于词汇语义的内部语义联系,并说明物性结构与题元结构的协同作用对事件演化提供的语义触发动力与制约机制。

  • 标签: 事件演化 物性结构 题元角色 语义模型
  • 简介:摘要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形式,其中“说”又是语言运用最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片面强调英语的读写功能,而忽视了学生开口“说”英语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哑巴英语”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作者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使学生达到“说”英语的效果。

  • 标签: 创设情境语言交流互换角色
  • 简介:<正>0背景和材料公元十二世纪初到十三世纪中叶,中国北方大陆经历了一场重大的政治变迁。从金灭北宋到元灭金,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异族语言也大量渗入北方汉语,从语音、词汇、乃至语法都有影响,从而形成了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陆放翁《剑南诗稿》卷四"得韩无咎书寄使虏宴东都驿中所作四阙"说:"……上源驿中把画鼓,汉使作客胡作主,舞女不记宣和妆,庐儿尽能女真语。"范成大在《揽弓暂录》驿中载道:"至东京,金改为南京。……民亦久习胡俗,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至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范成大出使金国是金世宗大定十年,即公元1170年。当时淮河以北的汉族

  • 标签: 蒙古语 现代汉语 元代汉语 过去时 蒙古秘史 古汉语
  • 简介:<正>《喜雨亭记》是苏轼的一篇散文作品,无论就其使用的散文形式来看,或者就其表现的内容和给人的艺术感受来看,都是一篇值得我们注意的艺术精品。“喜雨”一词在历史上出现较早。《春秋谷梁传》中说,“夏四月不雨者闵雨也,六月雨者喜雨也”,这是第一次出现的“喜雨”一词。用了“喜”字,说明人对于雨的感受和评论,所以《尔雅》才说:“甘雨降,万民以嘉,谓之醴泉”,“醴泉”,代称雨,含有喜雨之意,将它和生民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庄子》中有段文章说到春秋的一次大雨的情况。“宋景公,大旱三年。卜之,以人祀乃雨。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

  • 标签: 喜雨 苏轼 好雨 知时 “喜” 太守
  • 简介:从符号叙述学角度看,仪式作为历史的指示符号,具有记忆保存,当下展演,作用未来三种机制,兼具记录类叙述、演示类叙述、意动类叙述三种叙述类型的特点。同时,仪式作为一种指示符号,既指涉着过去的对象,又向未来的解释项敞开,总之仪式牵连着过去、现在、未来,形成一个线性的时间向度。

  • 标签: 仪式 指示符号 叙述 线性时向
  • 简介:语料库大规模真实语料的汉语句型自动分析与频度统计,是查清现代汉语句型现状的主要途径,也是继汉字字频统计和词频统计之后的又一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给出以结构特征为标准的句型系统的汉语句型频度表、实验数据与分析、实验模型及其工作原理的简单介绍。

  • 标签: 汉语句型 频度统计 句型成分分析 性质形容词 单音节形容词 趋向动词
  • 简介:本文通过介绍和评论基于统计的语言处理模型的工作原理和有关的应用实例,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来说明统计模型的局限性。通过讨论N元语法模型及其在词类标注上的应用,展示基于统计的语言处理模型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讨论了语言结构的递归性特点和语言学知识的结构依赖性特点,指出递归嵌入会使得统计规律被任意数目的嵌入词语打乱,语言学知识的结构依赖性将使得统计模型赖以实现的独立性假设失效。

  • 标签: 统计模型 有限状态语法 马尔科夫过程 递归性 结构依赖性
  • 简介:摘要目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初步阶段,各项思维能力都还未成熟,数学思想模型融入小学教学,不仅仅能提高小学生的解题速度,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刻认识。因此,加强对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普遍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建构,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学的要求。本文对数学模型在小学领域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为小学数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些许建议。

  • 标签: 小学数学 模型思想 模型构建
  • 简介:文章在对比典型博弈过程和歧义结构产生与消解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结构歧义的博弈论模型。这个模型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描述结构歧义产生及其消除过程,为歧义消解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歧义消解的实例表明这种观点对我们理解和分析歧义的消解过程,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 标签: 结构歧义 消歧 博弈论 策略
  • 简介:文章基于知识组织理论,提出了术语词典知识表示的基本模型,作为术语词典编纂系统的知识框架。对术语词典辅助编纂的系统架构进行设计,分解为三个核心功能模块,将基于语料库的术语计算、数据可视化、用户交互模块紧密结合,直接服务于术语词典的编纂,提高知识生产效率。

  • 标签: 术语词典 知识组织 用户交互 术语计算 数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