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欢”“侬”词义辨正刘翠“欢”在晋宋民歌中指情人、“侬”魏晋时常用指人,先哲早已发明,史料、辞书也见记载。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欢称妇人》:“晋、吴声歌曲,多以‘侬’对‘欢’,详其词义,则‘欢’乃妇人,‘侬’乃男子耳,”关于“侬”,《晋书,会稽王道子传...

  • 标签: 吴声歌曲 男子 乐府民歌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词义 《子夜歌》
  • 简介:<正>【佩】(三)由佩带在身上引申为牢记在心里。《素问·气调顺大论》:“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新《辞源》)然细加推敲,即可发现本条书证与释义并不相吻合,也就是说证非所释。实际上,“愚者佩之”的“佩”

  • 标签: 圣人 释义 书证 本义 词义 愚者
  • 简介:摘要词汇是语言中活跃性最强的因素,在这种变化中词汇意义占据了重要的部分,词的词汇意义除了理性意义外还包括感情色彩。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新时期,词义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些词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本文试结合一些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探究新时期词义的变化规律和原因。

  • 标签: 新时期 词的感情色彩变化 变化原因
  • 简介:“懡[忄羅]”是中古时期产生的一个连绵词,字书和词典对“懡[忄羅]”的解释都是表羞愧貌、面青貌和稀疏义。文章根据词义的系统性,语义演变的规律性,排比归纳出“懡[忄羅]”表模糊(含糊)、虚空、虚度三个新义项,探求到其核心义为“模糊”,语源上溯到先秦时期的迷离、朦胧,流变下探到元代的面磨罗等,从汉语史的角度全面考擦词汇的发展演变。

  • 标签: | [面羅] 模糊 探源
  • 简介:义项是词义消歧的研究对象,在消歧研究中起基础性作用。从义项关系角度关照词义消歧问题,既有词汇语义学层面的意义,又利于词义消歧研究的深入。本文在现代汉语词义系统框架下研究多义词的义项关系、语义距离及其与消歧正确率间的关系。统计发现,消歧正确率与语义距离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多义词义项间存在跨义类、同义类和近义三种关系,它们在词义消歧中的价值、策略、难度、评测等方面都存在显著不同。

  • 标签: 词义消歧 义项关系 语义距离 相关性
  • 简介:"直置"一词作为南北朝时期人物品藻用语,意为"自然,天然"。在同时期的文论中,可以指文学创作过程中自然为文,不加雕饰。作为一个文艺批评术语乃至一种诗体的名称,"直置"到唐代仍然非常活跃。

  • 标签: 人物品藻 文论 直置 自然
  • 简介:汉语固有词语从中古就开始从梵语吸收佛教意义,到近现代从英语、日语等外语中吸收新的义项,这表明汉外语言接触中,除了不断吸收外来词,汉语的一些固有词语也在吸收对应的外语词的义项,从而使汉语词语增添了新的义项,丰富了汉语的词义系统。

  • 标签: 语言接触 词义 外来义项
  • 简介:<正>前人说词义发展,在思想方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缺憾:一是偏爱从词义蕴含的概念或形象的特点出发,对引申途径作静态的猜测,不大留意对说话—听话的语用过程作功能的分析;二是偏重孤立地进行一词一义的考察,较少从词义引申发展的类型、组系的角度,从宏观上、整体上去发现相关引申序列的共同和特殊规律。拙文《词义演变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已

  • 标签: 词义引申 横向联系 纵向引申 同步引申 词义发展 序列
  • 简介:《说文解字·鱼部》是鱼类名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文解字》鱼部字的深入探讨对辞书专名研究和鱼类学的研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说文解字》鱼部有关鱼名字的词义疏解及对这些鱼名古今意义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汉代人对鱼类的认识,同时为辞书专名词条的撰写和鱼类学中鱼类中文名称的命名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说文解字·鱼部》 名物词 辞书专名
  • 简介:<正>双语词典似乎应该是单语词典的“晚辈”,其实不尽如此。中国第一部双语词典不知是哪一本?但可以断定,它远远晚于西汉的《尔雅》。伊拉克境内早在三千年以前,亚述人到了巴比伦,不懂苏美尔文字符号,

  • 标签: 双语词典 词义 俄语词典 单语词典 词汇 语义
  • 简介:<正>“美轮美奂”是个有悠久历史的词语,其描述的对象最初是可视的屋宇建筑。意谓屋宇雕饰华丽、色彩鲜明。这可以《礼记·檀弓下》的“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为代表。其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都是这种用法。即便是到了现当代,也还有这种用例。如:1.地经图去绝地机,美奂美轮多颂词。(董必武《初到承德寓避暑山庄》)2.光明顶是明教总坛所在,百余年的经营,数百间美轮美奂的厅堂屋宇尽成焦土。(金庸《倚天屠龙记·群雄归心约三章》)这两例“美轮美奂”(或“美奂美轮”)与古代用例无质的区别,即仍是用来形容屋宇的雕饰之美的,这是词语意义稳定性的反映。下面的例子则或

  • 标签: 移就 词义演变 古琴 移指 词语意义 用例
  • 简介:摘要词义消歧一直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难题之一,它的研究对包括机器翻译、信息检索、文本分类等众多研究领域都会有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阐述了词义消歧的方法,以及各种消歧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影响词义消歧效果的因素,并给出了自己在词义消歧方面的想法。

  • 标签: 词义消歧 自然语言处理 规则 统计
  • 简介:<正>[百忙里]有"急忙"义,有"不防、不料"义,有"无端、没来由"义,有"百般"义,一般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用如"急忙"的例子:(1)《单刀会》第四折《离亭宴带歇拍煞》:"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急且里倒不了俺汉家节。"

  • 标签: 油葫芦 无名氏 元刊本 诗词曲 西厢记 元刊杂剧三十种
  • 简介:本文试图澄清文本被给予时间意识的基本方式.在柏格森和胡塞尔时间哲学的基础上,笔者试图描绘时间意识的两个主要特征.首先,根据柏格森的观点,对象在时间中的原初给予并非一些同质的、数学性的“点”在一个同质中介中的单纯并列,而是一些不同质的感知的整体,柏格森将这种整体称为“延续”.进一步讲,根据胡塞尔的观点,不同符号乃是在时间意识中被联结的:他把这种原初的时间意识描绘为一个由前瞻和后顾所组成的场域,而解释行为则主要是一种前瞻.本文的第二部分将着重描述这种作为前瞻的解释行为的诸种特质,包括以一种消极综合的方式作为其引导的过去经验,它在不同文本层面上的具体面貌,以及其“期待”落空的诸种可能.

  • 标签: 现象学 时间意识 解释 胡塞尔 柏格森 符号学
  • 简介:《左传·成公十年》有“攻之不可,达之不及”一句,杜预把“达”解释为“针”。后世大型训诂资料集未予收录,字典辞书不设这一义项。通过系统梳理达的古文字字形,参考达的直接引中义,证明达确实有“针”义,而且是它的本义。

  • 标签: 左传
  • 简介:<正>筛网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到,它的用途有筛分、过滤、隔离、电磁屏蔽等。也有利用金属网的散热作用,装在易燃、易爆气体的通道上,借以阻止明火引燃、引爆后方气体,如装在矿灯上的防火罩和油罐、气体管道上防火器内的防火网等。筛网孔眼的大小叫“网目”,简称“目”,它是指每单位长度(不是单位面积)内的孔数。也有的是指网

  • 标签: 生活中 电磁屏蔽 热作用 网目 筛网 气体管道
  • 简介:《辞海》(1979年合订本)“扶桑”一词的解释,共有三项。其中第三义项为“我们对日本的旧称”。1980年2月25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发表闻一同志《关于“扶桑”》一文后,一年多来,不少读者来信对于“扶桑”究竟指日本还是墨西哥?提出一些问题和看法。这里发表两种不同意见的文章,供有关词典在修订时参考。关于“扶桑”问题,我们不准备讨论。

  • 标签: 扶桑国 墨西哥 发现美洲 日本国 哥伦布 解释
  • 简介:多义动词的处理是词义自动标注的重点、难点,在组合关系中基于选择限制产生的搭配特征是词义自动标注的主要依据。论文对903个多义动词在真实语境中的分布、组合、搭配进行分析,讨论了多义动词在计算机环境中的识别条件与方法。第一章对选题的基础理论"义项形式论"和核心概念"区别性形式特征"进行了阐释。机器处理语言具有重形式的特点,义项形式特征指义项在具体语境使用中呈现出来的有规律,能够加以归类、概括,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标志物(以语义搭配为主),

  • 标签: 选择限制 自动标注 计算机环境 真实语境 组合关系 形式特征
  • 简介:<正>表名物词义项的划分,在众多讨论义项处理的论文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大家有许多共同的认识,对某些现象的解释和某些义项的处理又有不同的意见(见下)。现在我国大型的《汉语大字典》已全部出齐,《汉语大词典》也已发行大半。加上原有的各类词典,包括古代的和现代的,为我们分析义项问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材料。本文想以古今各种词典对“人”一词词义划分材料的分析为中心,讨论表名物词义项划分的一些分歧意见。

  • 标签: 社会生活 义项处理 左传 名物词 汉语大词典 普通名词
  • 简介:探讨词义训释的方法,应是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内容之一。求证中古汉语的词义.大致上要先辨字、明词,再进行释义。“辨字”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辨识文字正误.考释六朝词语。尤应注意辨识写本俗字。“明词”,就是进行词的切分,区别词与非词,明确考释对象:“释义”包括查考、汇证、推阐、审例、比较、探源、求验等步骤。具体释义时往往是多种方法交错贯通、综合运用的,不能机械理解。

  • 标签: 词义训释 汉语 词汇研究 中古词汇 词义求证法